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5,6,7–20220904

范容瑛
2022徒步環島
Published in
Dec 8, 2022

D5–220902

楓港→車城

16.9k

越過台26進恆春前最艱辛的一段路程,從楓港到車城沿路幾乎只有一間便利商店可以做休息點。颱風將至,風大到海浪打在巨大岩石邊的聲音很洶湧。烏雲很厚,彷彿隨時大雨將至。少了遊客車潮,風中前行,沿途一個大姐在慢跑,經過我時跟我說聲加油,有種少有人煙時,難得同是風中前行的共感,我也跟她說聲加油。

D6–220903

休息

D7–220904

車城→牡丹鄉東源

徒步10k+搭便車

從屏東到台東的路線有幾種選擇,由北至南,一是南迴台9線(行人走舊台9線,也就是9戊),從楓港、雙流到達仁安朔,二是199縣道從車城到東源、再到壽卡、安朔一帶接回台9線,三是從恆春走200縣道從高仕、滿州,接到斷掉的台26尾巴到旭海,轉199甲,依樣到東源後再沿199末段到安朔,最後則是要集四極點的話,會沿屏鵝公路台26線從墾丁到極南點鵝鑾鼻,再接200甲從港口到高仕,然後接回前面的第三條路線的200、26、199甲、199。

因為以前幾次機車環島下來,除了路線二還沒走過外,其他三條都已經騎機車騎過,即便發哥勸說199是補給、住宿最少的一條路線,加上里程偏多、不可能一天走完,但憑著要集點的概念,加上事前查公車路線時發現從車程往返東源,一天至少還有兩班公車,等於說可以輕裝徒步上去,再搭車下來,隔天再搭公車到前一天的終點繼續走,因此這次說什麼就是想走199。

其實一開始很不能接受輕裝走到某一個點、搭車回來,隔天再搭車到那個點繼續徒步這件事,大抵上也是出於自己某種對於徒步環島的想像、覺得別人想像中的徒步環島「應該要是怎樣」,以及對一些根本沒有人會在乎的枝微末節的完美主義。但現實考量上,台灣即便住宿點已經算多了,但有些地方的確沿途二、三十公里都沒有旅館或背包客棧,在沒有揹帳篷的條件下,的確有些點也只能用這種往返的方式。另一方面,後來也漸漸想通了,一百個人環島就會有一百種方式,真的環完一圈了,就不會有人挑毛病問你怎麼有些路段是輕裝走。然而,真的給我當頭棒喝的,是姊姊那一句「徒步觀光也很酷啊。」畢竟這年頭交通那麼便利,也很少人會選「徒步觀光」這種方式。

颱風依然在打轉,風還是很大,烏雲很厚,一路上幾乎都是雨中前行,好一點時是毛毛雨,大一點時雨滴時不時會打到臉上。

其實自己真的很怕颱風,怕強風颳過招牌的聲音,怕閃電、怕雷聲,本來想借颱風之由,在背包客棧軟爛一整天,但因為前一天已經休息一日,再不繼續往前走,卡在屏東太久了。

整趟徒步環島只有這天搭便車,畢竟台灣這麼小,很多人開車北高兩地跑,搭便車的話很容易一不小心就環完了xd。然而因為颱風的關係,一開始其實就有考慮這天若有機會可以搭個便車。但說實在,在這之前,我其實幾乎沒有攔過便車(臉皮真的很薄),後來這天分段搭了三段便車的經驗,我還是得說──就是跟著自己的直覺走,如果直覺告訴你這人有點奇怪、只要嗅到自己那麼一點的猶豫,就不要勉強自己,要告訴自己台灣車子那麼多,錯過這台,下一台也不會等太久。

這天出發沒多久,在統埔那一帶便遇到一位阿伯開車經過時問我要到哪裡,可以順道載我一程,跟他說明我在徒步環島、然後要到四重溪(沒有講最終的目的地是一方面覺得若不小心太快到也不好,另一方面也是一個直覺,就是覺得不想讓陌生人知道我今天最終的目的地,選了一個中間最熱鬧、最多人的觀光景點)。上了車之後卻開始覺得他有點過度熱情,例如他說他也很常去附近的高士神社(其實很遠!),說如果我以後想去那邊看看也可以打電話給他、他可以載我去,然後遞給我他的名片(不是旅遊業相關,所以好像也沒有業績的理由?),然後指給我看他家在哪裡。後來順利地抵達四重溪附近,其實我也說不上來究竟那個直覺從何而來,也說不定真的就只是個熱情的阿伯,但自己整趟旅程的小小感想是,生活已經處處勉強自己了,既然都在旅行中了,那麼其他方面就不要太苛責自己,自己舒服是重要的原則,若自己的直覺是有壓力的,那就像隻靈敏的貓逃開吧。

