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鵝山、象山、東山、大老山縱走(下)

阿柿
9WALK 久行
Published in
Jul 27, 2023
  • 由西貢百花林登飛鵝山,再往北撿山頭,包括象山、東山、大老山。之後往西經慈雲山、吊草岩,至沙田坳下山。
  • 全程約十公里,總爬升約五百米。沙田坳有士多可補給,但意義不大。
  • ⚠️飛鵝山往象山初段草木茂密。象山與東山中間下坡略陡。

飛鵝山→象山→東山

📏1.6km ⬆️165m ⬇️220m🕑1600–1720

這天風急雲低,忽然南北皆霧。時近四點,不宜在飛鵝山蹓躂太久。只好放棄繼續南進自殺崖,趕緊北走陵線往象山。

回頭越過岔口,續向北走。兩旁枝葉漸茂,掩蓋山徑。就算踮足探頭,只見一片青綠,無補於是。正確方法是向下蹲,路徑自然明晰。爾後風吹草低,山路漸窄,讓人漸漸曝露於陵線上。雖然平緩而開闊,卻可能嚇倒懼高者。

稍作爬升,經過綿羊頭石,即抵五八五米的象山之巔。該處無標高柱,只有亂石一堆。離飛鵝山近一公里,發射塔已隱沒於雲海裏。再前行約三百米,經人面石(網上未提,為我杜撰)、枕田山岔路,將抵一陡坡。須於一百米路程下切近五十米,抵鞍部之電塔。

左:飛鵝山往象山初段,兩旁枝葉茂盛,須蹲下才看得清路徑。右:象山山脊無可參扶之物

上山容易下山難。這趟沒帶登山杖,風又有點大。要麼倒過來下攀,要麼坐下來緩降。此坡未險得須面壁下攀,那就以屁股和雙手慢慢前移,至心安之處再站起來。此後須重新爬升約四十米,終於接回飛鵝山道。左邊是涼亭。右邊則是東山,也是「飛鵝山觀景台」。

余光中開車上東山,誤以為是飛鵝山

觀景台可以遠眺八仙嶺、萬宜水庫、吊鐘洲、將軍澳等。可惜面前只見白牆,「就好像香港的將來一樣」,完全看不清。加上下方行動廁所傳來陣陣臭味,更不想久留。

一九八五年,余光中寫〈飛鵝山頂〉,記他與太太開車同遊飛鵝山。樊善標稱讚此文「是余老師在香港所寫散文登峰造極之作,在他全部散文中也屬於最出類拔萃那幾篇之一」。余先生文筆精煉,正好引來填滿無景之憾:

「站在這千山的焦點,像騎在青龍背上,龍脈左蟠右蜿,一股莽莽蒼蒼,是探向東北的西貢半島,另一股是鱗爪欲動的清水半島,攫向東南。其間攀龍附蛟,助長聲勢,不知道呼應著多少磯岬與島嶼,只見彎彎的一痕白線牽動著,唉,多少遠浪。」

左:飛鵝山觀景台,實為東山峰。右:飛鵝山道南望。

回到飛鵝山道梯級口,有另一觀景台面南而設。毫不意外,如墮五里霧中。本來可以俯瞰大半個維多利亞港,還有西方的獅子山。謹此再抄錄余先生美文:

「一落數百呎的坡下,起伏參差的是一簇簇矮丘的峰頭,再下去,忽隱忽現在蜿蜒坡路的盡頭,隔著清明將至的薄霧和一層,唉,不是紅塵,是灰塵的淡煙,卻見恍若蜃樓而白得不很純潔的街市,似乎有車輛在移動。那該是牛頭角和觀塘了。更遠更幻的是隱隱約約啟德機場的跑道,有急驟而跋扈的呼嘯在震撼附近的空間。再過去,越過一片灰藍色的水面,那麼不真實地虛浮著的掛樓,重重迭迭,遠得分不出窗子來的,莫非,就是香港嗎?」

