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荷蘭 Booking.com 擔任產品經理一週年的七大學習與觀察

Nana Chiang
3PM LAB 產品三眼怪實驗室
13 min readAug 1, 2020

--

加入位於荷蘭的這個大型旅遊網路業公司也滿一週年了,想說藉由這個里程碑,整理一下自己在過去一年間對於東西方產品開發團隊文化的差異、新創與大型企業溝通合作的差異的觀察和心得,希望可以讓想要到歐洲工作的朋友或者考慮進入企業級團隊工作的朋友作為參考。

Booking.com 阿姆斯特丹九間辦公室中裡面最有歷史的一棟,很歐洲很美!

1. 沒有人會「指派」你事情,每個人都可以做自己的主人

還記得剛到職的時候,我主管就跟我說「第一個月我們希望你好好適應這個公司、適應這個新的國家,不需要急著要有產出,但是當你覺得你準備好了就跟我說,我隨時都很樂意放手讓你去做。」

我當下其實蠻驚訝的,因為這跟我在亞洲經歷的很不一樣:或許是希望新人可以更容易上手,以前主管會告訴你已經畫好的職責範圍以及建議的工作模式。但是在這邊,我的主管反而希望我可以主動跟他說我希望什麼時候開始、用什麼形式切入,甚至連分工他都很樂意讓我來提案,因為他覺得我最了解我自己,我最知道我可以在哪裡發揮所長、產生最多貢獻。

在這一年的觀察裡,我發現這環境不只是對產品經理是這樣,在這裡的每一位設計師、工程師都被給予充分的發揮空間也被期待主動提出點子們。

當然自由獨立的權力也伴隨著責任,每一位成員都需要擁有能夠對外溝通、代表團隊的能力。系統有問題?工程師不需透過 PM 就能自己和外部團隊溝通 debug;設計有衝突?設計師也不需透過 PM 就能自己找利害關係人們討論、達成共識;需要有人上台 Demo 或者分享上一季的團隊成果?任何成員都有資格和能力站上舞台分享,甚至我的 Product Director 還說,如果是團隊成員分享,甚至還更好!

2. 多元的觀點是團隊最珍貴的資產

如同第一點有提到的,主管希望我剛加入的一個月以適應環境為重,所以我的時間幾乎都花在在了解公司內部工具、閱讀過去的資料報告、旁聽各種會議、到處問問題、和不同的合作對象 1–1 對談等等,也因此還沒有開始規劃任何功能,也沒有主導過任何 Sprint。

但在幾週後的一次主管 1–1 對談中,他跟我說團隊覺得我很有貢獻、很開心有我加入(我很驚訝因為我覺得我啥都還沒做),他接著說,是因為我問了很多不錯的問題、點出很多他們沒有想過或者不小心遺忘的事情。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問對的問題、問好的問題」也是很有價值的事情!

這對我來說是一個蠻大的文化衝擊,因為我活了二十幾年從來沒有因為問問題而被給予任何正面評價過。這件事情幫我打了一劑強心針,建立了一點點提出「自己的觀點」的時候的自信心,也更願意分享自己過去的經驗幫助團隊更有效率、釐清問題等等。

原來每個人的價值不是只能單單用「工時」和「績效」來衡量,來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教育環境、不同職場經驗的我們大家的觀點,這樣的多元性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價值的事情。

--

--

Nana Chiang
3PM LAB 產品三眼怪實驗室

一個曾經在台灣、新加坡、荷蘭、現在則搬到英國倫敦的台灣產品經理 🇹🇼🇸🇬🇳🇱🇬🇧 希望可以透過一些經驗分享,增加產品經理相關繁體中文內容 🧡 | LinkedIn @ nanach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