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官陳大萍 發揚「眷村媽媽」精神

龜新視界
龜新視界
Published in
3 min readDec 5, 2017
陳大萍教官在「昔時光影-老照片茶會」分享往事

【社區記者牛煦庭/龜山報導】住在明駝一村的陳大萍教官,在龜山公西活動中心「昔時光影-老照片茶會」中,與眾人分享眷村回憶。出身台中的她,同樣是軍職出身,年少時為了支撐家裡經濟,投筆從戎加入女青年隊,後來成為學校教官,結束26年軍職生涯後,含飴弄孫、享受退休生活;但談及「眷村媽媽」精神,她依然充滿熱情。

陳大萍說:「我是因為結婚才搬到龜山,本來在陸光二村租房等待,民國57年明駝一村完工後才遷入,一路住到現在。」從以薄板泥牆分隔、老鼠在屋頂亂跑的簡陋平房,到縣府時代改建,加入一半外來戶的大樓式國宅,留下的除了照片,就是互助合作的眷村精神,時至今日,逢年過節一家一菜的習慣依然留存,哪家做的饅頭好吃、甜酒釀最香,廚藝心得同樣是眷村媽媽們閒話家常時必備主題。

圖片翻攝自陳大萍教官舊照

明駝一村是龜山最小的眷村之一,也是「官階最高」的眷村,眷戶都是在聯勤總部服役的軍官。由於生活條件的相似,以及軍人長期受訓的結果,村子裡感恩惜福、為國奉獻的意識非常堅定,陳大萍說。由於軍官外調頻繁,「眷村媽媽」們在明駝一村扮演守護家庭的台柱角色,就連看照下一代,也是互相幫忙,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陳大萍說:「眷村媽媽的共識就是一定把孩子教好,我們出身貧寒,沒有辦法給孩子優渥的物質生活,至少要教會他們獨立自主,這樣做媽媽的才能真正放心。」

既然要求獨立自主,那麼兒女長大後還常回家嗎?陳大萍說:「他們其實有想過搬回來住,我說不要,我覺得住在附近、方便照應就好,也讓他們保有他們的生活空間和習慣。」事實上,兒子們週末回家,會主動幫忙家務,然後一起晚餐,這樣的模式,大萍教官表示非常滿意。而談到現在的生活,大萍教官說,雖然改建後,多了一半的新住戶,社區感情還是不錯,除了一家一菜外,她也號召大家一起學習才藝、參與團康活動,和姊妹們一起學拓印、綁絲巾、唱唱跳跳,「眷村媽媽」們退休生活依然充實。

圖片翻攝自陳大萍教官舊照

大萍教官對於未來的想望是很簡單的,就希望住得舒適安全。她說,只要社區互助的精神還在,大家就會一起改善環境,整個社區也就不太需要太多外力介入,可以靠自己維護生活品質。她認為「眷村媽媽」的精神就是既團結又獨立,一方面,在需要幫忙時互相支援,另一方面,隨時做好自己解決問題的心理準備。至於眷村故事的流傳,獨立自主的大萍教官倒是看得雲淡風輕:

故事終究會被淡忘、所有事情遲早也要變成回憶,沒什麼辦法,現在我們能求心安,下一代有希望才是最重要的。

--

--

龜新視界
龜新視界

輔大傳播學院與桃園龜山在地居民共同打造的社區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