除了機場化作碼頭、呼嘯已成絕響,濃霧背後的景色大概還是一致的。

余光中看到的景色,薄霧換成了濃霧。

我最在意卻是篇名。余先生說:「對那飛鵝山一直很有仰慕之情,設想立在峰頂,該是怎樣得意的眼界」、「在地政署繪製的郊野詳圖上,發現有一條山道蜿蜒北上,可以繞飛鵝山一周下來。立刻便和我存駕車去探個究竟。」結果他驅車「接上絕頂」、「在頂點的平地上停了下來」,說明他以為已抵飛鵝山頂。

可惜此頂非彼頂,高度相差六十米,距離一千六百米。他滿心以為登上了飛鵝山,其實連飛鵝山一草一石都沒有摸到。標題應由〈飛鵝山頂〉改成〈東山頂〉,但聽上去馬上沒有那麼香港了。這個故事教訓我們,爬山須先看懂地圖,不然地圖再詳細都沒用。誤讀地圖,輕則鬧笑話,重則身陷險境啊。

東山→大老山→慈雲山

📏4.8km ⬆️170m ⬇️590m 🕑1720–1900

此段飛鵝山道同時是衞奕信徑第四段。由標距柱W041走馬路至W042,右方有小路上大老山。大老山分主副兩峰。走泥石路、窄階梯,先登東面的副峰。副峰高五七四米,設「大老山政府無線電臺」。若繞過去下切,可抵衞徑四段起點基維爾營地。此次不取,原路折返,往西登主峰。

左:大老山主峰。右:大老山副峰。

是時霧氣益增,十米開外都朦朧不清,連對面的主峰都看不見。副峰與主峰的小坳口本有廢屋兩座,已於二〇〇八年拆卸。不過路上有一簡陋避雨處,大約可容四五人,供奉土地跟關公。門外本有對聯:「莊院無燈等月照,山門不鎖待雲封」,惜遭風雨洗刷,不留痕跡。

大老山主峰與副峰之間的避雨處

大老山主峰高五七七米,比東山峰高三十三米,算是附近群山的「大佬」(老大)。上設氣象站,站內以白色球形多普勒雷達最為注目,即使在九龍市區都能輕易辨識。氣象站閒人免進,只能在門外遠眺。東面的副峰、東洋山、黃牛山等,已沒入雲霧裏。南方的維港兩岸,反倒乍隱乍現,甚至比觀景台的更佳。

大老山氣象站門外展望

塔德是測量師,不是軍人

大老山英文稱Tate’s Cairn,中譯「塔德石標」。就連大老山隧道都跟着名為Tate’s Cairn Tunnel,而不是Tai Lo Shan Tunnel。

根據〈新界丈量約份土地測量〉,一八九九年英國從印度借調兩名英藉測量師來香港,統籌土地測量工作,分別是塔德(Tate)、紐蘭(Newland)。測量於是年十一月開始,一九零三年五月完成。之後大老山(Tate’s Cairn)、觀音峒(Mount Newland)就以二人命名,以記測量之功。因此一九〇九年的《香港地圖》就有了Tate’s Cairn。

塔德全名George Passman Tate,中印混血兒。一九零一年離港返印,統籌阿富汗測量工作。他是皇家地理學會成員,著書研究俾路支省、錫斯坦、阿富汗之史地。網上或指Tate是「英國軍官」,明顯並非事實。他的著作《俾路支省國境》找來陸軍中校麥馬洪爵士作序,與軍方關係不錯,但本人並未從軍。

1866年安西滿主教(Simeone Volonteri)的《新安縣全圖》標出老鼠田以南有山高1895英尺,即577米。高度及位置都與大老山主峰吻合。

走樓梯下切回水泥路。往西走一百米就是警崗,不能通過。要麼循原路走約二百米退至W042標距柱,接回衞徑四段。要麼在避雨處與氣象站中間、面南的草叢,找出下坡捷徑的入口,同接衞徑,比較省事。

