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職行力:Google UX/UI Designer 產品設計師 George

Min-Han Tseng
30plusceo
Published in
Jan 10, 2021

Podcast 連結:

30+職行力Sportify: https://reurl.cc/E2KV00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4mvom3

30+職行力 Anchor: https://reurl.cc/n04D0l

George 是我之前在政大當學生大使認識的好朋友,目前在美國Google 擔任UX/UI Designer (產品設計師), 同時也是Podcast 設計早鳥(Design Early Birds) 的創辦人之一。在大學,他就讀的是政大心理系,研究所則跑去唸了交大視覺傳達研究所,之後輾轉到了美國紐約就讀Parsons 的Design and Technology 研究所。

在美國畢業之後,就一直留在紐約從事設計工作,在過往七年職涯,待過一些小公司,也曾在Amazon 做了四年的Senior UX/UI Designer。這次透過越洋訪問在紐約的George,來一起討論分享他是如何從心理系轉換跑道到產品設計師,以及產品設計師的工作內容與職涯發展。

找到自己喜歡的產業,並試著找資源把能力補上

進入到心理系就讀之後,George才發現自己對這個科系沒有興趣。所以在大學期間,找尋到自己喜歡的事物- 創意產業,決定進入設計領域。當然,這並不是一蹴可幾,為了能順利進到相關研究所,跑到了南陽街的補習班去彌補學識上的不足,以及準備相關考試學科。順利進到研究所後,沒有放棄往外學習的機會,他參加了一個教育部舉辦的留學計畫 「海外菁英計畫」,才輾轉到了美國紐約做更進一步的深造。

George 提及,其實他很多從事設計的朋友和同事,原本都沒有相關背景出身,都是靠著網路資源自學並累計作品和經驗值(實習),變成專業領域並找到UX/UI designer 的正職工作。有關UX/UI 自學網路資源,例如:Skillshare, Muzli, Dribble , Behance。另外,Youtube 也是一個很好的管道。

申請美國工作簽證的辛苦,不只要有實力還要有運氣

可能在美國唸書的人,都曉得畢業後要申請到美國工作簽證(H1B)都十分地不容易。大部分的第一次申請工作簽證,除了要有雇主願意贊助你之外,還要經過抽籤。等到申請到工作簽證之後,之後要換雇主就不需要再抽籤。所以,在找工作之前,最好先做功課瞭解哪些公司是很願意為外國人申請簽證,這個應該也是外國人選擇公司的一個重要考量。除了Linkedin 和Glassdor, George 推薦了一個美國知名的匿名網站:Blind, 裡面有很多業界的人匿名分享簽證和薪水等秘辛,準確性頗可,值得大家參考。

UX/UI Designer是公司的金雞母

UX 是user experience 的簡稱,就是『使用者體驗』。UI 是 user interface 的簡稱,就是『使用者介面』。簡單來說,UX/UI就是指人在使用產品或服務的介面所產生的經驗,兩者是會互相影響彼此,所以在業界其實沒有明確的分類,大部分的設計師都需要注意這兩個部分。而UX/UI designer 主要的工作就是要收集考量使用者的經驗,來設計相關的使用介面,當然,越優化的顧客使用經驗,當然就會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來使用自家產品與服務。當前科技業的蓬勃,任何數位服務都需要注意使用者體驗。所以,這方面的人才需求自然很大, 平均在美國的稅前年薪也有三四百萬。

Google UX/UI Designer面試準備 — Mock Interviews模擬面試的重要性

為了進到Google,George相較以往不同,這次面試前做了許多面試的演練和收集同行設計師們給予的反饋與建議,包括基本的行為面試 Behaviors questions,例如如何跟其他部門合作呀?自己成功與失敗的案例等。另外,就是專門領域的Portfolio Review (設計師的作品集展現)和Whiteboarding (現場直接做設計的考題),還有Design Assignment 。當然,在與其他設計師做面試演練時,難免會遇到批評與指教,而有點心情低落,但每一次的練習都是最棒的進步,因為可以藉此修改自己沒看到的盲點。

另外,不可或缺的是人脈(networking)。除了自己的設計朋友圈外,也會利用Linkedin 去接洽要面試公司的職員,約出來喝杯咖啡來了解其公司文化,工作內容,團隊合作等內部資訊。

UX/UI Designer職涯發展其實很多元

如果是做IC (Individual Contributor, 不帶管理職),會從Junior designer發展到Senior designer。如果往管理職走的話,就會是manager, director, senior director ,vice president 往上走。部分的科技公司,也會對設計部門有專門的職涯發展與管理職,例如Chief Creative Officer或Chief Design Officer 等。在George 的過往工作經驗裡,也看到許多的設計師轉去做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或行銷部門。

有意願到海外做UX/UI designer 的兩大建議

1. 培養良好溝通能力和流利外語

不管是在台灣或者海外,良好的溝通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設計師通常需要跟不同團隊去討論,甚至需要去「販賣」自己的設計作品。有時,在工作場合裡,能不能做一個好的設計是取決於能不能好好溝通想法。所以,如何用說話能力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說服別人是非常重要的。不然,再好的設計,可能都會因為不良的溝通而捨棄了。當然,到了國外工作,外語能力(例如英文)也會變成必要條件。George 分享自己在美國常常看到很多優秀的亞洲設計師,因為英文能力不好,無法增加自己的影響力,而必須放棄許多不錯的工作機會,實在很惋惜。所以,有計劃到海外工作的設計師,除了視覺設計能力加強之外,一定要好好補足自己的外語能力。

2. 勇敢踏出舒適圈

George還在台灣讀書工作時,因為當時流行小清新文青的風格,好像不做主流風格的設計就不會被業界給採用,所以間接侷限了自己設計的風格與能力,導致當時要申請美國研究所,才驚覺自己的不足與狹隘。所以,鼓勵大家,應該要跳脫舒適圈,打開心胸去學習嘗試新的事物,找出自己獨有的特色,才能在眾人之間找到自己的競爭力。

這次的分享,主要是給讀者帶了初步對UX/UI Designer 產品設計師的認識,同時也給予有意願想要海外發展的設計師,額外進修加強的建議。另外,如果對於設計新知有興趣的讀者,歡迎訂閱George 和他的雙胞胎弟弟Peter 創立的Podcast 節目:設計早鳥 Design Early Birds, 每週會帶來15分鐘最新的全球設計新聞,並由設計師眼光來做更專業的討論與分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