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樹采風集系列-楓樹之古道

Sean Xie (Everflood)
龜新視界
Published in
5 min readDec 20, 2018

【楓樹坑的由來】

楓樹,有著太多太多的別稱,楓樹坑、楓仔腳、土地公腳,之前公車站牌上的頂社,讓人有著說不出的親切感。 楓樹坑幾乎是大楓樹地區的統稱,為何有如此多名稱來稱呼楓樹坑?值得來探討緣由。從耆老的口訴中,在以前這裡是平埔族的聚落之一,稱之為頂社,族人聚集地又稱為社底。在人口稀少的年代,到處都是山林,各山林內有許多大樹,諸如楓香樹、松樹、樟樹等等,其中最多的就是楓香樹,楓香在台語的說詞上稱為楓仔樹,楓樹坑就是因此而得名。 在信仰中心土地公鄰近地區有大楓香樹十幾棵自成一個族群聚落,每株都有十幾二十米高。楓仔腳的最大楓香樹在頂土地公旁,由耆老的言傳下來,有幾棵據說需2人合抱那麼大,因有老楓香樹及土地公關係,所以老一輩的村民都稱這裡為楓仔腳或土地公腳。由於人們相信樹大即有神的緣故,本村最大的信仰中心土地公即住在這裡,楓仔腳或土地公腳也因此成為這裡的代名詞。

土地公原為三粒石土地公經過多次整建,鄰地也蓋了活動中心。之後;忠義路興建、道路擴寬,原來的位置成為道路中心,老楓香樹也因種種原因相繼砍伐或死亡,最後一棵在忠義路的興建移植失當而死亡,在此已無老楓香樹的蹤跡。目前尚存有三棵約兩百年以上老楓香樹,矗立在村內不同角落中守護著楓樹地區。 桃園龜山區楓樹里地理位置位於林口台地南緣邊陲地區,是龜山地區最大的水稻栽培區,保留著完善的傳統農耕作息,完整的水稻栽培及農村特有景觀風貌,素有 [龜山鄉後花園] 之稱。

【文/龜山社區記者黃榮昌】

古道巡禮: 古道是以前交通不便利時期,人們通往市集港口所行走的小徑,時至今;交通便利古道成為一種休閒懷舊的鄉間小路。

排仔出崙古道 - 早期大坪頂地區居民出入龜崙口(龜山)地區做商業性質活動時走的一條捷徑,之後;於日據時期的道路開發,原本計畫依舊有道路建設,後因種種因素道路改成行走光華坑,古道因此而沒落。現今古道沿途綠蔭盎然,自然生態保持豐盛,居高臨下視野佳景觀優美,是一條休閒健行的好步道,值得假日健行一探美景。

排仔出崙古道之部分景觀
排仔出崙古道之部分景觀

乃乃古道乃乃崎 - 乃乃名稱係源自平埔族的一個社名,位置大約在現在的風尾坑頂橫科之山巔處,是昔時村民通往大檜溪的便道,不必繞著虎頭山,可直接翻過山脊即可到達大檜溪,是以前人民採買的主要便道之一。

挑柑步道 — -又稱之為自然生態步道,坑內仔以前種植許多柑橘,昔時谷內人家要將產品運出須從這裡出入,這是唯一出入的道路。因為產業變更,相思樹的種植買賣,為了方便而加以擴寬,後來居住於此的幾戶人家也相繼遷出,整個山谷成為無人居住之地,時而看見遊人散步其中或是田間的農民辛勤耕作。漸漸的;這裡成為比較荒蕪之地,也因此造就了許多不同的面貌,坑內有座土地公是鄰近黃家與林家共同祭祀,旁邊有兩口相連通的埤塘,提供早期山谷中種植水稻的水源所需,因產業改變池塘已喪失其功能而荒廢,因此;整個周遭環境保持著較為自然荒蕪,因而造就了豐富的生態環境,夜晚時分更是蛙鳴聲不絕於耳,是一處觀察自然生態的最佳場所。

自然步道內的相思林段
自然步道內之桐花小段
自然步道內之竹林段

生於斯、長於斯、立於斯的我們,瞭解家鄉、關心家鄉事、熱愛鄉土情,是我們共同必須去做的一件事,而此事必須從小做起。因為唯有自己親自去瞭解家鄉的美,認同自己家鄉的好,才能飲水思源、愛家、愛鄉更愛國。從小培養良好的習慣,建立正確的觀念,是一件急迫性的教育功課。

水稻育苗中心參訪、農機具介紹
灌溉水道摸蜆、小螃蟹
楓樹社區自然環境及產業參訪
幼兒園學童拜訪老楓香樹
學童參訪楓樹參觀水稻田
學童參訪農場、農作物栽培收成

期盼讓生在這裡、住在這裡的居民,瞭解楓樹村以及落實鄉土教學活動,藉由社區營造的經營理念,催促自己做田野調查走入社區,造訪鄉間每一個角落拜訪地方耆老,探索每個曾經有過的遺跡故事與傳說,針對產業、鄉土、地理、歷史、自然、藝術與語言等主動觀察研究與訪談紀錄,希望自己些微的付出能喚起更多的同好郷親,認同鄉土文化保存的重要。共同為楓樹村創造歷史,改造歷史,讓世代生於斯長於斯立於斯的每一個楓樹坑人引以為傲。

希望未來能整理出更多的楓樹記憶,讓生在這裡、住在這裡的居民了解楓樹曾經擁有的美麗風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