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s的23個觀察與經營建議

本文分享Threads的操作心法,分析流量/ 追蹤/ 內容/ 變現/ 經營等角度。適合一般人、行銷人、或者是商業經營者閱讀。

Threads的23個觀察與經營建議

Threads儼然已經成為最有社交性的社群平台。
我最近一個多月操作下來,得到200多萬次的瀏覽,4萬多互動,追蹤數來到13,000。

為什麼你應該要了解Threads?

因為THREADS是很有潛力在未來部分取代臉書的社交場域。

你會看到,
- 話題在那裡、社交在那裡、年輕人也在那裡,
- 大咖名人、明星、網紅,都像一般人一樣,和你一起玩一起互動,
- 素人的文章超容易爆紅,流量超暴力,破萬互動貼文超多,
- 多元又讓人衝擊的真實想法,各種年齡層的觀點直接推到你面前。

一、流量的5個觀察

1.Threads流量爆發力驚人,是全新的素人爆紅天堂
就算不是網紅,也能寫出數十萬瀏覽的爆文。
我學長200人追蹤,但第一篇貼文有13萬瀏覽、1000互動。
我自己最熱門的兩篇貼文則是破百萬瀏覽、破萬互動。
對於素人來說,如果想追求流量和爆紅,這的確在Reels之後,最新的流量紅利之地。

2.貼文是否爆紅,30分鐘就知道
貼文一貼出,系統就會推播給非粉絲*。
如果粉絲和非粉絲的互動率都很高,前30分鐘就會獲得驚人的瀏覽數和互動數。

多少算高呢?
以我1萬多追蹤的量級,前30分鐘如果有50+互動,貼文最後至少都有數萬瀏覽。

*觀察貼出的前幾分鐘,前幾個互動的,有很多不是粉絲,可得知Threads在貼文貼出後,就會開始推播給非粉絲。

3. 貼文爆紅的條件:異溫層互動率 >1%
我觀察個人數據後發現,

在「非粉絲族群」中,若能取得1%以上的互動率,貼文有高機率爆紅。

圖二整理了13篇上萬瀏覽的貼文,其中11篇的互動率超過1%。所以1%以上的互動率,算是大流量爆紅的基本要求。

然而,並非互動率超過1%的貼文都會爆紅。我有19篇貼文流量沒破萬,也都有超過1%的互動率(圖二)。

這又是為什麼呢?

推測是因為「非粉絲」沒興趣,沒有互動。因此,就算粉絲喜歡,粉絲互動率高達5%。但非粉絲沒興趣,系統就不會推播給非粉絲,自然不會有擴散效果。

也就是說,「非粉絲」不互動,就無法打破同溫圈。但只要「非粉絲」高互動,流量就會爆發。

我的貼文流量分析

然而,數據上無法得知非粉絲的互動率,因此「1%定律」只是個人的推測。

4.增加流量的3種座標之力應用
1) 釣名人與大網紅來互動。
我互動高的貼文,有些一貼出就吸引到一些明星網紅留言互動,他的粉絲就會被吸引過來看。
2) 去大帳號的文章串文。
若留言寫很好,可輕易破百互動,引導他的粉絲來追蹤你。
3) 主動當座標,在素人的文章下面串文。
某素人貼文平均有5個互動,但你回文後你的粉絲也會看到,可能會讓他的貼文變成有100個互動,這玩法Netflix等已示範多次。

5.流量具有時效性,集中在貼文的前24小時
我的觀察是: 如果是6萬瀏覽的文,其中5萬瀏覽來自前24小時。第一天的流量大約會是最終流量的8成到9成,24小時一過,瀏覽和互動都會瞬間慢下來。就像新聞一樣,隔天的就是舊文。

然而,這幾天似乎演算法有些調整,新的貼文在第二天仍有長尾流量,甚至佔到整體流量的4成。如果這個趨勢為真,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內容,未來就能得到更長久的流量紅利。

另外,補充一些24小時後的流量來源:
1) FB/ IG在第二天推播你的Threads文章
2) 大帳號留言產生的座標之力。

二、關於追蹤的4個觀察

6.用IG註冊強勢開局,帳號一開通就有大批粉絲
開通帳號的瞬間,會發現已有一大批粉絲。
因為初次開通 Threads 時,系統會問你是否要直接追蹤你在IG上原先已追蹤的所有人。

大批粉絲到底多大批?

