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樹坑休耕地的轉作與創作

Sean Xie (Everflood)
龜新視界
Published in
4 min readJan 1, 2019

【龜山社區記者陳玲珠】

今年(民國107年),好楓戶農家黃曉君指出他們除了在休耕地種植綠肥景觀作物外,也配合市府推動的節水農業政策,轉作低耗水作物,青仁黑豆,即非基改大豆。並於2018/12/23舉辦《豆豆知多少》活動;讓民眾以預約摘豆的體驗方式來參與農地再利用。還舉辦《基改食物面面看》的講座,講解休耕轉作物的非基改大豆以及生活中的基改食品。

其次,她不間斷地以「百年楓香」為創作發想,和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的學生共同完成〈手/守護楓香〉的作品;呼籲大家攜手守護楓香地景。她一再表示;在人口增加和國際貿易影響糧價的情形之下,農地的使用管理和活化利用,刻不容緩。希望楓樹里在休耕時,除了裡作蔬菜及轉作生產外,更呼籲改變尚未活化的休耕地,創造附加價值,不可荒廢農地,以求發揮農村價值。

後記:莫名的使命感,守護楓香的龜山情人

好楓戶農家Full Eco-Farm黃曉君致力於友善農耕;融合社區文史調查與環境教育,也常舉辦農業體驗活動。她與父親黃榮昌向前來農村體驗的都市人導覽龜山地區的友善種植和社區歷史,並提供環保觀念和解答疑惑。

此外,母親蔡金花和妹妹黃昭儀自產自銷當季食材,推廣飲食及教育群眾農業相關的環境教育觀念,使之支持在地家庭農業。今年,曉君和在地團隊在蘆山園社區大學綠種子社團劉浩智老師的培力下共同製作楓樹坑綠地圖,除了介紹家鄉歷史外,更貼心的幫忙遊客規劃景點路線,打造友善的生態步道,在潛移默化中進行人和自然環境的交流。

黃曉君說從小在田裡長大,最愛赤腳穿梭在田埂間。即使被紅火蟻咬傷,也因不願殺生,只能自認倒楣,讓傷口癒合罷了。由於畢業國立東華大學研究所環境學院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深知農業環境的重要性,明白化學農藥及肥料之農法對人,土地和水資源造成的傷害,遂開始思索[家即是農家]的概念,並重新評估生活態度和價值觀。這些年來,雖然不被看好,但曉君仍不以為意,繼續努力著。過程中,也遭遇無數的困難和失敗;例如最早轉作友善耕種時,不論是家人、鄰居、和其他農友,大都是看衰她的。然而,憑著毅力仍然克服,如今已經讓眾人豎起大拇指。也因著她的真誠付出和用心經營,使得全家一起投入敬土愛鄉的行列。

起初,跟著退休的父親在導覽的時候學習認識在地故事;並堅持與環境為友。曉君捲起袖子回歸農田,踏入貼近大自然的農業,將學校所學的學術專業運用在務農上。一切提倡自然,既不噴灑農藥和除草劑,也使用人力來抓蟲除草,身體力行愛護地球。

其次,她提及好楓戶不僅是份工作,更是她對家鄉的使命。經常參與民間團體及社區活動,積極拓展社群,使之能夠支持在地友善農業以及保護環境。結合作粿,寫生等有趣活動,期望大眾參與,了解並愛護土地。收成的稻米蔬果,除自給自足外,也販售給鄰近社區或學校老師們。她以最直接的方式與消費者共享理念,活出當今熱門的共享經濟。周末假期裡,也將其慢活步調,節能減碳的觀念,與遊客和網路社群的同好分享。

同時,在龜山區農會四健會擔任義務指導員。曉君還協助國小舉辦戶外教學,引領小學生認識龜山。殷切盼望大眾能夠在認識龜山文史,景點及產業中,認同龜山,進而培養和土地的感情。

她常自詡偽農夫女子,文耕女青,農村環境工作者,更視龜山故鄉為她的親密愛人。事實上,黃女士簡單樸實,怡然慢活。我們看到她志願友善大地,眾生喜樂,簡樸安康,已是她人生的寫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