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星巷弄:社區裡的一盞燈

龜新視界
龜新視界
Published in
5 min readDec 10, 2017
圖片轉載自「新星巷弄書屋」臉書

【文/龜山社區記者楊芸芳】2016年四月初,我和我丈夫在龜山巷弄內開了一家獨立書店,說是獨立書店不如說是一家想重拾閱讀,讓藝文資訊流入社區的小書店,這家小書店即是邀你「慢」閱讀,在巷仔內點亮閱讀新星的「新星巷弄書屋」

很有意思的是,在開幕之前就有朋友們關注我們,因此,還沒正式開幕就有想了解書屋的朋友到訪了,甚至還賣出開張前的第一本書。當時,我們好開心喔!覺得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更確定自己走的路是對的,大部分的客人都覺得龜山藝文在萌芽是一件感人的事,畢竟龜山后街「金石堂」收起來以後,書店的功能大多在於文具及生活用品的供應,書籍的部分多除了捨近求遠以外也只在網路求方便,少了人情互動,實在令人惋惜。愛書的客人們除買書支持,言語上的鼓勵,讓我很感動,因此培養了一些常客,讓我覺得開書店很值得。鄰居爸爸說 — — 門口那盞燈繼續開著點亮這片土地,客人對於我們願意在這裡開書店的回饋很寶貴,無疑是為我們打一劑強心針,所以我常告訴自己,沒錯,開著就對了。

「新星巷弄」LOGO的設計理念最主要是有濃厚的傳承意味,因為店內二手書部分是家父三十幾年經年累月收集的;而店名「新星」二字是傳承我公公成家時開的一家鐘錶店名叫「新興鐘錶」。是一種緬懷也是一種延續。定稿的LOGO整體方向是底色為具有環保意念的墨綠色,而圖案是一本翻開的書成為屋簷,加上窗戶,成家成屋,斜簷屋的老屋有樸拙的意境,用來延伸古本意象,而在店名上的線條方格則取自稿紙上的線條方格,以文學寫作來強化文學感。

圖片轉載自「新星巷弄書屋」臉書

書店籌備期間,同業前輩教我們很多,先設置好書架,預估書數量,另外除了自己的書以外,也讓我們批了第一批二手書,可以開始營業,在這期間我和先生一同在摸索,因為我們想讓大家可以多跟紙本書接觸,重拾書本的溫度,也讓愛書的朋友可以知道我們。其間也會遇到一些挫折,每個階段都有要煩惱的問題,煩惱是我們自己要去承擔的,因為本來就要讓人感到舒適自在啊!而且我覺得很開心的是,聽到客人覺得感謝我們可以開家書店在社區,在這個地方,就覺得我這件事做的是對的,而且是好的,因此,我總是不斷提醒自己不忘初衷,當初我自己心靈感到貧乏時,常想著若有一家書店就在這附近,不知能有多好的一種歸屬感,我就想一直把燈亮著,一種等待歸人的概念,讓人能卸下疲憊並感到溫暖。因此,我希望能永續經營,也希望能把人文不停地帶進社區,讓人文、閱讀可以成為日常,漸漸成為必需。

「新星巷弄」每個月都有一個晚上是熱鬧的,那是書屋固定舉辦的主題式讀書會。藉由一個月閱讀一本書,書友分享討論進行一場心靈饗宴;也是鄰人朋友以書會友的見面會,因為書屋的燈點亮著,讓忙碌人們的心靈得以適時的休憩。書屋主人為讓藝文能成為人們的日常,讓龜山人們的休閒活動有更多元的選擇,進而能留在龜山,因此不定期安排座談會、分享會,也舉辦說故事活動讓小朋友們也能近距離參與書店的活動,慢慢的培養閱讀,偶能從事靜態活動,協助靜心、定心面對生活。

圖片轉載自「新星巷弄書屋」臉書

但是在現實社會中,書屋推廣也十分不易,來客數三三兩兩,所以我們除了在市街貼手繪的海報,也曾去挨家挨戶發傳單,更多是透過網路社群網站的分享互動,讓人認識我們。 多日後,隨著編輯朋友了解書屋藏在巷子裡的困境,來到書屋關心兼採訪,訪談內容在中區誠品《現場》刊物的「夭夭好職人」中描寫書屋而下的標題是「重現阿爸買書的笑容」,有意思又貼切。我的父親很會買書,但不是收藏家,他說所買的書其中有一篇或是一句話是他需要的,這本書就有價值了。但是他從來不做生意,常鼓勵我經營書店要有耐心,母親也曾提醒,只要有客人到書屋,就要懂得感恩。這樣精神與信念,悠然的再一次告訴我,店開著就對了,總有需要的人們,等著機會到了,就會體會到閱讀帶給人沉靜的力量總是最大的,也會了解我對書店付出的愛,基於分享的同時,也希望成為人們的精神寄託。

書屋像小樹苗一樣還在成長,小小的灌溉就能使書屋有堅定力量繼續走下去,來書屋挖寶吧!好多好書等著您來呢!也讓閱讀更純粹吧!

台北<->桃園的台1甲線(縱貫路)行經桃園區復興路、龜山區萬壽路,期待有一天您總必要路過的「龜山」驛站,也能成為您需要的「心」驛站。

--

--

龜新視界
龜新視界

輔大傳播學院與桃園龜山在地居民共同打造的社區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