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談楓樹

龜新視界
龜新視界
Published in
4 min readDec 4, 2017

楓樹情,楓樹景,楓樹人

【社區記者黃榮昌/龜山報導】楓樹坑為龜山的五大坑落之一,早期人口稀少,到處都是水稻田,從現在的千禧新城開始就屬於楓樹坑範圍,而當時的陳家就是楓樹坑一號,而今;陳家分散各地,其家族土地因 被徵收蓋眷村也就是之前的陸光三村與精忠五村,民國 55 年分出精忠村至今。楓樹坑有著太多太多的別稱,楓仔腳、土地公腳,公車站牌上的頂社,讓人有著說不出的親切感。

楓樹坑幾乎是楓樹村的統稱,為何有如此多稱呼來稱呼楓樹坑,楓樹村?值得來探討緣由。從耆老的口訴中,在以前人口稀少、山林多而到處都是一些大樹,諸如一些楓(香)樹、 松樹、樟樹等等,其中最多的就是楓樹,(因為台語稱楓香為楓仔,楓樹為青楓或日本楓仔) 在信仰中心的頂土地公周圍更有多棵自成一個群落,楓樹坑就是因此而得名。

楓仔腳的大楓樹,在頂土地公旁,由耆老的言傳下來,據說有 2、3 人合抱那麼大,而楓 仔腳也因此而得名。大楓樹有將近十棵之多,每株都有十幾二十米高。由於人們相信樹大即有神的緣故,本村最大的信仰中心土地公便住在這裡,楓仔腳或土地公腳也因此成為這裡的代名詞。

兒時記憶裡,最喜歡和長輩到土地公腳,不論看歌仔戲或是採買一些日常所需,都必須跟到的, 因為都會有意想不到的好處,有糖吃。記得當時要過溪,但是並沒有橋,河道中間鋪著大石頭,大人 是一步一步踩過,小孩子就必須要用跳的,東西貨 品是用肩挑回家,如果要去龜山才會走另一側的保 甲路經社底或沿著河堤走,出了現在的光峰路到龜山,以前是稱為龜崙口,老一輩的長者互相問安會問去哪裡?去龜崙口、桃仔園是最常聽到的。

土地公腳的大楓樹卻因種種因素而消失中,最後僅存的一棵約近四、五層樓高,因 忠義路的開闢必須移植,最後卻因移植不當 而死亡,楓仔腳的楓樹到此全部死亡。現今尚存的大楓樹寥寥可數,在光華坑自來水加 壓站附近有二棵,一棵約 100 年,另一棵約 250 年左右的大樹、下土地公處亦有兩百年之大樹、及風尾坑溪洲旁的一株 250 年左右老楓, 稱得上百年的老楓樹外,其餘皆幾十年左右的林木。

山間,處處可見整齊排列的茶園,採茶時節一到, 山上都是婦人及小孩的聲音,當時年紀小跟著阿嬤去 採茶,我們小孩只採較低層的茶或是大人沒採著遺漏 的,整天下來都是跳上跳下,算工錢時,老闆會給五塊或十塊錢,哇!高興的將錢存到鐵罐中。

現在的楓樹坑已是到處樓房林立,鐵皮屋滿田 野,白鷺鷥山消失了,茶園也荒蕪,美麗的桃金孃, 嬌豔的野牡丹,隨風搖曳的野百合,古老的土地公都 已不復在,替代的則是富麗堂皇的大土地公廟,山林 缺乏茂密的林木,滿山的五節芒,三不五時的火燒山, 造就了秋天滿山頭的雪白,這是一種美麗?抑或是一種悲情?

大楓樹的消失,年尾的平安戲,排列整齊的茶園,櫛次鱗比的美麗梯田,消失的綠色巨龍,被遺忘的鐵枝路,神秘的防空洞,半路店仔,大欉相思樹,排仔出崙古道,挑柑古道等 等,因人口外移,都市重劃,交通便利,外來人口遷入聚集等等,種種因素造就了楓樹坑不同時代的不同田園景觀,老一輩遺忘的記憶,年輕一輩緬懷的追憶,在不久的將來希望能再 一一重現。

--

--

龜新視界
龜新視界

輔大傳播學院與桃園龜山在地居民共同打造的社區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