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艾勒里昆恩的《X的悲劇》。

.
ㄙsdfgh
Published in
3 min readFeb 6, 2020

當然如果讀者是可以閱讀這種神翻譯的作品而不受阻的話,四百頁左右的劇情該花不了多少時間其實。

前幾天看完柯南道爾的作品《四個簽名》之後,就大概隱約地嗅出這冗長且缺乏吸引力的故事要說些什麼了?與前作幾乎是雷同的殺人動機,坎坷受害的命運所燃燒復仇的火焰,都可以理解與預期,但能這樣大費周章地策劃謀殺,不如就喬裝一下路人來個毒針一個一個刺死就好了,烏拉圭上來一趟或許幾經波折,但是仗著有所遁形的易容術再逃到天涯海角,豈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嗎?

我懷疑那個戲子(神探啦!),才是這段血淚恩怨劇本的起草人,為了享受破案那神機妙算解答時的掌聲罷了!

在這個時代的寫作風格都很偏重於在「解謎」的這一個環節上面,非得鉅細彌遺地詳細說明來龍去脈,像是《黃色房間之謎》也是這一類的作品,這個1932年全世界烽火連天的世代,或許流行的就是這種有寶藏,有手槍的半密室殺人,說真格的,若是我若與主角一樣順利逃獄成功,苦窯十二年之後,我才無法這樣再用上幾年的時間,去模仿「所謂的仇人」身上的特徵,而瞞天過海地利用警方來幫忙報仇雪恨,生命那麼苦短的,況且可以回到單身的生活,哪怕孑然一身?看來我是年紀越來越大,越懂得仇恨無涯回頭善待自己才是人生真理,捫心自問幾秒鐘,果然真的是這樣了,所以這種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劇情,已經讓我哈欠連連又跳著看了,真實的人生裡恐怕很少有這種吃飽太閒的自強不息。

總之就是時代產物,對於裡面太多的故佈疑陣,就留給那個時代的人們去緬懷賞析紀念跟珍藏了,不可忽略也不要錯過的,畢竟是這個時代裡更多出類拔萃的好作者,不是嗎?

另外,剛剛看了一下是2002年(算是已經進入文明的時代了),這個本應該過了萬重山的「輕舟」出版社,用了一個活化石翻譯者「鄭凱云」,該不會是想被列數年度整人專家推理小說的首獎吧?

作者對復仇套路的刻意描寫,極盡賣弄之能事,譯者對古典文學熱愛的表述,對文字表達能能力上的不確定性,盡了最大努力,並且效果卓著,這一切的辛苦,若只是苦了我們的閱讀興致無妨,對經典推理小說若讓我們因此造成了反感,錯失了原意的精彩,就真的是得不償失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