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用OKR後的化學效應

Allen Shaing
1:1 with ATeam
Published in
Jun 21, 2024
Photo by Austin Distel on Unsplash

幾乎每半年或一年會進行團隊管理上的迭代。這次我正式引入研究許久的OKR,正式的包裝目前團隊既有的流程。

團隊成立到現在也即將到第五年。一路上我持續地把比較複雜的模式,不斷的精簡翻新,也盡量貼近當時的時空,無論是公司策略或成員組織去調整。

核心則是秉持著文件驅動的模式,這邊可以參考到亞馬遜(Amazon)創辦人Jeff bezos所宣揚的理念。這部份深植我心,也因此我也是用力地植入團隊的DNA中。

但點線面,其實不同層次,而文件比較靠近點這一層,因此線跟面,在看似有一套邏輯但又解釋不出來的同時,就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引入OKR。

接著會來談談以下三點

  • 為什麼我會選擇OKR
  • 加入了OKR前後差異
  • 團隊成員們的反應

為什麼我會選擇OKR

其實我採用過OGSM,但可能研究的時間不夠多之外,幾年前的我還不夠成熟,摸索的範圍也不夠多。雖然表格有出來,跑了一年也有對齊到核心精神,但就是沒有繼續下去的動力。主因還是因為複雜。

理論很多,工具很多。但對應到我們的公司節奏以及團隊大小來說,要選對工具才是最正確的方向。

到近兩年,團隊比較偏向採用圖中橘色的區塊。我們會從專案page中長出backlog,接著開啟每一個sprint去追蹤,最後完成roadmap上的目標。

其實我們已經做了一半了,只是沒有一個架構去檢視。當OKR進來後,補足了左側綠色區塊,這一切就都通了。

最重要的就是,這流程的核心就是:聚焦。

同時剛好手邊有<<博客來-OKR:做最重要的事 (books.com.tw)>>。發現,這書不是告訴你OKR是甚麼,像教科書一樣解釋OKR。OKR簡單到不需要說明,但它需要的是成功案例!

在聚焦與簡潔的基礎下,將大方向抓住後,底層邏輯可以依照實際情況搭配,也就是上至下,下至上的串接結構,全員參與,而非一人導向。無需贅言的架構是我決定選擇OKR的原因,當然同時,我們團隊也早就操作了類似OKR的KR部份了。

加入了OKR前後差異

首先直接先引入這兩個指標:KR Rate及KR Stauts。

  • KR Rate: 0.0~1.0
  • KR Status: 0.0~0.3 為紅色;0.3~0.7為黃色;0.7~1.0為綠色 (程式碼用於Notion內)
if(prop("KR Rate (0~1)") <= 0.3, "🔴", if(prop("KR Rate (0~1)")> 0.7, "🟢", "🟡"))

在理解這兩個指標前,先談談在此之前遇到哪些狀況。

  1. 你不知道到底怎樣叫做完成,又或者為了要定義完成,其實那些支微末節的事情不利於開發進度。而大部分在sprint中,修改task的狀態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意念”去給予狀態修正後的評分。因此,修改狀態去跑sprint變成一種自動導航,好像只要把task消掉季好,並沒有從每一個task中去獲得反思。
  2. 現在團隊都知道,不要用過度簡易的標題去列task,因為這不利於追蹤與討論。然而大多時候,雖然看似完整,但卻不見深度。最後還是回歸到上一點,用人自身的認知及那抓不住的觀感去決策最後的task狀態。

從以上兩點可以感受到出來,我們很難用感覺去描述一件任務的深度與結果。

就在OKR這兩項指標進入後,大家獲了得解放!

  1. 列task就可以先給予一個指標(KR Rate),問問自己:我預期它會是甚麼樣的KR Status。這會去影響你這個sprint的安排。而避免去安排過多或過於簡單的task。
  2. 有了KR Rate更容易地去定義狀態改變後的follow up。完成也有分程度,也可能會落在紅燈(KR Status),要不是非常有挑戰,就是臨時改變策略,僅碰了一點皮毛,就被其他task給取代。但在sprint的過程中,我們就可以消除噪音,聚焦在真正的開發進度上。團隊們也不會糾結在於,列錯task或不好意思將task的狀態改到Done。

這兩項指標完整的解放團隊,讓過去一些尷尬曖昧不明的環節得以解脫。而對專案管理者來說,更可以利用平均值去評估這項任務目前的健康程度及深度。

KR Status,更可以檢視task的難易程度。這也就對應到OKR提到的里程碑或理想型。這也更可以促進團隊去發想與開發更困難的環節,設定更高的挑戰也不會怕在專案進度會議上被Review。因為指標這件事情會被Review,一但達成共識後,只有成不成功,失敗就不太是需要擔心的事情了。

團隊成員們的反應

這算是五年來第三次迭代,也是首次大家可以在即刻有感且立即改變。也或許剛好這個甜蜜點達到,團隊也足以成熟到用專案的角度去看待自己手上的每一件任務(Tasks)。因此架構一下去,很快大家就把地圖給建構起來了。甚至不是只有一次讚賞,更是連日來不斷讚賞這樣的改變在思維上的突破。

寫在最後

剛好也趁年中考核,搭著這個時間點也調整一下現在團隊管理的流程。這也是我一直以來有在實踐的動作。如同軟體開發中的重構。這樣的概念,一樣可以用在管理上面。方法是死的,目標是活的。就像敏捷一樣,不是照著做就會快。

期待接下來可以有更不一樣的火花產生,屆時若有足夠的量,在來寫寫後續吧。

附上一些不斷反覆在看的參考

設定發揮 100% 效果的 OKR. OKR… | by Mosky Liu | Medium

政府績效管理與 OKR 應用 之可行性

博客來-OKR:做最重要的事 (books.com.t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