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已閱書單✅】44 本(持續更新)|閱讀隨筆

歡迎推薦好書!

Coco Lu
10 Years after Graduation
30 min readJan 2, 2024

--

FREE TO USE from Kaboompics

新年快樂!

挑戰一年看 50 本以上書籍的第二年。

前情提要:

星星(⭐️)數量參考就好,主要是該書當下對我帶來啟發的程度💡

2024 年已閱書單(44/50)

❹❹《先放手,再放心》/ 吳若權 — 2024.09.10 ⭐️⭐️⭐️⭐️

關於《心經》的日常思考和實踐。

沒接觸過《心經》的讀者,可以透過書中白話的解釋,快速認識這部經典及其核心。
若是已經熟悉《心經》,更能透過這本書融會貫通,進一步提升自己。

p.47
真正的覺察,是讓自己看清楚所處的狀態。在當下的每一刻,知道自己身在哪裡、為什麼、想什麼、是什麼、做什麼!然後,因為能夠完全地放下,而達到空無的境界。

❹❸《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Howard’s Gift: Uncommon Wisdom to Inspire Your Life’s Work) / 艾瑞克.賽諾威(Eric C. Sinoway)、梅瑞爾.梅多(Merrill Meadow)- 2024.09.03 ⭐️⭐️⭐️⭐️


「要知道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坐下來深刻思考。」

- 書本內容很高比例由作者 Eric 和 Howard 教授(哈佛大學的創業管理之父)的對話組成,讀者可以看到很多關於個案的討論,以及 Howard 的人生故事(如同自傳)。
- 從中帶出各種對於人生的思考框架和哲學,目標是建立平衡、充滿「幸福感(satisfaction)」的生活(而非典型的「成功」範本)。
- 很多「金句感」的語句。(正能量稍滿 🤣)
- 每個章節結尾收錄一位人生實踐家的故事(總共十三篇),與該章節主題有關聯。

💡讀的時候有簡單做點記錄,產出的心智圖:
https://gitmind.com/app/docs/mdo7y2cl

❹❷《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Designing Your Life: How to Build a Well-lived, Joyful Life) / 比爾.柏內特(Bill Burnett)、戴夫.埃文斯(Dave Evans)- 2024.08.26 ⭐️⭐️⭐️⭐️⭐️

這幾個月讀了不少關於「人生設計」、「生涯規劃」主題的書: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心動人生設計術》
-《天職地圖》,還有讀書會認識的《發現你的天職》
-《擁抱停頓》
-《20 世代,你的人生是不是卡住了》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事實上,這些書籍要傳達的核心都脫離不了:

📍 探尋(詢)自己真正喜歡、想要的人生,思考「為什麼?」
📍「擇己所愛,愛己所擇」的自信和心態(說起來很簡單,但每個選擇背後的脈絡都錯綜複雜,且這一生只有一次,容易落入「選擇太多/太少」和「無法放手」的圈套)
📍 真正做出改變(透過各種思考框架和練習工具)

/

老話一句,沒有「最好」的人生,只有往「更好」前進的過程。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可能使人焦慮,但另一方面,也讓人興奮,因為這代表著無限的可能性。

適合找一段獨處的時間,透過這些書本好朋友的引導,靜下心來和自己對話。
跟每一本書的碰撞,都能產生很多新靈感!

❹❶《創建之道》(BUILD: An Unorthodox Guide to Making Things Worth Making) / 東尼.傅戴爾(Tony Fadell)- 2024.08.19 ⭐️⭐️⭐️⭐️⭐️

很推薦給創業家、想創業者的一本書~
書裡沒有「成功學」的矯情,而是直白地道出創業將面對的挫敗與挑戰,讀來過癮又收穫良多!

❹⓿《在寂寞的夜裡提起筆》(さみしい夜にはペンを持て) / 古賀史健-2024.08.12 ⭐️⭐️⭐️⭐️


《在寂寞的夜裡提起筆》與作者「古賀史健」另一著作《被討厭的勇氣》有異曲同工之妙,都以小說形式呈現,相當好讀。

故事圍繞著國中生主角章魚次郎(🐙)在學校和家裡的煩惱。他偶然認識的新朋友寄居蟹叔叔(🐚)不斷激發他新的思考,一步步帶領他透過「書寫」和自己對話,進而打開自處之窗。
作者藉故事角色的對話,傳達出本書的核心意涵,引導讀者們透過「書寫」展開自我覺察之旅,並構築「與自己的人際關係」。

