藍營兩岸話語權的危機

台灣來客
黃清龍電子報
Published in
4 min readJun 14, 2019

--

6月9日香港「反送中」大遊行,不但遊行人數創下九七後之最,更吸引海外港人在全球12國29城上街聲援。國際媒體關注不在話下,饒富意義的是,此事也成台灣總統大選的熱點話題,微妙投射出兩岸三地情勢的變化。

港、台兩地往來密切,政治互動卻存在著「特殊性的冷淡」,原因:一者港英時期嚴防台灣把香港當成反共基地;二者回歸後港府一切依循北京指令處理對台關係,只能被動應和兩岸局勢的起伏。但這樣的節奏規律卻被一樁殺人案給打破了。

此次港府修訂逃犯條例原是為了處理在台行凶的香港嫌犯,以兩地並無司法互助協議,故須修訂「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條例」。乍看只是個法律程序問題,但台、港未有司法互助協議,原因卻是政治性的,即港方不能把台灣視為一主權實體,台方也不接受一中前提下的協議。問題在於,港府修法延伸到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皆可向香港提出移交嫌犯,而因大陸司法黑幕重重,使得單純的殺人犯移送問題演變成對兩制是否還存在的信心危機。

「一國兩制」乃是香港回歸後的重大安排,所謂的「50年不變」另有對台統一的垂範設想,但「一國兩制」於港、台卻是兩樣情。從香港來說,最希望的是北京認真落實「一國兩制」,越久越好;但從台灣的角度,「一國兩制」在香港越成功,促統的壓力就越大。這樣的矛盾情結,直到2014年占中運動後開始轉變,2016年起北京收緊香港的自由空間,「一國」日增、「兩制」漸泯,香港因素自此成為台灣政治的重要元素,並隨著北京對台促統力道的加大而複雜化。

今年1月習近平發表《習五條》,倡議兩岸各政黨、各界別人士進行「民主協商」、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台灣無分藍綠都是負面反應,主因就是一國兩制在香港的質變,更因九二共識被簡化等於一國兩制,讓藍營失去原本擁有優勢的兩岸政策話語權。這次的香港「反送中」大遊行,則已成為民進黨的催票劑;韓國瑜第一時間以「我不知道啊,我不曉得」9個字回應,引發各界強烈批評,迫使他不得不趕緊發聲明澄清。所謂「投韓等於投降」固然只是對手的競選術語,但此事再度暴露出藍營在《習五條》後失去兩岸話語權的困境,已不只是韓個人的問題。

不同於九合一只是地方選舉,總統選舉攸關國家發展路線,主權維護與兩岸問題始終難以迴避。如果說去年九合一選舉,是因「討厭民進黨」成為全民最大黨,最終造成民進黨慘敗;那麼明年1月總統大選,很可能就是「討厭民進黨」與「討厭共產黨」或「害怕共產黨」的對決。但不論是哪種對決,國民黨似乎都沒有角色,這是藍營最大的危機!

情勢很清楚,民進黨無論是蔡英文還是賴清德贏得初選,必然都將打出親美、反中(共)牌。美方儘管宣稱不介入台灣選舉,但在美、中對抗的背景下,「台灣牌」很難不成為美方的籌碼,並極可能在未來7個月隨時出牌。因此,國民黨不能只看到眼前機會而忘了潛在的危險。北京當局恐怕也不能坐視不管,必須思考是否於選前針對《習五條》提出新的詮釋,以解藍營兩岸話語權之危。

(轉載中時電子報.文/黃清龍)

★ 黃清龍FB粉絲團:https://reurl.cc/g4REQ

★ 好站連結 ★

Colitas星球:Aaron & Dan每週給你時下生活藝術焦點

Colitas星球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ColitasPlanetAaronD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