過了四重溪,天氣依然朦朦朧朧、飄著忽大忽小的雨。那天走地極度沒有安全感,集所有我所懼怕的事物,野狗、雷聲、颱風。一方面因為天氣,另一方面因為是輕裝走,腦袋中總會不自覺飄過一些奇怪的念頭(想著如果突然下起暴雨、溪水一個怎麼樣、自己被迫要困在半路一天的話,輕裝的背包裡有沒有足夠的緊急糧、基本求生工具…嗯,現在忽然覺得自己真的是一個很會胡思亂想的人XD),最後是因為太怕野狗了,一路上沒什麼車流、人煙,總得處處留心那些可能會突然衝出來的土狗(加上常常這隻狗叫了一聲,一呼百諾,整座山頭、甚至隔壁山頭的狗狗都開始隔著溪互相幫聲…)。但,走地極度沒有安全感也是一個經驗吧,你會知道,恐懼在哪裡,恐懼在那裏。

也是因此,即便在石門戰役紀念碑附近遇到一對熱血的年輕夫妻,在這種天氣一同出來慢跑(一看就是有在跑馬的氣場),仍舊走地很崩潰。到了石門村,即牡丹鄉的行政中心,坐在鄉公所前休息一下,內心小劇場其實相當崩潰(堪稱整趟四十幾天旅程之最)。瞥見鄉公所的大門半掩,正想著颱風天怎麼還有人加班時,此時門口來了一輛Toyota,裡頭鑽出一位大哥,他迅速鑽進公所裡面,不久後又走出來,大哥看來忍了很久,終於來問我為何在這裡,「我看你不是我們這邊的人啊。」稍微小聊一下後,他問我要不要搭個便車,他剛好也要繼續往上開往牡丹村,想了想便又搭上便車。(想說倘若發生什麼事,至少可以確定他是公所的職員吧,結果聊著聊著,發現他其實是鄉長秘書…之後可能會往鄉長職位邁進…媽呀,不小心認識未來的鄉長了…)

「所有預先規劃好的都會撲空,所有意料之外的都是驚喜。」那幾天心境上的註腳,大概可以這麼說。大哥說他以前大學時期也喜歡爬山,常常上山下海,後來來到這裡工作,認識牡丹這邊的排灣族小學老師、也就是現在的老婆,因此定居下來。要不是遇上颱風,本來這趟是完全沒有想搭便車的,沒想到後來發現這位大哥其實是秘書,因為颱風天而出來視察鄉內的災情,也因為工作內容包含培訓牡丹鄉的導覽員,那天在車上幾乎是一趟賺到的免費的導覽。

大哥說石門村的地名由來是「石頭很多的地方」;經過牡丹水庫時,他還特地停一個可以俯瞰全景的點,鉅細靡遺地告訴我牡丹水庫身為高屏最大水庫,供給了多少人口的用水量;經過一個叫中間路的地方,他帶我下去走走,說這裡其實是八八風災後興建的永久屋部落;經過叫鐵線橋的地方,他解釋說是日治時期時日本人稱吊橋為鐵線橋,過了那裡,便從牡丹溪的右岸、來到了左岸。最後抵達牡丹村時,他讓我在牡丹國小下車,說這裡的彩虹跑到曾經是紅極一時的網美打卡點。還聊到了排灣族的階級社會、聊到日本人來這裡後為了沒收原住民的槍枝致力於推廣種水稻的「水田化」,他說牡丹的四個村裡,只有四格山那邊因為地形的原因,才種比較少水稻。

下了車之後,繼續往東源部落前進,途中遇到昨天背包客棧同一房、另一位一個人單車環島的女生,她下車陪我走了一小段,在東源溼地分道揚鑣。在東源溼地的吊床上愜意待了一整個下午,愜意到在森林遊樂區裡睡了好幾場午覺,傍晚五點再慢慢走回部落雜貨店旁的公車站牌,等六點多回車城的公車。

站牌旁一戶人家養了一隻可愛的貓,忍不住蹲下來拍貓的時候,一位部落大哥從裡面走出來,跟我說「等公車不知道要等到幾點喔!」過不久,裡頭走出來另一位大姊,問我要下山去哪裡,率性地說「走!我載你下山!」

後來才知道大姊平日都住在恆春,假日會上山回家裡開的風味餐餐廳幫忙。她說東源部落的地理位置算是邊陲,以前傳說裡惡靈聚集、不好的東西聚集之地,當地人是自枋寮附近的排灣族部落遷徙至此。她還提到排灣族分三地門附近的北排、枋寮到恆春附近的南排,及南台東的東排,她開玩笑說因為南排人的皮膚普遍比北排人白,小學時常常被同學挖苦說很不像原住民。

第一周的撞牆期終於把高屏地區走完,在撞牆期的最後一天,也意外撿到兩趟很好的搭便車經歷。環島時,太常遇到太多本來查好、存好想去的獨立書店、咖啡小店固定公休日或臨時店休,而心血來潮之下路過的意外卻都往往有意想不到的驚艷。好吧,所有預先規劃好的都會撲空,所有意料之外的都是驚喜。

--

--

范容瑛
2022徒步環島

日子依舊緩慢,白天嗜睡著,午後讀理論,深夜書寫。 聽老老的歌,看深深的電影,或很舊很舊的文字,以之與疼痛跟失眠作對。 做枚蒼涼而淒美的枯葉,要倔強而敏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