除了故事背景的海洋世界設定很有趣,整本書的裝幀與內容編排設計也十分活潑。書中穿插著劇情物件、主角的日記等,時時抓住讀者的目光。
最讓我喜歡的是,幾乎每一頁都搭配著日本繪師「Narano」繪製的可愛插圖~❣(圖隨著劇情都不一樣!)

p.129
章魚次郎,不給出答案、不決定答案,如果持續用這種態度,就會一直停留在某種『可能性』裡;也就是或許可以往這裡,又說不定能往那裡的可能性。我非常能體會這種想保有可能性的心情。

❸❾《心流:高手都在研究的最優體驗心理學》(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2024.08.10 ⭐️⭐️⭐️⭐️⭐️

讀了很久的一本書,需要靜下心來慢慢讀、慢慢讀懂。
#精神熵 #最優體驗 #自得其樂的自我

引用書封文字:「
「心流」是意識上和諧有序的心理狀態,
發生在一個人有意地將身體或心智能力發揮至極限之時。
而這樣的「最優體驗」對個人產生了什麼影響?又能如何創造呢?

❸❽《佛陀教你不生氣》(怒らないこと: 役立つ初期仏教法話) / 蘇曼那沙拉(Alubomulle Sumanasara)-2024.08.09 ⭐️⭐️⭐️

談論「忿怒」的一本書。
從「佛教」的角度切入,闡述「忿怒」將扼殺人生的各種可能性,並且我們該如何「捨棄我執」,進而實踐自由人生。

❸❼《心動人生設計術》/ 魏惠娟、林宜萱-2024.08.08 ⭐️⭐️⭐️⭐️⭐️

一本讓我產生許多新靈感的書~
從中可以看到一些融合經典與創新的人生設計架構。
(附有完整的範本和舉例)

書的內容有兼顧到不同年齡族群的需求,也貼近台灣人的生活經驗~💯

聯想到《靜下來工作》書中馬克.雷瑟(Marc Lesser)的這句話:「如果你不幫自己的人生排優先順位,自然有人會幫你排。」
常常想著「等到...我才要/我才可以...」,不如現在就開始做出改變!

(這本書裡面提到的書幾乎都有讀過 XD 都很適合趁機找出來閱讀的經典!)

❸❻《繪本不思議》/ 王淑芬-2024.08.06 ⭐️⭐️⭐️⭐️

跟之前讀過的楊清貴《立體書不可思議》有異曲同工之妙~
內容讓我對「繪本」的世界大開眼界,認識了很多類型的經典繪本作品。
推薦給對「繪本」有興趣的讀者!❣

❸❺《正是時候讀叔本華》(마흔에 읽는 쇼펜하우어:마음의 위기를 다스리는 철학 수업) / 姜龍洙(강용수)-2024.08.06 ⭐️⭐️

讀完沒有太深入的體悟~
書中將叔本華的理論拆解成多個日常層面角度來闡述,充滿了許多「金句」,確實方便讀者閱讀。
不過,內容也因此缺乏連貫的脈絡。我在讀完後有點抓不到重點,只有對叔本華人生哲學極初步的理解。

還是比較建議直接去閱讀叔本華經典作品。
(如同書中提到的叔本華對於閱讀的建議:1.閱讀經典作品 2.閱讀兩次 3.避免惡書)

❸❹《更快樂的選擇》(Happier, No Matter What: Cultivating Hope, Resilience, and Purpose in Hard Times) / 塔爾.班夏哈(Tal Ben-Shahar)-2024.08.03 ⭐️⭐️⭐️⭐️⭐️

相較於前作《更快樂》,我更推薦這本《更快樂的選擇》。

作者基於多年的研究,將能導向快樂的核心要素精煉成「SPIRE」,分別為:

- 精神層面(Spiritual)/ 重新賦予意義、正念
- 身體層面(Physical)/ 正視修復需求
- 智識層面(Intellectual)/ 好奇心、正面提問、成長心態
- 關係層面(Relational)/ 關愛自己,進而連接他人
- 情緒層面(Emotional)/ 擁抱情緒、情緒分離

透過這些角度的檢視,我們可以反思目前的生活模式、遇到的困境,尋找能夠嘗試換位思考和做出改變的地方。
書中提供具體的自我提問和日常練習,幫助我們強化心理韌性(Resilience)、反脆弱性(Antifragility),邁向「更快樂」的人生。

-
譯者序:〈原來,在最悲傷的時候, 我們還是擁有迎向快樂的選擇

❸❸《更快樂》(Happier: Learn the Secrets to Daily Joy and Lasting Fulfillment) / 塔爾.班夏哈(Tal Ben-Shahar)-2024.07.31 ⭐️⭐️⭐️

「快樂」是什麼?
你「追求」快樂?還是你「選擇」快樂?

