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Cheryl’s Note
77cheryl
Published in
Aug 29, 2021

練瑜伽幹嘛?八支瑜伽練完就能成為大師?

前言

健康是一件非常重要的資產,沒有健康就無法自在地生活。出社會後不斷地尋找維持健康的方案,最直覺不外乎是保有有運動的習慣+健康的飲食。尷尬的是,從小沒培養運動興趣,球打得不好,無法從競爭中獲得樂趣反而很怕球(囧),也嫌棄不斷重複的運動(例如:跑步、游泳…)很難始終如一的維持運動,想改善得到最佳解前,只能先多方嘗試。我喜歡有人帶領、陪伴玩樂,決定跑健身房跟著不同會館、課表與老師上課,直到遇見瑜伽…

每次有氧、重量訓練的課後,雖會有暢快的享受卻又同時感到疲累,唯瑜伽課的鍛鍊居然是被療癒、舒適的感覺。另一方面膚淺的理由是瑜伽體式好優美,像舞蹈卻不需音樂也不須記舞步,呼吸即為自己的節奏,這種自然與自己結合的感覺美阿!美啊!,既然感受到兼具健康及美麗的高CP值瑜伽的好,那就更深入了解吧!(怎麼好像直銷見證大會!?)

觀察

初期跟著不同的老師練習,以為瑜伽就是體位法練習,因為絕大多數的課程都是注重在這塊(事實上也符合市場的需求),後來再發現瑜伽體位法練習只是瑜伽中的一小部分,不過又很難在一般瑜伽課及網路資訊真正全盤認識瑜伽,上越多課越多問號出現,歷史、流派、哲學…等對我來說是個神秘的深淵,我認識的只是東一塊西一塊的拼圖。

為什麼要念OM?
什麼是拜日式?
為什麼要大休息?
脈輪是什麼?

這樣子下去不行啦!如果要練好瑜伽,一定要知道自己在幹嘛,不然會成為流為形式的機器人!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瑜伽歷史悠久流派眾多,的確不是一時半刻就能全盤了解,不過最快了解一個體系,就是從歷史根源開始!

瑜伽根本 — 《瑜伽經》

《吠陀》是婆羅門教和現代的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經典,而古印度的哲學思想甚至佛教、耆那教,都是建立在《吠陀》之上。古印度的哲學思想又發展成六個學派,各個都有自己的經典,其中一個學派——瑜伽《瑜伽經》

《瑜伽經》總共有四個章節:三摩地(Samadhi)、行門(Sadhana)、必普提(Vibhuti)、解脫(Kaivalya)。主要記載印度教瑜伽派的修持練習方法,透過身心不斷的練習以達到修持的最終目的 — — 三摩地:安住在純潔的本性裡達到解脫的最高境界。

其實看認識到這裡會恍然大悟:難道瑜伽是宗教嗎?對我來說是但也不是,因為我得確把瑜伽當成一種變健康的「工具」,同時我也不可否認地我從中獲得療癒及心靈的安定,自從從《瑜伽經》了解瑜伽哲學後,也幫助我探索人生的意義,相信瑜珈帶給我的力量,或許真的很像宗教吧!

當獲得心靈的安定時,下一步是想知道怎麼樣才能時刻都維持這種安定感,確立人生的意義,而《瑜伽經》提到 – 瑜伽八支練習,只要持續八支瑜伽的8步驟練習就可以!也就是經書裡提到的最高境界——三摩地。

瑜伽練什麼 — 八支瑜伽(Ashtanga Yoga)

分為外修五支內修三支。

外修5支

  1. 第一支 — Yama 持戒 (節制,即自我控制):不暴力、不說謊、不偷竊、不縱慾、不貪婪
  2. 第二支 — Niyama 精進 (遵行紀律):潔淨、知足、苦行、讀聖書、敬神
  3. 第三支 — Asana 體位法 (瑜伽姿勢)
  4. 第四支 — Pranayama 調息 (掌握呼吸)
  5. 第五支 — Pratyahara 控制感官 (知覺的抽離)

內修3支

  1. 第六支 — Dharana專心 (專注力)
  2. 第七支 — Dhyani入定 (冥想)
  3. 第八支 — Samadhi三摩地 (解放,啟迪)

