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時代的隱憂

Gong PengCheng
龔鵬程大講堂
Published in
5 min readFeb 20, 2019
(圖片:pixabay.com)

中國學問重體驗、講修證。對不對?

對!但近年國學復興,卻有不少人在這一點上誤入歧途,或藉此騙人。

例如有許多所謂大師,開講壇、發行講錄,信眾雲集。所講雖常被學術界指出其錯誤。可是信徒們不但不勸他修正,更不以為他真有錯,反而說:大師有親行實證之功夫,那些學者只是知識,缺乏實修,所以不懂。結果,錯誤百出的大師,反而聲望越來越高、信徒越來越多,還因此形成一個個小商圈。

又有不少人去修道,而強調歷來丹書所載均不可靠,修練者光從書本子上修,難怪修不成。因為真正的訣法皆不錄文字,只由師徒口授心傳,再經修練者實修實證而知。一旦真正實修有得之後,身外化身,回看現今人世各種爭論,益覺無謂,自然也就不會再與人言語辯說之了。因此,總括來看,凡真訣皆不錄於文字,也不必錄於文字,修道者若依文字書本,亦不可能真正得道。

這樣的修證者,與這樣號稱有修行功夫的導師,彼此需要,互相扶持,在我們社會上其實很不少。

近年宗教復興,達官、顯貴、富翁、闊太太固然參禪、禮佛、打七、朝山、供養法會,忙個不了;許多有志修證的知識青年文化人也熱衷於此,不但四處參學,相與印證,更以切身實修自許。一些由佛教道教衍生的中外修行法門,或結合現代心理學,或配合教團布道宣傳,亦往往大行其道。近年宗教修持之書頗為暢銷,即與此一時尚風潮有關。

但這些修持派門或修證人士,雖是暢銷書的推動者,他們對書的態度卻有反智的傾向:重實修而輕知識、貴口授心傳而鄙視文錄經典。所以,雖然佛陀之義理已全寫在《大藏經》裏,他們的重點卻並不在深入經藏,而喜歡親近大德,看看某仁波切某活佛某大居士能否給他開示或點撥。

近年市面上大為流行的各種減壓、修行、心理調適、靈性成長培訓班,也不鼓勵學員看書讀經典。而是透過講座、生修、活動之類方式推廣各式課程,以收取高額學費、吸收會員。

這些人,行為與目的各不相同,但無疑共同促進了社會的反智傾向。一般人觀察大陸,多會注意到近年蓬勃發展了的兒童讀經運動,可是絕少人察覺到在兒童讀經的同時,也正盛行著這種大人不讀經現象。

大人不讀經,不是一般說的社會上成年人都不再讀書,也不是知識分子因主張現代化而反對讀經典的那種型態,乃是以追求文化體驗、提升個人靈性內涵為名義或目的,而進行著反智的不讀經行動。具體之表現,則如上文所述各類狀況。

為什麼說這種態度是反智的呢?

此類人士基本上皆重行而輕知。用佛教術語說,即是主「行門」而反對或輕視「解門」。覺得書本子上寫的只是些知識,這些知識若不經由實際的修行去參證,便毫無價值。反之,實證實修之所得,才能檢驗書本上寫得對不對。

因此,知識之真偽、高下、作用、價值,須由我的心證體驗來判斷來決定。修證者看來虔敬,期望獲得真知;但實際上妄自尊大,高踞於一切知解之上。不僅無知者無畏,甚且要以我之所覺察、所自以為是者來做為一切判斷的依據,這不是反智是什麼?

古哲教人,不是這樣的。天才當然有,某些人也可能具有超能力;但行解並重、知行合一,才能福慧雙修。豈有廢智滅慧之行而可以證得真如的?

若說經典書卷不能使人入道,非靠口傳心授不可,則佛道各教祖師就不該寫下或流傳經籍下來。

若說經籍上多隱語權說,乃至象喻假託,會令人誤入歧途;則古代那些大成就者為何竟如此居心不良,故意誤導後人?

就算天機不可洩露,又何必這般藏頭掩尾?雲山霧罩中偶示一鱗半爪,豈大豪傑大聖賢所為哉?

再說,真訣秘要,倘或不見經傳,徒憑口耳授受、自由心證,恐怕也根本傳不下去。某一代某一人記岔了,某一代某一人忽然死了,或缺乏機緣,沒碰上可傳之人,秘訣就只好失傳。故錄於文書、流傳世間,乃是絕對必要的。

目前各教之修練法門,事實上主要也仍是靠書本子才能傳到現在。學習者矜為秘訣的那些東西,其實多半是因自己少讀了書,所以不知其來歷,傳授者又刻意隱瞞,讓學習者以為真是千古絕學或獨創自得之秘法。否則人人都只要一翻書就都懂了的東西,還怎麼收徒眾、掙供養?

這些,本來都是極淺顯的道理。就像目前看風水、星座、占卜、相命之風大盛,社會上此類「大師」到處都是,講得神乎其神,深得達官顯貴豪富名媛們之敬愛。你以為他們真有什麼神通,可以預示天機嗎?哈哈!其實誰不是依靠古代或外國那幾本風水休咎占卜星座之書呢?不過把書上的東西背下來,或據以演式子、排組合,再加上一點江湖閱歷來講說一番罷了。你覺得他很神奇、是高人、是大師,只不過因你沒讀過他那幾冊書而已,翻翻書,你一樣也會擺命盤、推命數。

他們講說的道理,可能來自佛、道、克里希那穆提、密教、外星人或什麼,但總之是叫你只信他,個人崇拜和神秘化,因此乃是不可少的。

正因為如此,故風水、星占、命相之學才不普及。因為從事這個行業的人都不希望這些知識被普及,他們願意消費者相信預測吉凶是他們的「能力」而非「知識」。

知識就有客識化、標準化、規則化的性質,人人皆可憑一定途徑獲得之。能力則是主觀的、內在的,本諸天生,或靠他自己修證而得,別人並不能擁有。

佛教、道教或其他講靈性成長的團體,情況大抵亦是如此。何況,若從知識上講,目前各教所謂高道名僧大德,對經典的掌握和對義理的了解,根本難以跟學術界媲美,出家眾本身之文化程度也普遍低於在家信眾。社會上開班授徒、教人修證的,更多是一知半解之徒。欲肆其一得之愚,避開學界之所長,當然就只能說學者缺乏實修工夫,所以他自己的實修是如何如何地可貴了。

對於吃這行飯的人,我們不能苛責,但一般人卻不能不在這靈修之風大暢的時代保持一點警覺。

記住:無論什麼人、什麼時代,凡叫我們拋卻書本跟著他走的,都絕不可相信。不論是政黨、佛陀、耶穌或什麼大師都一樣!

·
·
#龔鵬程 #文化 #國學 #大師 #實證 #佛教 #道教 #法門 #時尚 #大藏經 #讀經 #靈性成長
·
·
龔鵬程大學堂 微信號:culture_gpc
臉書「龔鵬程大學堂」:https://bit.ly/gongfb

--

--

Gong PengCheng
龔鵬程大講堂

龔鵬程,當代著名學者和思想家。 辦有大學、出版社、雜誌社、書院,並規劃城市建設、主題園區等多處。講學於世界各地,現為美國龔鵬程基金會主席。已出版論著150餘種,包括《文學與美學》《儒學新思》《中國文學批評史論》《俠的精神文化史論》等。微信號:龚鹏程大学堂。微博:weibo.com/u/1227360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