《更快樂》這本書探討了許多和「快樂」相關的故事和議題。作者期待透過對「快樂」本質的深入了解和反思,幫助讀者實現「更快樂」的人生。
每個章節的結尾附有「日常練習」實作指引,提供讀者可以具體嘗試的行動練習!

「快樂」與「不快樂」並非二元對立,而是一個連續的光譜。
我們追求的,是「更快樂」。

❸❷《少年來了》(소년이 온다) / 韓江(한강)-2024.07.16 ⭐️⭐️⭐️⭐️⭐️

《少年來了》是以韓國「光州事件(五一八光州民主化運動)」為背景的小說,作者「韓江」出身於光州,經過蒐集資料、訪問生還者所寫下的作品。

小說真實地展現了事件的殘酷,透過不同角色的視角,拼湊出對於這段歷史的理解 - 學生與集會團體的行動、第一線的衝突與槍擊、拘留中的非人對待、醫院場景、遺體處理、家庭變故、出版審查、親友離去的苦痛...
以細膩寫實的文字刻畫出立體的人物故事,讓讀者感同身受。

讀完後促使我進一步去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結果與後續,並回顧自己對於其他類似歷史事件的認知,或許還產生了一些新的觀點和疑問。
總的來說,很值得一讀!
推薦和電影《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光州事件相關紀錄片搭配閱覽。

❸❶《薩提爾的 52 個冥想練習》/ 約翰.貝曼(John Banmen)-2024.07.15 ⭐️⭐️

整本書是拆成 52 個關於冥想的引導文字,很像是一位導師/朋友透過話語在帶領我們進入冥想、放鬆的身心狀態。
文句之間的間隔很大,可以很輕鬆地閱讀。(找到句子與句子間的空白與寧靜!)
蠻適合一天花一點點時間閱讀一篇進行練習。
不過,文字述說的口吻偏向勵志(?)風格,內心狀況不好的時候可能會稍稍看不進去。

p.90
和自己的關係
我們都活在關係中——與過去的、未來的關係中,
活在與環境、情境的關係中,也活在與他人的關係中。
在所有的關係中,最重要的,是你跟自己的關係。
...

❸⓿《喜悅的力量》(La Puissance de la joie) / 弗德瑞克‧勒諾瓦(Frédéric Lenoir)-2024.07.13 ⭐️⭐️

「喜悅」捉摸不定。是要外求,還是內尋?

這本書帶到比較多抽象概念的討論,需要靜下心來體悟和想像。
作者分享許多哲學與心理學理論和思想、並且提及自己認為的「喜悅」模樣與培養的方式。
我們可以藉此機會回想自身過往的喜悅是如何發生的,以及從中反思我們的生命價值。

書中的重要人物:「巴魯赫・史賓諾沙(Baruch Spinoza)」、「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

❷❾《心的十四堂課:奧修最切合現代人需求的靜心指導》(Learning to Silence the Mind: wellness through meditation) / 奧修(Osho)-2024.07.09 ⭐️⭐️⭐️⭐️

關於「靜心」的一本書。
書的內容不是由「奧修(OSHO)」本人撰寫,是從他過往的演講分享整理而成。書的章節之間沒有強烈的架構關系,是一則則關於靜心的指導。

讀的過程中我貼了蠻多標籤貼紙到書上,很多概念都需要細細領會,之後有機會再找時間二讀!

【一些筆記】

* p.15專注永遠是窄化你的意識。
我們都知道「專注」很重要,但這句話才提醒我,我們的視野也很容易被「專注」給左右。我們所認知的世界,就是我們投注「專注」的模樣。「專注」並不等於「靜心」!

* p.29dhyana意味著『我在靜心裡』——甚至不是『我正在靜心』的意思。如果要更貼切一些,即是『我是靜心』。
聯想到《真正的靜心》一書的核心:讓所有的一切,如其所是。就是這麼簡單。

* p.48頭腦意味著話語;自性意味著寧靜。頭腦只不過是你所累積的所有語言文字;寧靜卻是那一直和你在一起的,它不是累積的東西。
頭腦=困惑,頭腦所見所想只是當下解讀外在訊號的結果,不代表任何意義。但人們很容易被大腦裡的語言文字給控制,給它越多能量,就越難跳脫。

❷❽《人類圖,找回你的原廠設定》(Human Design: Discover the Person You Were Born to Be) / 謝頓・帕金(Chetan Parkyn)-2024.07.04 ⭐️⭐️