初學者要怎麼開始?8步驟跟著我循序練習

沒有怎麼開始,也不需按照順序,所有的練習都是最好的練習,其實這不是廢話,舉例來說,學做菜時不一定要從學切菜開始,可以從吃飯開始,先嚐嚐什麼叫做好吃;可以從調味技巧開始,先知道要遵守哪些原則才能做出好味道;可以從認識文化開始,先知道這道菜何以誕生。每個人的經驗不同,自己所選擇階段性目標也不同,能領悟最快、最深的地方自然也會不同。

八支瑜伽的練習並非線性一個接著一個,經常是同時進行,不過我回頭觀察自身的練習,歸納出我的練習進入的順序大致為:3 Asana 體位法 → 4 Pranayama 調息 → 5 Pratyahara 控制感官 → 1 Yama 持戒 → 6 Dharana 專心 → 2 Niyama 精進 → 7 Dhyani入定

3 Asana 體位法:最普遍的瑜伽練習就是第3支Asana體位法,許多人初次與瑜伽相見也是從Asana開始,我也不例外,因為他看得見、容易模仿同時也最能夠理解,感受也最快。

4 Pranayama調息:當熟悉各式的體位法,我們能練習將呼吸帶入體式中, 心意能變得更專注於當下,當遇到任何的酸麻痛,都先停留下來用呼吸的方式去觀察感受,不起任何的反應批判,保持思緒平靜,知道了就好。

5 Pratyahara 控制感官:若能將體位法以及調息完美的搭配,其實就是控制感官的練習,當體會過思緒平靜的過程,就能將這份覺知帶入生活中,例如說,停紅綠燈心浮氣躁時,透過感受當下的念頭或練習調息,讓這份情緒漣漪不起更大的水花,而是嘗試回到靜止的水面。

1 Yama 持戒:不暴力、不說謊、不偷竊、禁慾、不貪婪。其實從小家庭教育都懂的這些觀念,每個人定義都會有些差異,認識瑜伽後能更理解為什麼我們不做這些事而落地實行。不暴力除了行為還包含語言、對環境的暴力;不說不實的悅語與不悅的實語;不偷不屬於自己的財物,也不白白偷走大地的資源;不縱慾、不貪婪,吃飯七分飽就好、有睡足精神就好,生理需求需被滿足才能維持生命無庸置疑但是過猶不及,這也是預防念頭激起水花,保持控制感官讓心如止水的練習。

6 Dharana 專心:其實同時在做3、4、5的練習時,就是專注的練習,專注體位法,讓心固定在一個點,可以是痠痛痲的地方、身體的部位、念頭、感受等,其實專心應用於生活中,很容易能夠理解,簡單的方式來說,在工作做不完或是思緒亂時,提醒自己「專心於當下」,練習可以透過放慢呼吸、聽聽音樂或其他適合的方法來引導自己。

2 Niyama 精進:潔淨、讀聖書(吸取正確知識)、敬神(奉獻、順應)、苦行、知足。除了心如止水的專心之外,內在的涵養也要比海還深形成更堅定茁壯的能量,首先需保持潔淨,不但維持生活秩序,也能保持衛生才能用健康的身體有品質地練習;透過吸取正確的知識,更認識世界與宇宙並與之連結更深,同時也能更認識自己;在練習的過程中,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付出與奉獻,將種下的種子永恆延續;同時擁有知足、尊重、不執著的心,即便正在苦行也不會覺得是苦行了。

7 Dhyani 冥想:冥想可以想成像是:投入在工作時能夠忘我、忘記時間,忘記身心,彷彿時空靜止只剩下自己;或是彈奏爵士樂時我們透過心流而創造了當下的音樂,沈浸其中不會被打擾。當我們持續練習上述3、4 、5 、1、 6、 2,就是在為冥想做準備,但我們無需等待,隨時都可以投入練習,達成身心連結,無論是何種方式或是專注在瑜伽體式與調息中而感到毫不費力、舒適穩定、去除心神不定、「長久地保持專注」的狀態,即進入冥想中。

8 Samadhi 三摩地:鮮少人能具體分享三摩地最高境界為何。瑜伽的所有練習,都是為了內修,從外在的練習往內拉向內在的練習達到天人合一境界,除了透過專注、冥想以控制自身肉體、感官、呼吸、氣的流動,甚至能控制自身的細胞,達到生命的解脫,這也是為什麼修行者到最後可以不吃飯打坐好多天都還能夠維持生命。

讓我們一起繼續練習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