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樹采風集系列-地理環境巡禮

Sean Xie (Everflood)
龜新視界
Published in
3 min readDec 20, 2018

【楓樹坑的由來】

楓樹,有著太多太多的別稱,楓樹坑、楓仔腳、土地公腳,之前公車站牌上的頂社,讓人有著說不出的親切感。 楓樹坑幾乎是大楓樹地區的統稱,為何有如此多名稱來稱呼楓樹坑?值得來探討緣由。從耆老的口訴中,在以前這裡是平埔族的聚落之一,稱之為頂社,族人聚集地又稱為社底。在人口稀少的年代,到處都是山林,各山林內有許多大樹,諸如楓香樹、松樹、樟樹等等,其中最多的就是楓香樹,楓香在台語的說詞上稱為楓仔樹,楓樹坑就是因此而得名。 在信仰中心土地公鄰近地區有大楓香樹十幾棵自成一個族群聚落,每株都有十幾二十米高。楓仔腳的最大楓香樹在頂土地公旁,由耆老的言傳下來,有幾棵據說需2人合抱那麼大,因有老楓香樹及土地公關係,所以老一輩的村民都稱這裡為楓仔腳或土地公腳。由於人們相信樹大即有神的緣故,本村最大的信仰中心土地公即住在這裡,楓仔腳或土地公腳也因此成為這裡的代名詞。

土地公原為三粒石土地公經過多次整建,鄰地也蓋了活動中心。之後;忠義路興建、道路擴寬,原來的位置成為道路中心,老楓香樹也因種種原因相繼砍伐或死亡,最後一棵在忠義路的興建移植失當而死亡,在此已無老楓香樹的蹤跡。目前尚存有三棵約兩百年以上老楓香樹,矗立在村內不同角落中守護著楓樹地區。 桃園龜山區楓樹里地理位置位於林口台地南緣邊陲地區,是龜山地區最大的水稻栽培區,保留著完善的傳統農耕作息,完整的水稻栽培及農村特有景觀風貌,素有 [龜山鄉後花園] 之稱。

上橫嵙

【文/龜山社區記者黃榮昌】

楓樹坑位於林口台地之南側,屬於沖刷型谷地,範圍包含三個坑谷,風尾坑、中坑、光華坑,地形呈北高南低,每個坑谷西側都有幾個橫向大小深遠不一的山谷,而東側的山谷則不明顯,值得再深入研究探討。風尾坑在西側,因地形是一弧形山谷,每當颱風季節或是東北季風來臨,前後都是迎風口,風尾坑因此而得名。在坑谷西面有幾道較長的橫向山谷,頂橫嵙、下橫嵙、奶奶崎坑等,早期這些坑內都有人居住,現在坑內最裡面的住戶都已搬離,僅剩下橫嵙內尚有人居住。坑谷因久無人居住,也因生活型態變遷,山林保持較自然原始狀態林木茂密。中坑;是位居三個坑谷中間,稱之為中坑,西側有兩個橫向小山谷。坑內仔是其中之一,有一條生態豐富的步道,以前有幾戶人家居住在此,後因環境及經濟面的改變而相繼遷出,昔日這裡種植水稻、柑橘、茶葉等,後來種植麥門冬,現在改種植苦茶,整個山谷除了耕種時期或登山健行少有人出入,有多種竹類生長生態維持良好。光華坑位在東側,一條交通頻繁連接高速公路的主要幹道貫通山谷,整個山谷幾乎都是鐵皮屋建築,農田所剩無幾。

奶奶崎坑
下橫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