❷❼《給未來的讀者》/ 李惠貞-2024.07.01 ⭐️⭐️⭐️⭐️⭐️

好多內心的想法都在《給未來的讀者》中化為文字了 🥹

霧室的裝幀設計再次令人眼睛一亮(前一次是《朝一座生命的山》XD),
作者李惠貞在書中提到:「再次感謝霧室為書所做的設計,將意念精準轉譯——閱讀能幫助讀者建立內在的宇宙,每一次閱讀就是靈動的一點,各種不同的書會促成點連成線,產生獨一無二『成為自己』的過程。」

❷❻《與情緒相伴的新生活提案》/ 劉惠敏、周子勛、葉北辰-2024.06.27 ⭐️⭐️⭐️⭐️


副書名是:11 個練習,讓你在憂鬱、焦慮、憤怒、孤單時拿回主動權

由「癌症希望基金會」總策劃的一本自助書。
三位作者面對自己和家人罹癌和抗癌的故事十分有重量。

章節以我們常見的情緒煩惱來編排——憂鬱、焦慮、無意義感、人際困擾、憤怒、壓力調節劑、孤單、沒自信、恐懼、接納共存、創傷後成長。(處於低潮時可以挑自己想看的就好)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能想像和帶入不同的情境去觀察自己平常面對負面情緒的思考慣性和行為。

內容穿插著真實故事分享、情緒/心理學的簡單介紹、具體可以嘗試的練習等。
是一本不會過度說理、可以很平順看完的一本心理書籍~
(而且是全彩,由插畫家眼球先生繪製非常多美麗插畫)

p.186
情緒的出現與否,經常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更不需要因此而羞恥。重要的是,每一次情緒出現,便是更加認識自己的一次機會。

❷❺《用心於不交易》/ 林茂昌-2024.06.25 ⭐️⭐️⭐️⭐️

如同書名「不交易」的意涵,整本書以簡單的語句來帶出「價值投資」的重點。
可能因為我一直以來都傾向這樣的思維(+有一段時間聽股癌耳濡目染),這本書比較沒有給我帶來各種碰撞。XD
內容雖然是一些基本中的基本,但卻是重點中的重點!!
蠻推薦給投資新手,或是容易對自己的股市資產感到焦慮的人~

【個人速記】

1. 選擇「正和遊戲」的市場
2. 買進並持有(很久)
3.「複利」很重要,但前提是不賠錢(否則複利反而會吃掉本金)

❷❹《觀賞圖畫書中的圖畫》/ 珍・杜南(Jane Doonan)-2024.06.24 ⭐️⭐️

大學修過的課程「兒童讀物」,當時就引發我對於圖像意義解讀的興趣。
現在才來讀這本塵封在書櫃很久的書。XD
(書中有很多舉例的書籍要另外找來對照,有點打斷閱讀的節奏~)

之後也想看《圖像語言的秘密》這本!

❷❸《朝一座生命的山》/ 李惠貞、菩薩寺-2024.06.23 ⭐️⭐️⭐️⭐️⭐️

整本書圍繞著台中大里的「菩薩寺」以及佛法的本質。
貫穿全書的是一個個啟發人心的小主題,搭配著「菩薩寺」的景物照片和詮釋。
簡單的文字、豐富的哲理,需要時間在心中沉澱。

書本的裝幀設計很特殊,裸脊線裝,封面的種籽紙、佛像小窗、窗內的鏡面紙,都有特殊意涵,傳達著佛法就是一條往內在探索的路。
書中穿插著照片拉頁,以及有一頁鏤空格柵的呈現。

❷❷《20 世代,你的人生是不是卡住了》(The Defining Decade:Why your twenties matter and how to make the most of them now) / 梅格.潔伊(Meg Jay)-2024.06.16 ⭐️⭐️⭐️⭐️

書讀到一半,才赫然發現是之前看過 TED Talk 的講者「梅格.潔伊(Meg Jay)」的書!
當年我在大學畢業的年紀看到「20 歲的人生不能等到 30 歲才開始」影片,除了對內容印象深刻,也對我的心態有正面的影響。

推薦給需要點動力跳脫生活現狀的 20 世代。

p.33

我的一位同事喜歡把 20 世代比喻成飛機:一架從紐約市飛往西岸的飛機。剛起飛時只要一丁點的航道修正,就能決定是要降落在聖地牙哥還是西雅圖。然而,若等飛機快到聖地牙哥時才讓它改飛西北邊的西雅圖,則必須多繞一大圈才到得了。
同樣地,二十幾歲時,一丁點的異動就可以大幅改變我們 30 歲以後所在的位置。

