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杷起來──生態調查與公共提案

屈同學
22 min readJun 13, 2018

--

緣起,與我們最親近而疏遠的杷城大排

身為海島國家的臺灣,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與「水」變得疏遠?

「2018南投埔里水上燈會」舉辦於杷城排洪道,主打光影與水的結合,燈會活動搭配水舞表演,期望能表現埔里知名的純淨水質。然而實際走訪燈會現場,遊客、居民最有感觸的莫過於空氣瀰漫的異味與河道載浮的垃圾,水面甚至有肉眼可觀察到的化合物油脂,不知是工廠廢水還是家庭汙水未經處理排放到大排。近年政府規劃汙水分流系統,道路時常施工,數年至今仍未見成效,而河道整治是採用大型機具駛進河道的方式,所過之處淤泥、水草不留,同時造成一連數日的河流混濁景象,更是觸目心驚,河中生態慘況可想而知。

杷城大排目前的營繕規劃

然而,杷城排洪道一直與埔里居民生活息息相關,至今,它也依然是埔里部分農田重要的灌溉渠道,杷城大排的汙染問題,也攸關著民生食安疑慮。經過河岸的順騎自然步道,時常看見親子垂釣,甚至有人河道洗衣,泥沙堆積處,可觀察到鷺鷥、翠鳥棲息覓食,而在18度C附近的上游湧泉口,也可以發現到許多魚類、粗糙沼蝦、拉氏清溪蟹等等,甚至可以找到生態指標──白腹游蛇的蹤跡。其實杷城大排一直以來,保存著非常豐富的人文活動和生態資源,非常適合營造成親水的場域,除了休憩、娛樂的功用,也能讓孩童有機會接觸、認識屬於臺灣的溪流原生物種。杷城排洪道與埔里居民的生活密不可分,又有誰希望平日經過的河道飄散異味,每逢夏秋之際清淤時期,河水更是混著汙泥黃漿、混濁不堪,生態理所當然蕩然無存。倘若2019年再一次舉辦水上燈會時,仍舊沒有改善現今的汙染問題,美其名推展觀光,實則只是顯現出埔里大排嚴重的髒亂問題。

大學生參與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的學生團隊──「生態杷起來」,觀察到杷城大排的汙染問題,透過申請校內通識中心辦理的「公共參與行動與自主學習微型獎勵方案」,實際走訪這條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杷城大排,了解它的生態、人文,以及目前面臨什麼樣的汙染危害,期望可以透過調查杷城大排目前的生態狀況,紀錄、整理,以及找出汙然源頭和汙染的重點河段,引起民眾重視杷城大排面臨的問題,進而透過公眾力量,督促政府部門改善,同時,希望能促使每一位生活在埔里的居民,願意主動改善這條與我們最親近又最疏離的河川,從而瞭解它、認識它,讓大家明白,杷城大排並不是學生與埔里居民想像中的「臭水溝」,甚至將杷城大排的汙染危害視為自身責任,是我們每一位生活在埔里居民的責任。

歷史背景

杷城大排的籌畫和改建

在日治時期的地圖上,杷城大排是不存在的。現在的渠道位置,以前佈滿農田,附近只有茄苳腳圳的渠道,供用當時的農業灌溉。茄苳腳圳在西元1850年的清朝時期興建,在當時是排行第二的水圳,現在仍然流經埔里鎮上,但只有部分河道裸露出來,一直延伸到大肚城莊,現今仍會抽取杷城大排的河水,作為埔里重要的灌溉渠道。而觀察西元1966年水利會地圖可以觀察到,在當時的依稀有杷城大排流域的雛型,只是還沒有截彎取直,但是十分接近現在的河道,所以可以認定是杷城大排的前身,在當時主要是排水功用。過去杷城大排一開始的名稱是番社溝、埔里水潭仔,直至後來才有杷城排洪道的正式名稱,近年來因為空氣飄散刺鼻異味,甚至開始有居民稱呼它為「杷城排水溝」、「臭水溝」。探討政府部門原初建設的規劃,依照每個時期杷城大排的河川定位,可以整理出幾個重要階段:尚未水泥化建設以前、水泥化建設之後與河道擴寬時期,即是現在所謂的杷城排洪道。

