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議題中的社會工作者

文/鄭竹凱、林沛璇

我們的島

讓我來畫個台灣地圖給你。

由北端富貴角至最南的鵝鑾鼻,加上本島周圍諸列嶼與零星小島,台灣佔域3.6萬平方公里,國土形狀如此,那我們對這片土地實景的想像呢?蔚藍大海環抱、鬱鬱林木高聳、夕照下的金黃稻禾?是、卻也不是。以齊柏林之眼看見台灣,美麗之後的哀愁滿目瘡痍,處處盡是人與土地相爭後的殘局:在不當開發下裸露的土地、過度砍伐後死寂的森林、被垃圾佔據本該是生命欣榮的山川河海。礦業法、核四、超額徵收、藻礁公投……一個又一個的土地利用與環境保育之爭層出不窮,愈演愈烈,在地方聲音、專家學者,與政商財團數十年的抗衡下從無定論與和美結局。面對此情此景,身為一個社會工作者,我們又會以何種視角看待呢?

與人連結

社會工作是一個以人為本的專業工作領域。在氣候變遷下的世界,環境保護成為一個非常嚴峻的議題。而當環境問題造成資源的缺乏時,必然連帶造成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造成人與人之間人權的壓迫與不平等。全球氣候變遷為人類帶來生存上的挑戰,已經有非常多領域的專家學者在這個領域深根研究探討。而社會工作者在如此嚴峻的議題底下也責無旁貸,社會工作專業的介入將可以協助環境保育的理論實踐與在地進行結合,這正是綠色社會工作大致的定義。[註]

對於台灣來說,綠色社會工作是新興且正在發展中的社會工作領域。在過去的社會工作實施領域之下較少被討論,遑論有太多的發展。因為氣候的劇烈變遷,使人類開始意識到這個過去不存在,或者是過去沒有意識到的問題。即使在台灣目前並沒有立即致命的急迫性,但是綠色議題依然存在,未來也不可能消失,社會工作者也應該以預防或減緩為目的協助進行社會倡議的工作。儘管社會工作介入的情況大多是由於議題或個案有其急迫性,但也不可忽略未雨綢繆也是社會工作的目的之一,因此綠色社會工作的目標除了排除氣候異常造成的資源危機以外,平常的公民教育以及社會倡議也會是綠色社會工作所著重的地方。

跨域優勢與在地資源

社會工作者將期許可以透過社會工作方法以及觀點,進行資源的連結,以及看見當地的需求,強化人與環境之間的連結。其他領域的專業可能是氣候、醫學、生物、地理、地質、都市規劃……,他們能為環境保護做出合宜的規劃,但是卻可能忽略相對弱勢的在地居民以及其福祉。社會工作則可以連結其中,架起專家學者與在地人民之間的橋樑。不但以社會工作的視角,補足全球綠色工作的漏洞;也避免相對弱勢的人口被忽略,進而成為公共利益下的犧牲者。

與人一起工作是社會工作者的專業之所在,會根據每個不同的情境,進行不同的服務,以工作方法來說可分為直接與間接服務,前者包括在災變中與災民一起重新站起來,如西元1999年的921大地震和2009的八八風災,在災後修復的過程中並不難見到社會工作者的身影;後者如在倡議行動中向人群宣達理念,如在麥寮六輕議題上發聲。以社會工作中基本且重要的理論檢視之,如以優勢觀點看見每個地方值得保存或是必須保護的土地或環境,以及在地有什麼優勢可以實際作為,進而達到充權;抑或以生態系統觀點連結各種資源,以協助直接或間接服務。這些都是社會工作者在環境議題的工作下的專業優勢,不過與此同時,在綠色社會工作當中還是有許多的面向是社會工作者必須學習的。包含:生物環境相關知識,以及經濟資源與環境的交互關係等,不斷更新新知識是綠色社會工作者所被期待以及需要做到的。

多元價值與社會正義

土地與環境保護在現行制度下所遇到的困境大約是價值的衡量,現行制度衡量事物的價值大都以經濟效益為依據,然而事實上價值是多元的,絕非是以經濟效益作為唯一的衡量標準。除了經濟價值之外,永續、環境、文化、歷史、情感……這些不一定能被金錢所量化的概念,時常在國家決策中成為優先被摒棄的選項,然而它們卻都應該是被重視的評估元素。當多元價值時常在土地價值的衡量中被忽略,我們追求的僅成為財務報表上的一串串數字,對於環境的想像變得單薄且單一時,資源已悄悄枯竭,而隨之而來社會不公義的現象如前文所說,已非個案。當社會工作介入進行評估及後續處遇的過程當中,所看見的應該要更加多元,多面向的進行評估。如前文所說的地方自決即為非常重要的一環,當地人如何希望自己的居住地成為什麼樣子,沒有任何人應該在推動環境保護或改造中受到壓迫甚至犧牲。即使政府的政策立意良善,也應該重視在地且理性協商出最好的互惠方案及配套措施。這樣的在地性該如何彰顯,許是社會工作者在從事社區工作及實踐社會正義時,得以更加深入研究與思考的面向。

當社會工作者敏銳覺察地球釋出的警訊,且知道自身專業優勢所在時,除了尋找直接服務的途徑,我們是否能夠懷抱期待,期待社會大眾對於土地與環境價值的理解增進,變得更加寬廣、豐富、多元?倡議亦是社會工作重要的行動之一,其中所蘊含的力量並非不可期。專業發展的可能性,以及跨域合作、公共參與、與在地對話,在綠色議題的討論上,或可看見身為社會工作者的多樣姿態。

[註] 了解更多綠色社會工作 https://reurl.cc/kVnQN9

參考資料:

1. 環境資訊中心(2015)。社工關懷環境議題,澳洲學者來台教「換檔」思考。取自網路資料:https://e-info.org.tw/node/107840

2. Right Plus(2019)。從雨林破壞到氣候罷課:「綠色社會工作」如何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接住最脆弱居民。取自網路資料:https://rightplus.org/2019/09/26/greensocialwork/?fbclid=IwAR0BR7x45I3OzyCEzqPOoNVFQXxRuPtCQT_dr8I1xO9gMUtSlZt61NJ6nsg

3. 黃彥宜(2014)。環境議題在社會工作觀點的移轉:對社會工作教育的意含。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8卷2期,1–35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