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9%的人輸在不會表達

JJ Chen
5 min readApr 29, 2020

為什麼要學習表達?

我很喜歡此書前言所說的「人生的舞台就是說出來的。你可以不漂亮、不帥氣,但你不可以 " 不 會 說 話 " 。當今社會,一個人的成功,僅僅有15%取決於技術知識,其餘的85%則取決於人際關係及有效溝通等軟實力。

還依稀記得小時候的模樣,我們都是個天真活潑的孩子,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但是我們的衝勁與這個社會群體經歷了許多次的磨合,像是在某次勇敢發表自己意見時,被檢討是否說錯話? 我們長大了,學習著"小心謹慎、識大體",可是慢慢地變得害怕去說話。

● 要學會表達,必須先找回自己的 "信心" !

  1. 放大音量,膽子會跟著大起來
  2. 經常鍛鍊說話,怕出醜的人才被當庸才

很多人對說話可能產生的不確定性感到擔心,因為害怕說錯話,所以下意識的我們會把音量縮小,可是恐懼和憂慮是阻礙說話達到預期效果的重要因素。書中所言,對方其實並不在意你是誰,他們只想聽你想說什麼!

面試時就是如此,不要去預設你自己定位,大方的把你的經驗和感受講出來,自己的故事才會與眾不同。

Photo by Daniel Mingook Kim

● 關鍵30秒開場,你可以主動讚美

在實習公司與同事社交時,觀察到一位討喜的同事,正如書中所提到的特點相符。

  1. 主動和別人打招呼,你的人氣會快速上升
  2. 適當的恭維是人際關係潤滑劑

那位同事總是笑臉迎人,第一印象就給人很容易親近的感覺,平時沒有太多的交流,但卻讓你很喜歡她,因為她願意主動讚美別人!

「嗨,你今天穿得好好看喔~」「你的新髮型好美,一走過來就被你吸引」

也就幾秒鐘的互動,以對彼此的好感為根基的人際關係,就這樣毫不勉強的搭建起來。你若不能肯定一個人,至少不要否定他,你若否定他,在他的心理,你就永遠不受歡迎。稱不稱讚和良心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卻會嚴重影響到你的人際關係。

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學會傾聽找話題,不要誤踩地雷

在談話中除了觀察對方的眼神、語調外,也要學著從中聽出他們的興趣。想要說話對對方的胃口,就得了解對方的性格、興趣、習慣和說話方式,才能把話說到對方心裡。

然而,當你對談論的話題不感興趣時,仍能做到專注傾聽,這樣的人才是能讓別人感受到誠意和溫暖的人。

千萬不要去潑別人冷水,「可以不要聊這個嗎,好無聊喔」,這樣會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樹立敵人!

如果不小心說了蠢話,踩到別人的地雷時,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承認錯誤,不然他們可能會記著你的失態,對你的印象大打折扣喔。

同時,要注意一件事情 "開玩笑不能只有你笑對方不笑 ",開玩笑時,無論是有心還是無意,一旦開玩笑的對象露出不悅的表情,就要立刻停止,並且在事後做出真誠的道歉

Photo by Anastasia Zhenina

●在職場不僅要會做,更要會說

主動向主管說出自己的工作進度,才不會造成誤會。

我就來說說自己在實習時的一個小經驗吧。
當時組長交付了一份專案給我,而我在期限內提早做完後,並沒有告知主管。結果,有天主管經過我的座位時,看到我沒有在進行專案,就顯得有點不高興。

事後和學校老師聊起此事,老師便建議我,應主動向主管報告 ─「已經完成交付的專案了,是否有新的事項要處理。」,同時還能展現出積極的心態。

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待辦事項要完成,倘若別人要求你幫助時,你並無多餘的時間可以協助的話。你可以試著提供對方替代選擇,真的無法時,那就說聲抱歉,感謝對方理解。

「你中午可以幫我去一樓拿便當嗎?」
:「我還有事情要忙欸,但是xxx剛好會下去的樣子,你可以問問看他。」

很簡單的事情,你也可以巧妙地說「不」,既能幫你劃定界線,又能維持好的同事關係。

Photo by Lina White

說話的分寸到底該如何控制?

其實和你對談的場合、對象有很大的關係。說到底,這件事情並沒有一把標準的量尺,但仍有該注意的底線和可學習的方向。

1. 不斷的練習。若有發言的機會,就不要錯過。

2. 同時培養自己的自信心!

3. 微笑就是最好的表達。

推薦這本書給參加實習、準備畢業、邁入職場的同學們。在讀書的過程中,試著反省過往曾做得不好的部分,記住在與舊朋友或新朋友相處時,可以學習、改善的部分,讓自己建立更多的人脈,對往後的發展都有很好的幫助。

最後也別忘了,很多時候,我們的察言觀色都留給外人,對待家人、情人時總是各種指責及不耐煩。

別因為習慣、包容,而變得任性、放肆。

若喜歡我在 Medium 的內容,可以拍個手(Claps)讓我知道你/妳喜不喜歡這篇文章:
拍 5下:簽個到,表示支持(謝謝鼓勵!)
拍 10 下:看完我的分享,引發你閱讀的動機
拍 20 下:想要我繼續分享其他書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