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的變革

文/賴佳靖、林筱昀

2019年正式上路的新課綱,對目前高二以下的學生學習方向與方式皆有著極大的影響。無論是在考試(繁星、學測、指考)或是非考試(希望入學、特殊選才)的選擇上,新課綱的變革正是高中生步入大學前的重要基礎,故以下將特別獨立介紹、整理重點。

新課綱強調「核心素養」,意指個人為了適應生活及面對未來的挑戰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目的在培養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老師的使命既不是以填鴨式的方式強灌學生考試知識;也不漫無目的地加入眾多「自主學習課」卻沒有教學生「如何自主學習」而令學生無所適從。核心素養,是培養學生「想做什麼、該怎麼做」的動機,並得以在課程中實踐想法。教師透過必修、選修課程的重新編排,使學生具備強大的觀察力、自學力及行動力。在老師的角度看來,也會因為新式教育方針而讓教師有更多種與學生互動的模式以及發掘教育更多元的面貌。綜上所述,透過新課綱得以讓師生兩方得以在時代的變化下走得長遠,真正實踐教學相長的本質。

新課綱對於制度的調整讓高中端從課程規劃到升學管道都有大幅度的變革,以下變革分為三大點論述:

#校園課程

每所高中都必須設計校訂特色課程,且必修課下降、自由選修時數和彈性時間增加。

#學測制度

大學學測多跨領域、生活化、圖表式的題型,申請時最多只能參採學測四科成績,不能篩選總級分,並事先公布比序原則避免超篩。

#學習歷程

學習歷程檔案可說是新課綱很重要的一環,學習歷程在各校系自定甄試,在申請大學時占比提高到50%以上,可見平日養成學習習慣、及早做好升學規劃變得極為重要。事實上,學習歷程簡而言之可以算是升級版的備審資料,不過相較於過往高三學測後才開始準備的模式則有很大的不同。

學習歷程需要每學期、學年經老師及校方核定,提前累積存放教育部資料庫、記錄綜合學習成果,內容包括基本學籍資料(含班級及社團幹部紀錄,由校方每學期提交)、修課紀錄(含學分、成績及諮詢紀錄,由校方每學期提交)、課程學習成果(含作業、作品、書面報告等等,每學年最多上傳6件,大學端至多採計3件)及多元表現(含彈性學習、團體活動重要表現、校內外志工服務、競賽成績、檢定與證照等等,每學年最多上傳10件,大學端至多採計10件)。

透過首段對於新課綱的介紹以及上述三點新課綱的內涵簡介,我們不難發現新課綱是希望學生除了傳統的讀書考試外,也能在進入大學前,養成興趣與專長、發揮獨特的特質與潛力、訓練思考分析與應用反饋的能力、探索未來多樣化的生涯可能, 在 #展現學習的主動性 以及 #對特定領域的熱情與付出結果 後,提出證據讓教授看見「 #你為何適合這個科系」,就更容易取得資格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生活。

參考資料:

游昊耘(2019)。108課綱高中│沒有好的學習歷程檔案就上不了好大學嗎?高中升大學常見7大問題。親子天下。取自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0109?utm_source=Parenting.Website&utm_medium=referral&utm_campaign=cp-w1-media-專_2020四月新課綱_5080109-2003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