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關於閱讀,我想說……

🙋 + 📚 = ∞

Coco Lu
10 Years after Graduation
Oct 1, 2021

--

【聲明】

本文是我大學剛畢業之時對於「閱讀」的一些想法,後來回來看有些議題都延伸出更深一層或是不一樣的想法想談!但後來想想還是不新增內文了,保留當時最原始的文字~🤗

升大學時,我會選擇就讀「圖書資訊學系(圖資系)」,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很喜歡閱讀和收藏書吧!(讓我想到據系上講授所說,本系推甄面試時,幾乎每一位赴試者都會侃侃而談自己從小就很喜歡看書、常常待在圖書館云云。XD)

然而,大學時期能互相分享閱讀心得的人似乎不多。事實上,總愛將課業外務攬得滿頭都是的同儕與我,根本沒什麼時間坐下來好好閱讀。

畢業之後,才多出很多時間能好好地閱讀。這些與作者交流的日子,帶來許多心態的轉變與全新的視野。本文簡單拼湊一些個人關於閱讀的小小雜感,若是熟人,歡迎推薦我各領域的好書!

嫉暢銷書如仇的奇怪現象

一本書是否對一個人帶來影響本來就見仁見智,頗為納悶怎麼會有人因為某本書太過暢銷而不想去看,或是看完後大聲喧嚷作者哪裡說得不對、大錯特錯,卻又提不出什麼建設性內容。

閱讀一本書的過程是個人既有思想與作者彼此之間的交流、碰撞,如果作者所說的都是我已經知道(而沒有想法)或完全認同的事情,那才是浪費時間看了這本書。XD

表達自己不認同作者想法固然合宜,但不用因為書中哪部分不合己意就通盤否定掉整本書、甚至是作者本人。就算沒有任何參考價值也可以作為借鑑,截長補短、為己所用才是閱讀的本質

舉《被討厭的勇氣》來說,要深入地理解「阿德勒心理學」當然要去看更加嚴謹的書籍,也或許我不完全認同其中「不賞罰」的理論。但就這本書而言,它確實為我帶來許多新概念的強烈碰撞,促使我以過去沒有的角度來看人際關係。只要一本書能為我帶來任何新的 insight、改變、靈感,就算是蜻蜓點水,我也會覺得它是一本好書

每次推薦別人書籍時,我都會有點猶疑,因為不確定對方看完後是否能跟我接收到類似的回饋或感受,且有時候並不是完全認同整本書,後續可能也沒時間交流。後來覺得只要是真心誠意分享、其實不用想太多~:)

如何閱讀一本書?

常常在閱讀的我們,可能沒想過拆解「閱讀」這個行為。在《如何閱讀一本書》當中,就將閱讀分成四個層次:(1) 基礎閱讀 (2) 檢視閱讀 (3) 分析閱讀 (4) 主題閱讀;依照深入的程度對應到識字、略讀、精讀,再到最系統化、書本之間互相對話與參照的主題閱讀。

前面提到的「主題閱讀」,讓我聯想到過往圖資系的一門課程「人文學資訊資源與服務」提到的「資源示意圖(Pathfinder)」。等於是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步建構出自己對於該領域的理解、連接起不同書對於同類概念的詮釋,讓各書作者齊聚一堂進行知識交流大會。

以前我都會有自己的堅持,閱讀一本書一定要從作者序、推薦序、前言、第一章……等依序看完整本書。現在發現應該將閱讀時間做最好的利用,可以先跳過非急迫需要的內容。「目次」就是要讓讀者可以在短短幾頁按圖索驥了解整本書的脈絡,進而找到最需要的內容。

我自己對於資訊量較大或是比較新概念的書籍,會先整個看完、不細細鑽研可能沒那麼 get 到的概念(可能簡單貼個標籤就好),先了解這本書想傳達的核心,然後初步排除會想看第二次的書。若有第二遍閱讀時,才會開始細讀、連結到出現類似概念的書本,並記錄當下最真實的個人回饋。

這邊也想推薦一個很不錯的閱讀筆記網站「閱讀前哨站」,可以幫助忙碌的人快速判斷是否要花時間深讀某一本書。我都靠他的電子報來認識最近出版新書,可以快速抓住每本書的重點,再來決定是否入手!

截圖自「閱讀前哨站」網站:https://readingoutpost.com/reading/

好書值得等待

在資訊爆炸的年代,常常東訂閱西訂閱、買了一堆線上課程、或書櫃擺滿還沒動過的新書,到頭來吸收不良。滑了又滑、不斷地重整頁面怕錯過了什麼,陷入嚴重的「資訊焦慮」,擔心沒有獲取到最多、最新、最完整的資訊。

事實上,我們接收的速度絕對比不上資訊被製造的速度,與其花時間陷入資訊的漩渦當中,不如靜下心來感受時間。

我該知道的,遲早總會知道的!

在智識、技能範疇的追逐亦同,最近在《莊子,從心開始》剛好讀到這一段:「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隨无涯,殆已。」如果能認知到人的時間、精力有限,對於知識的追求則是無底洞,就能早日將注意力收回自身。

閱讀、獲取新知與資訊不應該是一件有壓力的事情。

書海茫茫,台灣一年出版 3 萬種書籍。緣份到了,自然會出現屬於你的書。

腦中瞬間飄過「圖書館五律」的「Every book its reader」,不論是何種書,總會有讀者需要;至於讀者,也總是有無限機會遇到對的書。

好書,不讀嗎?

打從心裡覺得看書是一件 CP 值很高的事。

許多經典之所以為經典,因為是作者聚積、淬鍊一輩子而遺留下的心血結晶,等於幫我們省下許多梳理、歸納、經歷的時間。同時,也深深感受到只要文字還存在,一本書的影響力可以不斷延續。

雖然書摘能幫助減少許多選書時間,但若沒有直接與作者交流、理解表達內容的全貌(有時候翻譯也會多一層失真),可能少掉很多為自己帶來一點點改變的機會。

忙碌的日常,需要與自己獨處的時間,閱讀正合適!

其實原本還想談紙本書、電子書,還有一些對於寫作、出版的個人想法,但改天吧。😂

▼ 若對插畫有興趣,也歡迎來逛逛我的畫集開箱網站 Art Book Collection

▼ 若最近有買書的需求,邀請你透過下方連結購書 ⬇️

歡迎留言跟我分享好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