❷❶《人生路引》/ 楊斯棓-2024.05.31 ⭐️⭐️⭐️

作者「楊斯棓」針對 28 本精選書籍撰寫的書評。
內容涵蓋閱讀寫作、創新思辨、思維習慣、投資心態、家庭、終老等。

❷⓿《天職地圖》(自分だけの強みが遊ぶように見つかる適職の地図) / 土谷愛-2024.05.27 ⭐️⭐️⭐️

以 7 天一連串類似工作坊的實作引導,加上一個框架底稿(真的是一張天職地圖XD),帶領讀者思考自己的「天職」。

這裡的「天職」是指:實現「理想人生」的工作。
而「理想的人生」=「想獲得的的東西」+「想成為的樣貌」。
藉由釐清對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價值來思考「天職」樣貌的各種可能性。
後面再透過一連串個人特質、後天強項、資源來規劃可能的人生方向。

書中將這樣的過程跟「玩遊戲」進行類比:先決定遊戲結局、選擇關卡、盤點現有裝備、需要掌握的咒術和道具、安排主線任務跟支線任務(小怪、中魔王、大魔王)、最後抵達的終點。
蠻有趣的!

❶❾《擁抱停頓》/ 陳法憲、翟厚翔、鄭彥麒-2024.05.02 ⭐️⭐️⭐️⭐️⭐️

正想看這本書,就在讀書會借到了 XD

《擁抱停頓》是由 AndAction 理想生活教練的三位創辦人撰寫的一本書,主要針對二十到四十世代的「焦慮世代」族群,傳達「停頓」與「行動」的意識和方式。讓我們依照每個人的步調進行內在的調整,更好地面對日常挑戰,活出理想人生。
書中凝聚豐富的個案經驗,除了使讀者產生共鳴,也提供可以具體依循的「自我提問」流程。

現代社會的框架下,人們常常急促地過生活、成長,衝過了頭又會產生迷茫、自我質疑。
透過貫穿整本書的「停頓」,使我們停下腳步,檢視內在;透過打破心中不合理的信念來將「焦慮」排解掉,用自己的節奏,實現自己的人生。

對書中提到的「多元角色衝突的人生階段圖」和「情緒輪盤(emotion wheel)」特別印象深刻~

p.47
無意識形成的框架

大腦會自動啟動一個相應的框架,不自覺以熟悉的視角和價值觀解讀身邊的人事物,無意識地將事情視為非要達成無法改變,對我們的思考和行為產生影響:
◆ 買房才有安定感(
非要達成
◆ 有好的事業才算成功(
非要達成
◆ 都三十五歲了,怎麼可能再換工作(
無法改變
◆ 內向、慢熟就不容易有好的人際關係(
無法改變
...
然而,這些思考框架可能都存在盲點,導致我們用相對固定、偏見或片面的視角去理解事物,無法看到框架外的其他可能性及發展空間。



P.98
每個當下狀態都有它的限制,但並不存在優劣。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好好思考自己能不能接受這樣的『限制』,以及有多想擁有其中的『潛在可能』。
(這裡的狀態指年齡、工作職業、感情關係、家人...等)

p.205
『自律』聽起來嚴格,但它實際上是『從容不緊急』且符合人性的。如果紀律是被外力所迫,無論是時間壓力、社會競爭壓力、比較而來的壓力......那全都是『他律』——由他人來逼著你前進。唯有發自內心去做對自己『重要的事』,透過適合自己的方式往想要的人生前進、不受置於外在因素,才是真正的自律。

❶❽《如果你心累了:聽動物說故事》/ 連倩妤、嚴沛瑜、馬莉、周冠威-2024.04.05 ⭐️

主要收錄 5 則沒有連貫的動物故事,以及各篇搭配的主題曲、插畫、短文小說、人生故事等。
透過多元的創作形式來分享與探討每個人人生都會遇到的課題與議題。

❶❼《創業進化論》/ 余宛如-2024.04.04 ⭐️⭐️

從書中很多的創業故事、產業領域介紹、政策面,發現未曾關注的議題、潛在的創業資源,也讓我產生很多新的靈感!

p.16
作者序

歐洲近年來正逐漸興起對科技創新應用的第三種想像,叫做『Tech for Good』(科技向善),而我認為,這不只是台灣需要的,更是全世界都該學習、看待科技新創的態度。Tech for Good 指的是,科技創新應該是用來解決人類的社會問題,帶給人們更多歡樂跟希望,並同時兼顧永續發展的目標,我們應該要重新把人性、社會關懷作為科技創新的前提,這也代表同時把人放回經濟發展的中心。這麼說或許還是有點抽象,也因此本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透過一個個已經在台灣促進數位創新經濟轉型的故事,去替讀者勾勒出我們未來經濟發展的樣貌。

