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01 & 02: 供應鏈女孩從北非到大陸及美國,最後落腳德國

Min-Han Tseng
30plusceo
Published in
5 min readSep 13, 2020
[2015- Munich] First time in Oktoberfest :-)

Podcast: 30+職行力

我是小敏

一個在台灣普通家庭出生長大的台北女孩,從小的夢想就一直想往外跑。

所以,大學,雙修了經濟和阿拉伯語系,讓我有機會,一個人勇闖北非突尼西亞一年,給予我最直接的文化衝擊和異國生活體驗,也讓我愛上在海外冒險的生活。

大學畢業之後,第一份工作就是去了中國大陸,到台灣最知名的代工廠鴻海做Business project manager,從中在深圳,成都以及美國加州矽谷工作生活了五年。 在鴻海的日子,剛開始有著生活和工作上的不適應, 以及初期沒有太多的訓練,讓我養成主動學習,主動問的態度,後來,我也把這個態度帶來了德國職場上,一樣適用。能有機會進到大公司與蘋果客戶工作交流,讓我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跨部門溝通,危機處理,與客戶溝通協調,帶領團隊,抗壓力等。

後來,不甘願待在舒適圈的我,選擇了歐洲:德國 作為下一站,重頭學習新的語言和適應新的生活環境。在念碩士期間,有幸進到德國知名企業做物流部門的實習,後來也跟其企業一起合寫論文。當時找實習和正職工作, 主要有以下幾個策略:

找國際性的大公司 :通常此類型的公司,可能公司的官方語言就是英文,比較能接受外國人,所以,對於當時德文B1的我,會比較友善。另外,這種公司可能通常有很多事業群,所以你可以快速瀏覽工作職缺,對於母公司背景可以減少時間做太多研究。

找跟自己過去工作經驗相符合的職缺: 因為已經有相關工作經驗,所以相較於其他競爭者,比較有優勢,而且通常公司也會喜歡用已有工作經驗者,雖然只是實習職缺。

在求職平台上設關鍵字: 當時我是用Stepstone 這個德國求職網站,可以做職位的關鍵字設定,每天就可以收到email 有關最新po出的職缺,這樣就能夠在短時間瀏覽,找到最適合自己Profile 的職缺。

—找用英文寫Job Description職缺: 在德國,如果是用德文寫job description 的,通常雇主就會希望找的是會講德文的。當時我的德文還沒到可以工作的程度,所以我就專注在講英文的職缺。這樣我可以比較在短時間根據各個不同公司和職缺去改我的英文履歷和cover letter。

—面試:事先會到Glassdoor (網站)和 Kununu (網站) 先收集前人的面試題目。然後在每次面試結束後,也會把問題記錄下來,變成自己的面試大全。同時也會寄感謝信給面試的公司與主管。

經過一番辛苦,終於進到現在德國公司上班。同時,也發覺了和在台灣公司上班的不同:

—老闆帶人的態度:台籍老闆比較傾向一步一步手把手地告訴員工步驟,通常也希望員工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但德籍老闆注重獨立思考,只給員工一個大方向和期待的結果,但過程怎麼做,員工有完全的自主權。

—會議中的討論和發言: 在歐洲,會議中的討論和發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自己不懂得在會議中主動發言的話,你會容易被人忽視,而視為沒有表現。另外,通常會議中的決定,事後就不會再變動。相較於之前在中國或美國時,如果有與人相異的意見時,可能會顧及別人或者是主管的面子,比較不會當面對質或說出相左的意見,反而會選擇在事後或者私下在跟其告知。

—Work-Life Balance: 在歐洲,老闆是很鼓勵休假的(在德國年假有30個工作日, 等同六週),所以員工都是把假休好休滿。另外, 在歐洲大家都蠻早上班的 (約早上7–8點) ,上班時就全神貫注有效率把事情做好,然後大概下午四點多下班,自由運用及安排自己下班後的時間。

最後, 想給到海外工作或生活的人一些心理上的小建議:

— 不要讓負面的情緒打擾自己太久: 難免在國外,會遇到一些難題和不順,尤其是加上語言不通,或者,到了新環境沒有朋友熟識的人而感到孤單寂寞。這些都是再正常不過的,會掉淚也是很天經地義的,千萬別指責自己為什麼這麼脆弱。但我會建議這種負面的情緒卻不要維持太長,因為不然你會先被自己的情緒而打敗。遇到這樣的情況,我通常第一天會讓自己完全的去發洩,去接受自己負面的情緒,然後隔天會去做一些讓自己開心的事,轉移注意力,把自己的情緒變回穩定,然後第三天,冷靜好好想想應該要怎麼解決。因為最終,這些問題還是要靠自己解決。

—懂得為自己發聲: 在國外生活或者職場上工作, 難免會遇到一些歧視或不舒服的字眼對待, 有時候,我們都覺得遇到委屈只好往自己的肚子里吞,但其實,要學習為自己站出來發聲,尤其是遇到一些不正義的事,正面表達自己不舒服的感覺,有時他人也才會知道自己的不是, 進而加以改正。

如果你都不為自己站出來,就更不會有人為你挺身而出。記得,如果你不講出自己的想法,是沒有人會有義務要考慮你的感受和猜你心裡在想什麼!

—打開心胸享受每一天的生活: 既然都到了國外,應該要抱持著可能無法在這長待的想法,盡量把心打開去體驗享受跟在台灣不一樣的日子,試著去做一些可能你在台灣沒做過或者一直想做但之前沒時間沒機會做的。 把你的生活圈打開,同時也會把視野打開。同時,會讓你對自己有更深或者意想不到的了解。

預祝,每一位想要或即將到海外工作或生活的讀者,都可以享受在異地的日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