尚未水泥化建設以前

在西元1985年渠道尚未水泥化以前,杷城大排兩岸綠草如茵,可以想像當時植被、生態是非常豐富多樣的,缺少了人造建築的阻隔,不只是鳥類、也是許小型哺乳類棲息的居所,同時也是當時居民重要的玩水、休憩的地方,尤其是河道彎曲的較深水潭區,然而也面臨一些問題,在現今18度C巧克力工坊附近,靠近水頭里、中正路那一帶的河道,因為彎曲處地勢低窪,而兩旁又尚未興建加高的水泥堤防,以致雨季來臨,常常造成嚴重氾濫,影響民生安危。

水泥化建設之後

西元1985年水泥化工法興建,由於杷城大排被當時的南投縣政府公告為危險河川,為了居民安全著想,開始了河堤水泥化的整治,在當時花費新台幣一千五百萬,在尚無生態工法的觀念之下,將兩旁堤岸以不利生物棲息的水泥工法固定,同時將河道截彎取直,移除原先容易積水氾濫的河川彎道,也正在此時,杷城大排從原先單純居民親水的河川運用,改為加強了它的排水功能,甚至疏遠了民眾、生態。但當時的杷城大排,仍舊無法負荷匯流至大排的河水流量,時常潰堤。

河道擴寬時期──現今的杷城大排

西元2009年,耗時三年營造,政府部門花費新台幣一千多萬整治河川,中游東浦溪,以及上游的南坑溪、中坑溪、北坑溪的河水,匯流至杷城大排,此時大排功用除了先前的排水,更重要在於分洪、調節雨季水量,不至於時常淹水、氾濫,然而雨季匯流附近水系的杷城大排,有著潰堤風險,也因此也必須將杷城大排拓寬,以免雨季淹過河岸。當時整體建設計畫,第一上游必須要有防砂設施,第二,必須要有沉沙、治洪作用,所以加蓋水門,以及需要定期整治。民國102年水利會地圖可以觀察到,包括眉溪、南港溪,以及杷城大排,流經埔里的農田,從原先茄苳腳圳引水灌溉,到現今茄苳腳圳的水源也是取用自杷城大排,延伸到大肚城,透過這些水系關係,明顯可以觀察到杷城大排與埔里農業灌溉的重要性。至今,許多農田仍然抽取杷城大排的水源灌溉,汙染的水,澆灌埔里的民生,飲食堪憂的疑慮,也正是文明病衍生的根源。

走訪溪流與田野調查

人文互動與居民訪談

如何讓更多人瞭解身旁每天經過,存在我們身邊的「臭水溝」?在尚未實際走訪、認識杷城大排以前,部分人會有預期心裡,抱持著「臭水溝」刻板印象,然而如果真正沿著河堤的階梯,走進杷城大排,發現不只居民的踏訪,觀察河堤的階梯、河川兩旁的淤積地,也鋪著和順其自然步道相同的磁磚,由此可看見公部門原先規劃營造的跡象。附近居民發展出特殊的洗衣文化,不知道是哪一年興建的水泥蓋設洗衣槽、用水管搭建曬衣桿,在這兩、三坪大的空間,是洗衣的街坊婦女聯繫感情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有母親帶著女兒、媳婦前來,有著濃厚的傳承意味;溪床上時常看見父子共持釣竿的景象,杷城大排也是退休老年人、成年人放假之餘,休憩的釣魚場;河堤的農田,雖然在大型活動、雨季會被政府部門強制徵收,但在平時,是鄰近的婆婆媽媽經營的重要花圃,比起目前規劃蔓延雜草,又容易被藏匿垃圾的現況,開放給民眾妥善經營,農用、種植花卉是不是對於整個環境營造也會更為美觀?走訪溪床,打破原有的刻板印象,對於那些釣客、婆婆媽媽而言,大排並非只是單純的一條臭水溝,而是許多在地人成長生活中的共同記憶。