❶❻《只讀好冊:李偉文的 60 本激賞書單》/ 李偉文、AB 寶-2024.04.01 ⭐️⭐️⭐️

雖然我的待閱書籍已經堆積如山,但還是喜歡看這種選書推介的書 XD

這本書特別的是將作者兩位女兒的選書撰文也同步收錄進來,實實在在地展示了「從小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正面效果。
書中推薦的書籍除了能引發普羅大眾對於「閱讀」的興趣,也很適合結合在學校教育之中、提供課本以外的視野及議題,引發學生對於社會的關懷。

❶❺《臣服實驗》(The Surrender Experiment: My Journey into Life’s Perfection) / 麥克.辛格(Michael A. Singer)-2024.03.26 ⭐️⭐️⭐️⭐️⭐️

之前閱讀過作者「麥克.辛格(Michael A. Singer)」的另一本著作《覺醒的你》,受益良多。

這本《臣服實驗》寫的是作者的一生!
以旁觀者見證著 —— 當一個人完全「臣服」於自己的生命會是什麼模樣?

❶❹《我就亂!處變不驚的免整理魔法》(I’m a Mess) / 艾娜特.薩法替( Einat Tsarfati)-2024.03.06 ⭐️⭐️

很有特色的一本插畫圖文書。每一頁都是滿滿的彩圖(整本走一個獨特的暖配色),和文字搭配得宜。
我個人覺得插畫比內文來得精采 XD(很多小細節小彩蛋,很有趣)

整本書的主題圍繞著「邋遢鬼」vs.「整理達人/一般人」的對照,拋出很多生活化的邋遢型態(?),平常容易丟東西、不喜整理的人應該能獲得莫大共鳴和認同!😇
(作者認為:「邋遢」是人類的天性,所以就接受吧 XD)

p.182
5. 處變不驚超能力
東西不見了
整理達人弄丟錢包,可能會低潮一整天。找不到家裡的鑰匙,堪比天崩地裂。他們需要重新振作,拿出十二萬分的整理魂才有辦法走出低潮。
『今晚真開心,不過我的鑰匙好像不在包包裡。我去我姊姊家過夜好了,晚安。』


(配圖:站在家門口,捧著一束玫瑰,正跟約會對象說再見(鑰匙不見誰在那邊大驚小怪)。)

延伸書單:《亂,但是更好》、《清空練習》。

❶❸《我想為你推薦一本書》(出会い系サイトで70人と実際に会ってその人に合いそうな本をすすめまくった1年間のこと) / 花田 菜菜子-2024.02.28 ⭐️⭐️

我個人覺得很有趣的一本書!
書籍內容來自作者「花田菜菜子」的親身經歷。
描述她在低潮時,透過一個交友平台,與陌生網友認識、一對一交流,為他們一一推薦書籍的精彩故事(作者總共和 70 位以上的網友見面推薦書籍),有很荒謬、也有很正向的案例,令人印象深刻 XD。

作者推薦的書籍涵蓋各種類型、領域,開了眼界~

❶❷《邂逅改變人生的一本書》(千年の読書: 人生を変える本との出会い) / 三砂慶明-2024.02.27 ⭐️⭐️

具有作者觀點的一本類書評書籍,內容扎實。
提到很多面向、一些平常不會鑽研的議題,適合透過這本書的引路延伸探究下去。

(整本書提到的書單總共有 250 本書,有些書台灣不一定有出版。)

❶❶《子彈思考整理術》(THE BULLET JOURNAL METHOD: Track the Past, Order the Present, Design the Future) / 瑞德.卡洛(Ryder Carroll)-2024.02.26 ⭐️⭐️⭐️

子彈思考整理術》可以作為你接觸「子彈筆記(Bullet Journal)」的第一本書,作者「瑞德.卡洛(Ryder Carroll)」就是子彈筆記的創始人。

主要透過子彈筆記的基本符號/記號,以及四大核心群組「索引、未來誌、月誌、日誌」,來打造對於自己來說最順手、合宜的筆記方法,價值重於形式。

值得一提的是,我認為書中除了核心筆記技能的實作,更重要的是作者不斷傳達要時時謹記使用「子彈筆記」的本質、目的,也就是「少,卻更好」、持續專注當下真正重要的事,進而活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p.92
事件列點讓你可以快速記錄一段經歷,然後將它從你的心中卸除,好讓你有多餘的心思專注在其他優先事項上。這些事件安全地留存在筆記中,等到你有更多時間、有清楚的觀點、或是具備必要的能力處理你的情緒問題時,再重新檢視。

p.214
維持注意力是困難的,我們的心智是不稱職的時光旅人,容易迷失在過去和未來。我們有多常發現自己執著於已無法改變的事情或擔憂我們無法預測的事情?我們耗費大半精力和時間,卻沒將它們投注在唯一可以創造改變的地方:當下。『我們度過的時間品質如何,取決於我們是否有能力活在當下。』