開局的追蹤數常落在IG追蹤數的1/7到1/3。通常IG粉絲越黏,轉換率越高。

7. 內容為王,內容比流量更重要
為了流量譁眾取寵,對於增加追蹤的效果有限。我有兩篇共85萬瀏覽的文,只增加200追蹤。但另一篇12萬瀏覽的文,增加500追蹤。

轉粉效率相差10幾倍。

推測是因為那兩篇文雖有趣但知識性含量低,所以轉粉效率較差。想有效轉粉,還是兼顧內容的含金量。

8.讓自己值得追蹤,要善用人設、定位還有期待感
以我為例,我的定位專業經理人,聊外商、職場、行銷、藝人、網紅等話題,人設是說話直接且白爛。同時,要善用個人檔案和置頂文,強化人設和定位。

畢竟流量進來時,對方很可能會點進你的個人檔案。看完你的檔案介紹和置頂文,如果對你的人設、定位有興趣,就會有意願追蹤。

9.想快速增粉?或許花錢的效率最高
如果你內容寫很好,但不想要慢慢增加粉絲,最簡單的一招,就是請個大網紅,在Threads或IG上面推薦你。

雖然沒看過有人玩這招,但正是因為沒什麼人玩過,所以初期的效果一定很好。

而且這種商單的需求很單純,如果你的內容很的很強,大網紅就說你是他很敬重的前輩,建議大家可以追蹤,相信粉絲數就爆發了。

畢竟Threads還沒商業化,若有難得的賺錢機會,對方說不定會算你很便宜。

三、關於內容的5個想法

10.用話題帶內容,讓知識和情緒容易吸收
高強度的正經內容,會讓讀者疲乏,除非你的文字功力卓越,不然不建議輕易嘗試。畢竟大家是取樂的,寓教於樂比說教更合適。

我的內容以說瘋話為主,但中間會夾雜正經與專業見解。我會盡量讓話題生活化,例如聊一些跟網紅、與媒體打交道的經驗。或者是個人的職場經驗與對時事的想法等等。

11.內容短一點,重點早一點
Threads有文字數量限制,適合短文。
長文不是不好,但貼在FB更有優勢。文字數量的限制,也會讓消費者習慣要很早看到重點。所以內容短一點,重點早一點,更能吸引受眾的目光,創造互動。

操作上,建議情緒價值與實用價值都要明確,前5行就要破題,並且要創造出強力的驚喜、價值、或反差,提供觀眾好看且好消化內容。

反過來說,大家最近多少有發現,一篇長文章分成三四串寫的,已經大幅減少了,如果有去看瀏覽次數就會發現,受眾不太想看到第二串。

12.每天滑個30分鐘培養網感,順便找靈感
受眾的類型、受眾的反應、受眾的興趣,需要花時間理解,需要用行動測試。除非你是寫文高手,很懂受眾,不然如果有心經營,真的要多花時間泡在上面。

否則你很難看懂為何很廢的內容永遠比你的受歡迎,為何有人說真話卻反而被罵,為何有些話題永遠會有效,但為何我寫的總是無效?
好好感受平台與受眾,是掌握平台的基本功。

13.寫作技巧就上網學吧
網路上很容易找到一些經典文章,在臉書寫文一定要會的幾十個技巧之類的。應該Google一下就幾十篇。

我隨便列舉一些常見手法,例如: 格言/ 個人經驗/ 離奇故事/ 梗圖/ 時事/ 八卦/ 打臉/ 秘辛等等都很有效。

受眾設定好、切入角度對準、手法用下去,效果就會出來。

14.寫什麼都好,但要避免說教
大家看的不只是內容,還有姿態、人品以及意圖。在網路上大家是平等的,當然在生活中也是。上對下、清醒看無知、瞧不起、看不上的情緒還是收起來。人多少會有盲點,很好的論述也可能有稀少的反例存在。

就算很會寫,別人只要有心找漏洞和問題,真的不難找到。一旦被找到,就會盡情的攻擊。真正能保護你的,是你的姿態、人品還有意圖。還有你過往累積的善意帶來的願意捍衛你的追蹤者。

