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來源:CMX community, CC BY-NC-ND 2.0

# CMX 6月聚|志祺 77

圖文不符的 張志祺,打造社群力的思考脈落

從人格特質出發,討論簡訊設計的想法與決策邏輯

4 min readJun 29, 2019

--

如果要我為這場分享註解,我會說:

你是怎麼樣的人,會決定你要做怎麼樣的事。剩下的,是看你怎麼從價值面提供差異化,持續做到成為卓越。

卓越後不能停下來,還是要繼續做,繼續超越自己。

前言

這篇文章是我分享會後的反思。

主講人來自簡訊設計,也就是大家熟知的 圖文不符 的共同創辦人張志祺,他是讀成大都市計畫系畢業的。

因為我是本業是品牌行銷,會從比較商業面/分析面下手討論。如果想明白更多社群面的細節,可以點別人寫的逐字稿 (這個 連結)。

主題一、動機與目的先行。決定不做什麼,比做什麼更重要

在聽分享的過程當中,我一直強烈的感受到志祺的 3 個個性上的維度。

  1. 有 Why Person的性格。要先思考平台的性質與消費者行動的本質,要先重新定義問題的根源。做事情之前要有比較明確的動機與目的。
  2. 對於各種的事物要有明確的定義,例如 KPI 分成 6 種、要追尋 KPI 理當要鎖定 1 種、短期的活動不應該被要求 KPI等。
  3. 落實自己的價值觀,對於想改變的事物,理當要介入。這其實並不是平常會走有的一步棋,因為除了要面對未知,成本與代價不一定小。如果介入,就要做到有成效的程度。

把分享的脈落,結合他們平常的作品,我會總結出:

你先決定你是什麼樣的人,你就會去做什麼樣的事。也會決定你不會做什麼事。但如果你決定做什麼樣的事,還要能夠成功,你就要有本事。

至於為何「決定不做什麼,比決定做什麼」更重要?因為團隊的時間/能力是最珍貴的資源,如果什麼都做,沒有選擇,最重要的事情時間就會被排擠。所以要先確保重要的事情資源充足。

主題二、設計師的困境與幸運-要突圍就要有議價力

以我甲方的立場來講,和平常遇到的代理商/創意/數位合作公司相比,設計師真的會比較不好溝通。通常他們會對作品/理念/初衷有更強的主見。

但甲方有要達成 KPI 的目的,所以設計師常常會遇到一個難題是,就是被要求做「不是他們風格,也不是他們想做的事」。很多設計師都很討厭這種狀況。

但現實面來講,很多設計師還是會掉進這個地獄,因為在存活與尊嚴中間,有時第 3 個選擇暫時還沒有來臨。

講者的公司也是設計師為定位出發,但重點在於清楚自己的定位與價值:設計的成效能抓準客戶的需要(也能幫客戶重新定義問題),又或者是懂得避開公部門最在乎的風險,所以有很強力的市場口碑。有能力、有底氣,就會有案子,也就有議價力,也更能讓團隊放心,集中火力在想做好的案子。

主題三、價值觀先行,經營團隊更要保持一定的彈性

中間有很多管理與執行方式,都不是一般公司做得到的:

  1. 如果有必要,全公司會下去只做一件大事,不成比例的投入。
  2. 記錄工時下的 KPI 達成,並且回顧。
  3. 處理特殊背景的案子 (政治)。
  4. 這麼短的時間就到 40 人的規模。

我想要做到這些事,最可能就是要用願景/核心價值觀為出發點,找有接近的價值觀與社會理念的人一起工作。員工手冊想必扮演重要角色。

對文化與目標有認同,所以大家會願意接受比較特殊的產能考核,這在一般企業根本不可能這樣要求,實在難以模仿。

畢竟能力可以訓練,但是獨特的價值觀和決策方式無法複製。這也說明為什麼團隊能夠做到一些別人做不到的事。

歡迎拍手!

歡迎追蹤!

歡迎 追蹤我的 Medium,目前 19 篇文章囉,一週一篇,我會集中討論品牌、行銷、商業分析、職場、企劃等知識。

如果對我的 IG 有興趣,也歡迎 追蹤。我天天更新行銷/職場知識。

--

--

吳宗倫 Louis Wu
假掰的品牌經理人

德商FMCG資深品牌經理,曾任職於P&G品牌部門。做過9種品類的品牌行銷,管理過台灣&香港市場。用商業經營角度,探討品牌、行銷、內容、數位及職場。 希望把對學習的熱情帶給大家。 IG: https://www.instagram.com/louiswus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