延伸書單:《少,但是更好》、《卡片盒筆記》。

❶⓿《以動物為鏡》/ 黃宗慧-2024.02.21 ⭐️⭐️⭐️⭐️

作者是台大外文系教授「黃宗慧」,書中內容主要來自她的「文學、動物與社會」這門課程。
內容與我平常比較少接觸的動物文學、動保議題有關,刺激我產生蠻多新的想法與思考角度!

❾《我可能錯了》(Jag kan ha fel och andra visdomar från mitt liv som buddhistmunk) / 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卡洛琳.班克勒(Caroline Bankler)、納維德.莫迪里(Navid Modiri)-2024.02.18 ⭐️⭐️⭐️⭐️⭐️

是一本讀完後,在某些時刻、念頭升起時,帶來餘韻的一本書。

短短一本書,收錄主角「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的 17 年森林寺院修行歷程、以及人生故事,份量十足(非物理上)。

《我可能錯了》的書名本身就極具智慧,是有著很大能量的一句話,來自 Björn 的一位寺院導師 Ajahn Jayasaro 之口。

可以從 Björn 的分享認知到,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那個看著所有一切的意識或覺知「並無不同」,聽起來是個好消息?
人生順遂與否,常常取決於我們對待「念頭」的回應。就像善狼惡狼的寓言故事,我們內心住著兩匹狼,分別是善狼和惡狼,誰會勝出?我們平常餵養的那匹。

整本書的行文平易近人,好閱讀。
除了能透過故事反思我們的人生,也揭開泰國佛教寺廟生活的神祕面紗~
我這一輩子有機會也想要有類似的體驗(我目前還沒辦法做到脫離塵世 XD)。

p.40
我們是帶著印記的生物。這些印記的編碼來自我們的成長方式、經歷、帶著什麼來到世上、自己的文化、生活處境,以及接觸到的周遭環境訊息。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念頭,也不能決定它們應有的樣貌。也許我們能以不同方式助長念頭,給予它們不同的空間,但我們無法操控腦海中要跳出哪些念頭。我們只能選擇是否要相信它們。


P.127
簡單來說,幾乎所有人都受兩種念頭支配:以自己過往一切為主的念頭,以及關於自己未來種種的念頭。這些念頭有一種幾近催眠的力量,它們都有相同的印跡:我的人生
沒有人規定,思考自己的人生是錯的。但偶爾暫停一下,很有價值。休息與平靜一下,通常可以更輕鬆地再背起這些背包。

延伸書單:《轉念的力量》、《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練習》、《覺醒的你》。

❽《用書打怪》/ 宋怡慧-2024.02.15 ⭐️⭐️⭐️


很喜歡包裝這本書的寓意,透過「書本」,我們確實可以在人生道路上一路過關斬將。⚔

作者「宋怡慧」深耕於閱讀推廣,在這本書中從「自我精進」、「跨域溝通」、「素養生活」三個面向、十五種「力」,來帶出她精挑細選、包羅萬象的選書清單。
(整本書的書單總共約 400 本書,很驚人。)

其中,在「13 自主閱讀力」當中提到三種選書模式,分別是:自由閱讀(以興趣為主)、目標閱讀(以實用為主)、療癒閱讀(以有情為主)。
引導平常不閱讀者,可以自主且沒有壓力地享受閱讀本身的過程,以及其帶來的正向影響。

「一本書或許不能改變世界,但可以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p.196
三毛曾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的書籍都成為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閱讀其實只有一個單純的初衷,就是活成自己的人生品味——清新風、文藝味、職場強人、專業人士......你可以透過閱讀找到自己生命的學習典範,他們為你的前進之路帶來生命解惑的良方,你會發現作者們『讀懂』你的人生方向,陪伴你一起找到更好的自己。

