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見隱形的淚水:照顧者的壓力

Iris Lin
65INFO
Published in
4 min readNov 29, 2017

原本做事精明的奶奶,在失去爺爺這個生活重心後,越來越退化,正在讀社工專業的我,看著這樣的狀況,比起讀書看到的感觸更深。

爺爺去世後奶奶就獨居,也不願搬到誰家住,但隨著時間過去,亂吃藥、買東西、記憶模糊等症狀出現,奶奶開始無法好好照顧自己,照顧責任就落到爸爸跟叔叔們身上,當主要照顧者的爸爸面臨不同的考驗跟壓力……

看見失智與照顧者

臺灣失智症65歲罹患率在2010–2012年間為8.64%,這麼高的比率之下,我們看到了失智症者的需求,但往往在我們關心怎麼照顧失智症的長者時,卻忽略了那些照顧他們的人。失智症其實不是像大家想像的那麼愉快,並不是「因為不愉快都忘了,所以沒關係,他們是快樂地遺忘一切」,而是一個緩慢、循序漸進遺忘熟悉事物的折磨,不僅對於失智症患者本身,也對於失智者的照顧者與家人。失智症不單單是我們想像的遺忘而已,我們必須面對這個人慢慢失去自己,時間帶走這個人不只記憶,甚至連人格、對一個人的感情,最後是生存的能力。對照顧者來說,面臨的是一個角色上的轉換──從後輩轉變成想辦法、出主意的照顧者;面臨的是一個親情的流失──失智者漸漸忘了你是誰;面臨的是漸漸失去一個人卻無能為力──失智者有的會性情大變,變得跟以往的自己完全不同;更重要的是,不論他們認得這群照顧者與否、對他們有情緒與否,他們都負起照顧他的責任,生活起居、注意飲食、是否走失、安全問題,幾乎大小事都要包辦。但沒有人發現照顧者也是一個人,也許他們也不是年輕人了,有自己的慢性病、有自己的事業,還有自己的生活;但一切都跟失智者的記憶一樣,慢慢被帶走

無法停歇的一天

爸爸為了奶奶而沒辦法在早上奶奶醒來的時候去醫院複診,必須在五、六點就出門去看自己的慢性疾病,到接近八點,媽媽要出門之前趕回家,就是要確認家中有人可以陪伴奶奶,不至於讓他出什麼意外。而奶奶住在家中的期間,爸爸即使在炎熱的夏天都必須去睡沒有冷氣的房間,只為了奶奶睡眠的舒適,因為失智者很大一部分會出現睡眠問題。失智者有時候不會承認自己有狀況,因此當奶奶身體出現狀況時,爸爸必須使用各種手段哄騙奶奶去看醫生,甚至不惜扮黑臉跟奶奶吵架,但每次奶奶出狀況,不論有多晚,甚至他剛躺下床,第一個衝出家門處理的一定是他。他的身體也在衰弱,也總抱怨著照顧奶奶很累,但他卻無法歇息。四面八方不同的壓力同時壓住他的身心,而他人總要求怎麼照顧奶奶才是最好,壓得他連喘息的機會都沒有……

照顧者通常因為把照顧對象的需求放在優先地位,常常會忽略自己的需求,甚至最後連自己都會垮掉。照顧者面臨的壓力不只是將照顧對象的身心狀況都攬在自己身上,更多的是忽略自己的需求、面對四面八方不同的「照顧意見」,犧牲掉自己的生活品質,可能還會面臨各方指責跟不同意見。照顧者必須堅強,必須「孝順」,必須先捨去自我,而這些框架住他們的「必須」,讓我們看不見他們的淚水;這些淚水是隱形的,當我們看見照顧對象的需求時候,更是無法顧及默默流淚的他們。在我看見爸爸的抱怨時,我才發現我讀社工系學了這麼多,可能也無法給爸爸一點喘息的空間,因為他也不給自己喘息的空間。而我多希望「喘息服務」(註)的概念可以讓更多人知道,至少給每個照顧者知道,並且也接受自己還能有一點休息空間。

註:喘息服務指讓照顧者有短暫休息時間的照顧服務,有不同形式,有甚者會替照顧者安排放鬆課程。

--

--

Iris Lin
65INFO
Writer for

Social Work student of NTU. Observing the world in my own unique way and writing it down. 用獨特的角度看世界,但擁有澄澈的心與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