四、雜七雜八的9個想法

15.頻繁的貼文和回應,養出良好的互動品質
我開始天天更新後,明顯感受到互動率提升。除了能夠培養出固定看內容的追蹤者,也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受眾群。

目前Threads的受眾很願意互動,遠比在FB/ IG大方,畢竟在平台商業化之前,無論是創作者或者是看文者,大家都是來玩的。

16.買藍勾勾很划算,花一個錢但IG/ Threads兩個平台都能用
一年6000左右,接一個商案就回本了,如果你覺得勾勾對做生意接案子有幫助,就直接買下去吧。

17.寫文比處理圖片、拍影片厲害的人,很適合在Threads發展
素人、作家、老闆、個人品牌、小商家等,都很適合過來,臉書經營很好的人也很適合過來。

18.變現不容易,但我做過效果還不差
我有貼過線上課程的業配文,得到了大概8000多個瀏覽。我對於流量效果是滿意的,雖然不知道有沒有成功轉換成業績,但至少是一次很有趣的嘗試,大家也可以試試看。

如果是大型的商業案的話,不建議嘗試,因為目前的流量太不穩定了,而且又不能下廣告。無法保證基本的成效,失敗的風險高。

19.和你互動的,不只有台灣的群眾
以我的IG為例,只有90%的人地點是台灣。剩下10%來自於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澳洲等等。在Threads上看得懂中文的人、華人的圈子都可能看到你的內容。回你簡體的人也可能是馬來西亞人或海外華人,用中文問你所有台灣人都懂的問題的人,也可能是外國人。說這些只是想要提醒網路禮儀很重要,避免鬧國際笑話。

20.訓練演算法,拒絕爛內容
我一直都有刻意在訓練演算法推播給我的內容。只要不喜歡的類型,我會一直按沒興趣。其實只要連續按個幾次,相關的內容就不見了。例如:充滿憤怒的政治攻擊文、展現身材的照片、無意義的梗圖。

我有和別人聊過這件事情,我發現大家看到的內容方向很不同。系統果然會從你的觀看時間和行為,推測你喜歡看什麼。所以如果你覺得一直看到很糟糕的東西,記得採取行動按下沒興趣。連續按幾篇,看到的世界就不一樣了。

21.此時是素人進軍Threads的最佳時機
因為多數藝人還沒投入,擅長圖片的網美還沒抓出方向,YouTuber因為這裡沒得變現還不想做。如果等到大家都進來了,紅利也沒了,你也不用玩了。

目前平台變動仍大,但也有很多可能性,如果能掌握到一些風頭或者是自己的流量模式,或許有機會用在短期內就取得重大的戰果。當然這代表你要不斷的找到流量的機會點、不斷的嘗試才有機會。

22.建議品牌經營者不用急著跳進來,但要開始花時間觀察
看待媒體平台的時候,品牌會很看重目標受眾的滲透率、內容溝通有效性、自然觸及、廣告成本等等。

但目前沒有清楚的用戶數據,沒有穩定的成效,沒有優良的廣告工具,而且平台的未來也還沒有那麼明確。就算想經營也難以下手,更別提要幫助品牌及生意達成核心指標。

23.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做」,永遠是最重要的

是為了要滿足自己? 還是為了商業目的?是為了要測試市場? 還是為了要進行策略佈局?下一步是什麼? 潛在的機會等是什麼? 能不能賺到錢?

每個人都有經營的目的和原因,如果想清楚了就可以出發了。沒有想清楚也沒關係,也有很多人是做起來了才開始想。無論如何,我覺得取悅自己是最重要的,祝你玩的愉快囉。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也歡迎大家來追蹤我的帳號。

我的Threads帳號
https://www.threads.net/@louiswusbm

我的IG帳號
https://www.instagram.com/louiswusbm/

--

--

吳宗倫 Louis Wu
假掰的品牌經理人

德商FMCG資深品牌經理,曾任職於P&G品牌部門。做過9種品類的品牌行銷,管理過台灣&香港市場。用商業經營角度,探討品牌、行銷、內容、數位及職場。 希望把對學習的熱情帶給大家。 IG: https://www.instagram.com/louiswus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