❼《薩提爾的對話練習》/ 李崇建-2024.02.13 ⭐️⭐️⭐️⭐️

將「薩提爾的冰山理論(Iceberg Theory)」應用於「對話」之中的一本練習指引書籍。
初探「薩提爾」、「冰山模式」的讀者也很適合閱讀。

文字淺白易懂,書中在「教學現場」的實際案例很多。
內容不僅是作為老師(學校教育)、家長(親子教養)與孩子溝通對話的應用,更重要的是——我們的「自我覺察」。
在跟他人(孩子/學生/家人)進行溝通能時先理解自己、穩定自己、和自己的內心深處和解,才能再進一步幫助周遭的人覺察自己、改善彼此間的關係。

p.44
冰山理論是一個隱喻,人就像一座冰山,能被人看見的,只有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為、事件或是故事。亦即水平面以上的部分,水平面的那一條線,指的是人應對的模式,亦稱為『求生存的姿態』。而人更大一部分,卻藏在更深層次,那是人的內在。人並看不見內在,恰如一座冰山,只有七分之一露出水面,另外的七分之六藏在水面下,分別是:感受、感受的感受、觀點、期待、渴望、自我。

p.71
人類的思維、感官在一個慣性裡運作,很難真實接觸『自己』,冰山的探索正是幫助自己與他人,覺知與重新接觸自己,並且重新為自己做決定,為自己負起責任,不是當一個受害者,而是成為一個自由的人。

p.160
冰山的對話,並非說服人改變,而是讓人覺知,為自己負責任,這和說服人改變不同。人的心智在生存模式之下,讓人不覺知『自己』,一旦覺知『自己』,就能為自己責任,無論做什麼選擇,都是為生命本身服務,就會是好的選擇。

❻《我活著我的人生嗎?》(The Meaning of the Time between Life and Death)/ CC、Janet(謝怡芬)、王俊凱、江振誠、劉軒-2024.02.11 ⭐️⭐️⭐️⭐️

人生是怎麼一回事?

書中除了發起人人生引導師 CC,還邀請到 4 位知名人物--Janet(謝怡芬)、王俊凱、江振誠、劉軒,分享各自的故事與人生信念。

每一位真誠流露的文字就像是在聽朋友的分享,不會流於講道理。每一個光彩的面貌都有背後需要面對的人生課題,許多珍貴的體悟值得慢慢咀嚼。
CC 提到的很多內涵都與我所重視的人生價值相符合,讀來很有戚戚焉!
推薦給願意花時間思考自己為何而活的人。

❺《一人公司》(COMPANY OF ONE: WHY STAYING SMALL IS THE NEXT BIG THING FOR BUSINESS) / 保羅.賈維斯(Paul Jarvis)-2024.02.06 ⭐️⭐️⭐️⭐️⭐️

❹《人生 4 千個禮拜》(Four Thousand Weeks: Time Management for Mortals) / 奧利佛.柏克曼(Oliver Burkeman)-2024.01.24 ⭐️⭐️⭐️⭐️⭐️

文章撰寫中...

❸《高產出的本事》/ 劉奕酉-2024.01.07 ⭐️⭐️⭐️

實用的一本工具書!
書中提供很多「化繁為簡」的表達框架、製圖手法,對日常生活的許多面向都能帶來靈感和助力。

❷《回家》/ 賴佩霞、郭貞伶-2024.01.18 ⭐️⭐️⭐️⭐


回家》由作者「賴佩霞」以真實而誠懇的文字,描述自己和父母、和自己「和解」的那條路途。

看完這本書後,更加認識作者這位堅強、鼓舞人心的女性。
後來出版的書籍《轉念的力量》、《我想跟你好好說話》、《我要心動一輩子》更是凝聚了她的個人成長精華,很值得一讀。

❶《第五項修練》(The Fifth Discipline: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 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2024.03.27 ⭐️⭐️⭐️⭐️⭐️

「學習型組織(Learning Organization)」很經典的一本書,收穫良多。

五項修練(discipline)
(1) 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
(2) 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
(3) 建立共同願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
(4) 團隊學習(Team Learning)
(5) 系統思考(Systems Thinking)🌟

尤以第五項的「系統思考」最為重要(書名才叫做第五項修練 XD)。

第三章的「啤酒遊戲」令我印象深刻,系統裡的不同角色(零售商、批發商、製造商)似乎都是依照當下情境做出最合適的決策行為,然而最終卻會導致整個產業鍊的混亂或崩潰(不同人來玩這個模擬遊戲幾乎都會獲致相同結果)。我們都身在系統結構之中,如果想要看到真正的問題,就要跳脫只看個別事件的視角,認識到是「結構」影響了系統中人們的行為。

p.91
正如啤酒遊戲中各個角色最後所發現的,問題的根源既不是問題的艱難度,也不是對手的邪惡,而是我們自己。

年度 Highlights

(給我衝擊或是產生比較多 insight 的書)

歡迎留言跟我分享好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