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處方箋ep1筆記:PTT網軍輿論戰怎麼打?資料記者林佳賢拆解給你聽

編輯部
媒讀media literacy
3 min readJun 18, 2019

--

沒有時間聽podcast嗎?我們做了詳細的筆記,讓你秒懂這集節目在說什麼!

本集專家介紹 — —
林佳賢,天下雜誌資料記者、也是「Data Man 的資料視覺化筆記」站主,大學主修經濟,畢業曾任編譯,觀察資料新聞的趨勢,為平乏的工作內容找點樂子,便就此踏進資料世界,單憑「靠Google搜尋來的知識,就開始埋頭鑽研各種技術」,至今已有四年的資料記者經歷。

下列音檔筆記整理自媒讀Podcast:https://soundcloud.com/nj0fepk77btv/ep1ptt

✔資料記者的工作內容和記者有什麼差別嗎?

最大的不同,在於新聞路線的經營方式。文字記者透過建立人脈跑新聞,資料記者則是分析各式數據資料找新聞。過去較為有趣、引起較多人關注的是「台北捷運所得地圖」,參考財政部財政資料中心的開放資料,將各捷運站所在的里的家戶所得中位數,以資料視覺化方式呈現。

✔PTT網軍操縱輿論的三大戰術(綜整雜誌與音檔內容)

戰術一:濫發政治爆卦文章,操縱人氣
簡單來說,就是「狂發文戰術」。網軍發文格式和內容相似,猜測會是同一使用者備有分身帳號,多以文圖並茂攻擊特定候選人。

戰術二:大量推文,引導輿論風向
搭配濫發文章內容的戰術一,戰術二採「推文戰術」。帳號集團同時出現機率高,用以操控特定文章的淨推數。看似大批帳號推文,但卻可能是「自發自推」,以大量推文吸引鄉民關注。

戰術三:大量轉發新聞報導,激化輿論
透過「跳板」IP發文位置,看出比較不尋常的PTT使用者,可能來自委內瑞拉、泰國、韓國,即使在環遊世界或是戰亂,也要轉發特定立場媒體新聞文章。

✔身為重度使用者的觀察

轉折點來自2014年,柯文哲以無黨籍、「社群的力量」,贏得直轄市長選舉,社群就此成為打贏選戰的重要工具。
在2014年以前,PTT八卦版多為「創意搞笑」文章,像是馬英九的鹿茸風波,就有網友繪圖惡搞。但和近年的「爆料攻擊」文章大相徑庭,失去趣味性。
另外,單純攻擊特定人物的文章內容,較難以達成有意義的公眾討論,「只是政治口水在那邊,就好像變政論節目」,導致社會的政治討論辯論為慢,減少理性討論某件公共議題的機會。

✔面對輿論戰的對策

身為重度的PTT使用者,反而應該要適時「遠離PTT」!當深陷同溫層時,不管媒體本身素質,或是轉發的媒體新聞,都會匯集成同樣意見聲音。可以「真的去新聞媒體網站看新聞」,而不是只是看轉發新聞,去看見接近原貌的新聞內容。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歡迎點選下方連結,聽音檔去!

https://soundcloud.com/nj0fepk77btv/ep1ptt

--

--

編輯部
媒讀media literacy

媒毒不上身,追劇還能給你傳播學理新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