往西經過W043標距柱,再走約一二〇米,抵札山道停車場觀景台。這裏比起氣象站更南,東面又無遮擋,可以側望慈雲山、獅子山、筆架山。

札山道停車場觀景台西望

由停車場西進約六百米,沙田坳道與觀坪路交界。時近六時半,為免摸黑下山,選擇前行(右轉可上吊草岩、慈雲山)。步行一千一百米、緩降百一米至獅子亭。天色漸沉,恒益商店已關門。經紫竹亭,取樓梯急降百二米至慈愛苑、慈雲山道,草草作結。

小結

除了飛鵝山、象山、東山、大老山,原擬再登慈雲山。不過久未爬山,時近傍晚,還聽說那邊或有野狗出沒。當下決定縮短行程,小心為上。如果把慈雲山算進去,全程就超過十公里,可為後段添加不少景色。如果帶備登山杖,下象山那段將更加輕鬆。

夏天行走,建議約兩點起登。初段飛鵝山道有樹蔭。中段太陽漸西,拍照清晰而免卻強光。後段登慈雲山發射站,迎着夕照下山。

新手要怎樣量力?循序漸進

網上常說百花林上飛鵝山「最安全」、「最容易」、「適合新手懶人」。沒錯,西脊、南脊、東南脊各有其險,都須手腳並用,遠不及東脊的樓梯穩妥。北脊由東山而來,長一千五百米,並須在曝露之陵線上行走,亦不及東脊簡短。

但這不代表走東脊就安然無恙。翻查新聞,二〇一四年東脊出過人命。當時某山客於百花林昏迷不醒,失救而亡。另一宗於二〇一六年,肇事山客心臟病發,由直升機送院救治。

獅子亭附近的花貓

凡有登山意外,通常山界前輩都會告誡「爬山要量力而為」。問題一,「量力」的前題是「判斷力」。不少新手連「量」的基礎知識和經驗都沒有,又怎麼可能評估自己有沒有足夠能力呢?

問題二是「力」的程度。爬山最重要的是腿肌力、心肺耐力,其餘的包括肌耐力、柔軟度、平衡力、集中力、意志力等等。路線長短緩急各異,對力的最低要求就不同。加上天氣、狀態、負重、植被、行程規劃等等因素,很難一概而論,試問要又怎樣量力?

若你從未登山、體弱多坐,甚至久休復出,最好先去距離短、爬升少、交通方便的路線,測試一下身體。以香港為例,家樂徑十居其九都在兩公里左右,爬升約一百米,沒有那麼吃力。完成後檢討身體狀況,如有沒有肌肉痠痛、胸悶氣喘、精神渙散等等。如無大礙,擇日再挑戰稍長稍高的路線。

循序漸進吧。這條縱走路線不適合新手。

交通

  • 起點一:德望學校
    專線小巴1(德福花園 ⇄ 西貢碼頭)
    專線小巴1A(新蒲崗采頤花園 ⇄ 西貢碼頭)
    專線小巴11(彩虹站 ⇄ 坑口)等
  • 起點二:順利消防局
    九巴26(尖東 ⇄ 樂華)
    九巴91(鑽石山站 ⇄ 清水灣)
    九巴92(鑽石山站 ⇄ 西貢)等
  • 終點:慈愛苑
    專線小巴19(慈雲山 ⇄ 鑽石山 ⇄ 新蒲崗)
    專線小巴37A(慈雲山 ⇄ 黃大仙)
    專線小巴73(慈雲山 ⇄ 又一城)等

日期及天氣

2023/05/27 27–32℃

繼續閱讀

飛鵝山、象山、東山、大老山縱走(上)
如何在登山前飽覽飛鵝山山體?
飛鵝山本叫赤望嶺?

--

--

阿柿
9WALK 久行

Offended by bad writings and layouts very, very eas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