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出發 創造三香文化的休閒農業區

龜新視界
龜新視界
Published in
5 min readDec 6, 2017

【社區記者林柏嵐/龜山報導】休閒農業是結合農業生產,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提供休閒旅遊與體驗學習的產業,是傳統農業提升附加價值的新亮點產業。截至106年7月底止,全台累計劃定82處休閒農業區,評鑑成績逐步成長並朝區域主題旅遊發展。但在106年前僅台北及桃園兩市沒有休閒農業區,桃園擁有傳統城鄉及自然景觀,適合發展休閒農業,因此在鄭文燦市長上任後積極推動10座休閒農業區及輔導成立百家休閒農場為目標計劃下,民國106年1月觀音蓮花園休閒農業區為全桃園市的第一個休閒農業區,接著陸續執行劃定大園溪海,大溪月眉,龍潭大北坑,蘆竹大古山,復興三民,蘆竹坑子溪,楊梅富岡,也將預計在107年5月前報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受理休閒農業區劃定申請,並持續辦理108年大溪義和,新屋海客,龜山楓樹里資源潛力盤點及劃定準備工作,顯示對休閒農業區的重視。

106年8月起,龜山區公所聘請顧問公司陸續在楓樹里推動休閒農業區劃定政策說明會,推動組織運作,整體發展規劃,進行資源盤點及農場診斷訪視等工作,未來楓樹里將朝向休閒農業,休閒農場與休閒農業區概念發展,並討論成立楓樹里休閒農業推動小組,推薦投票通過由楓樹里陳樹源里長,益壽製茶廠林雨暘先生當任推動小組組長,副組長一職,以風尾坑(水稻班陳振源先生,農事研究班吳德興先生等),中坑(好楓戶農家黃榮昌先生,綠竹筍班黃錦順先生等),光華坑(長生製茶廠林文經先生等)為核心人員,協助推動規劃發展休閒農業區。

推廣小組在推動過程中發現,大部份休閒農業區在原本劃地範圍內就有不少農家從事相關活動,因此只要整合彼此資源就可上手;而少數部份休閒農業區則是缺少地利或是相關資源,但在當地人的土地認同感下,以強烈的動機努力朝向休閒農業目標前進。推廣小組發現發展休閒農業區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共同意願的在地里民」及「合適的環境」,在資源盤點及匯整下發現,楓樹里不僅擁有多元物種的農作物、家禽畜牧場、自然景觀及古道、傳統建築的土角厝、多座的地方信仰的土地公廟,以及台灣特有種的台灣藍鵲出沒等。而從休閒農業的發展來看,更有代表性地標百年楓香樹、香氣清甜口感溫潤的茶葉,以及綠油油的水稻梯田。可說是同時具備「楓香,茶 ,米香」三香自然景觀的地方特色。

但楓樹里至今卻遇到實踐上的困境,過往也曾有推動社區營造或友善、有機耕作的案例,但在地農民,業者及組織卻意願的低落一直是推動上最大的障礙。因此有意願及付出的農民與社區民眾將是未來楓樹里能發展成真正休閒農業區的最大關鍵。且預定劃定的範圍內只有少數農家具有一定規模,從事農產品銷售、農村體驗、餐旅服務,大部份仍是屬於自給自足或傳統市場擺地攤的菜販。這些農家懂得種菜卻不懂得行銷,甚至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參與休閒農業規劃,都是讓多數農家仍是採觀望態度的主因。又加上土地使用上的劣勢,部分地區被納入桃園市虎頭山風景特定區及林口特定區都市計畫保護區,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私有土地的利用,這些都實實在在的影響休閒農業區未來的發展。為今之計只有不斷透過計畫輔導及成立休閒農業發展協會,來協助針對休閒農業上遇到問題的農家,將是後續持續推動的重點工作。

隨著時空背景的改變,老農逐漸凋零後,在地從事農業生產者逐年減少,如果仍堅持傳統慣性農法來從事生產,自給自足即可的觀念,只會看到更多人口外移的現象,住在當地的在地人將會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農田土地轉售,更多的廠房及工廠設置,人與自然之間的互動也將不如以往緊密。近年來國人對生活品質及休閒活動更加重視的風潮下,楓樹里未來將佔有地利,成為林口、桃園的城市後花園,同時又保有清新的空氣品質與盎然的綠意,未來如能提供多元化生態體驗或休閒活動,相信一定可以吸引到更多人來這裡旅遊。

接下來推廣小組會透過不斷的溝通及輔導,讓更多楓樹人的心能連結在一起,一同參與農村再造計畫,了解休閒農業的發展性,是有助農家的收入帶動楓樹觀光發展,不僅能維持舊有的自然農村生態風貌,且能改變過去的生產方式,達到青年返鄉,中年留鄉,老年傳鄉的目標,未來更要發展楓樹「三香」特色文化,讓未來代代子孫都能擁有這美麗景象,創造居民與自然共存共榮的友善生活空間,開創屬於楓樹里特色的休閒農業區。

--

--

龜新視界
龜新視界

輔大傳播學院與桃園龜山在地居民共同打造的社區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