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心理師很愛叫我們呼吸?

77 Cheryl’s Note
77cheryl
Published in
May 30, 2021

過猶不及,維持自我察覺最重要。

前言

從事遠距健康的工作,某次公司計劃,我們將「心理健康」作為主題來開設課程,主管夥伴突然呼之欲出:「為什麼心理師總是要教呼吸?可不可以不要再教呼吸?」主管夥伴並非要抨擊專業,本意是希望課程能有多種變化而提出這個疑問,不過這並不是本文章想討論的重點,而是主管夥伴提出的這個疑問瞬間打醒我「對啊!為什麼要呼吸?」「除了呼吸就沒其他方法了嗎?」

當人類意識到病痛時,有時難以確切找到原因,有時候甚至找不到原因,只能推測…常常找不到原因時我們會推測「應該是壓力大」,不得不說現代人們,還真多數是因為生活訴求目標、過度緊張、步調太快…而產生文明病。宇宙依循著更複雜的規則或是我們摸不著的規則運行著,生命並非單純像機器1或0組成,不適合二元論更不適合絕對理論。

情緒壓力導致自律神經失控

簡易解釋將神經大致分成兩種:能控制(軀體神經)與不能控制(自律神經),軀體神經:我們能透過大腦控制神經傳導做的事,例如:起立、蹲;自律神經:我們不能透過大腦控制神經去做的事,例如:胃消化、瞳孔縮放。

圖片來源

自律神經又再分為兩種: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作用時:心跳、血壓會上升身體進入緊張的狀態,副交感作用時:減緩心跳、促進消化身體進入放鬆的狀態。兩者就像是翹翹板做相反的事情,一收一放達到身體健康之平衡,兩方各過猶不及,而自律神經失調,意味著身體健康的翹翹板失去平衡進而影響器官運作,導致身體健康亮紅燈。

現代人時常處在極端的狀態下,平時工作高壓忙碌,交感神及過度運作,導致身體長期維持在緊張緊繃的狀態下,呼吸變得短淺,血壓上升心跳變快;而報復性的休息」,讓副交感神經過度運作,身體軟爛稍微動一下就覺得累而提不起勁。

顯然我們不能自主控制自律神經,但我們能學習用意志力控制情緒念頭,「知道自己緊繃了」可能會影響交感神經過度運作,那就嘗試放鬆,「知道自己軟爛了」可能會影響副交感神經過度運作,那就起身運動,間接影響身體機制。

用呼吸原理間接控制自律神經

圖片來源

「空氣、陽光、水」構成生命,所以生物用呼吸維持生命運作,呼吸時會用運用許多呼吸肌群,尤其吸氣所用的肌群比吐氣還多,吐氣時間可以比吸氣還長,這可以免於氧氣離開身體太快。肺部外有一圈圈的肋骨保護著,肋骨間也透過內、外肋間肌、胸肌…等等層層包圍,肋骨下方也有橫隔膜包覆,雖叫「膜」但其實也是肌肉,我們透過控制肌肉的收縮與擴張,讓氣體灌入體內,有意志力控制的好好呼吸,正也是訓練肌肉運動方式,保持肌肉的力量及彈性,不過度緊繃也不過度柔軟,讓呼吸能完善利用,維持身體運作流暢。

圖片來源

現代人在無適當訓練下,肌肉運作不靈活亦或是當生氣緊張時,可能會出現呼吸短淺快速,進而啟動自律神經長時間積極運作導致失衡影響身體運作,甚至養成只用「胸式呼吸」的習慣,忘記出生時是如何利用「腹式呼吸」達成完善的呼吸。「腹式呼吸」有人說是利用橫隔膜控制呼吸,更精確的說是除了胸腔左右擴張的空間,利用橫膈模向下擴張而創造更大的呼吸空間,讓更多氧氣進入肺部進行氣體交換代謝。(前言提及生命並非二元論,所以胸式、腹式呼吸時胸腔肌肉、橫隔膜兩者都會同時一起作用,只是運用的比例不同,後者的肌肉運用得相對較多。)

瑜伽講求身心的平衡,除了肌肉彈性的鍛鍊也包含心的練習,其中「專注一件事」即是「冥想」,當專注在呼吸這件事情上,我們正在轉移大腦原本紛亂的思考情緒中,暫時的用幾秒鐘的時間放下一切,只是閉上眼睛專心的做一件簡單的事情「呼吸」,讓高速運轉的大腦能快速地平靜下來減緩心跳速度,讓交感神經不要過度運作,正因為有高度的專注力、警覺控制肌肉,所以也沒聽說過呼吸造成副交感神經過度運作造成過度放鬆的狀況。

所以為什麼是呼吸?

選擇呼吸練習其實CP值高、不用花錢、門檻低、不限時間、不限地點、不大會出錯,不用任何高難度技巧即可完成,沒有什麼缺點。最常見的腹式呼吸法,就是我們從小Baby開始就與生俱來的能力。

不選擇呼吸可以嗎?這個問題只有問自己才最清楚,既然知道情緒念頭會影響身體,只要能讓緊張的身體恢復到放鬆平衡讓自律神經調節順暢都是好的方法,要怎麼去平衡也只有自己能夠選擇,放縱是個方法、休閒娛樂也是方法,方法有百百種,保持高度察覺、過猶不及,然而正因為過猶不及的定義每人不同,面對不同的人很難去給予所謂「對的選擇」,只有自己才能知道什麼是臨界點,無法給予具體的標準,這也難怪為什麼常常要教大家「呼吸」此方法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