緣溪行,生態的走訪調查

而大排究竟有哪些生物?除了時常遊走河床覓食的鷺科鳥類,一般人總是認為「單單一條臭水溝不會有什麼特殊的生物」,頂多吳郭魚、福壽螺棲息等等,然而杷城大排真的只有耐汙性強的生物棲息嗎?實際進入溪流參與觀察,透過放置魚籠、採訪釣客漁獲的方式,發現在演習林至鄰近18度C的河段,棲息台灣原生種的馬口魚、石賓、粗首鱲、中華花鰍、鯽魚,以及鯉魚、吳郭魚、琵琶鼠魚、鬚鯰等等外來物種,另外也有在乾淨湧泉處發現生態指標:白腹游蛇、粗糙沼蝦、拉氏清溪蟹,足以說明未受汙染的大排溪水是乾淨且有生態營造的潛力,也是大排主流中棲息生物的避風港,相距不過幾步距離的湧泉與河水彼此相通,卻棲息著不同生物,石頭、垃圾翻開,便可見釣客喜好做餌的水生水蛭,以及福壽螺等等底棲水中生物,或是粉綠狐尾藻、水蘊草、聚藻、葎草植物群落;而演習林前橋段下方,更多的是大型吳郭魚、鯉魚,尤以伴隨農業廢水的青萍之下棲息魚種,豐富的食物來源,也正因為有足夠的養分所以體型驚人,但相對原生魚種的數量有明顯降低;而育英橋下的河段,肉眼所見只剩下吳郭魚一種魚種可以長期棲息,兩岸有銅錢草大量生長,且葉形碩大,可以見得農業、家庭的排放水的營養物質過剩,但是,也能在此發現白腹秧雞、紅冠水雞出沒覓食,而更下游的義展水泥工廠段,發現許多小花蔓澤蘭的群落,小花蔓澤蘭是一種會攔截光線,損害或者殺死其他植物,造成窒息死亡,就連十數年的樹木,只要被覆蓋幾個月就會枯死。

生機盎然的杷城大排──是你我、每一位居民的責任

但還是可以藉此告訴居民,大排並非只是一條死氣沉沉的水溝,某些河段其實是生機蓬勃的,甚至有台灣原生種或是指標性的物種以此為家,埔里研究湧泉和水脈專家陳新豪先生曾說:「一條河川的上中下游生物會有擴散行為,除非僅棲息於某河段的生物族群完全消失,否則只要改善中下游環境,並符合上游生物棲息的需求,依照生物本身的擴散行為,中下游也有機會恢復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透過一步一腳印的走訪溪床,以肉眼、放置魚籠的生物調查方式,告訴埔里居民杷城大排的生態現況,希望喚起地方民眾的認同,這是一條生機蓬勃的河流,需要你我從自身維持或主動對於溪流進行清潔、整治、不再汙染等等,友善活化杷城大排,營造埔里重要的河川場域。

隱藏的公共危害

實際口訪得知,其實公共建設的問題也非常嚴重,順騎自然的步道的營繕問題,步道兩旁不曾剪枝的樹木旁枝,影響人車,且同時也是大型蜘蛛結網的良好場所,嚴重影響騎車觀感與安危;平常散步、運動的居民,也反映原先規劃用於居民運動的步道,卻缺乏交通管制,機車、小貨車時常通行,在運動的同時需要注意來車和排放廢氣的問題,而自從公部門進行樹木移植,失去遮蔭的運動器材,鮮少有人使用,且河床兩側淤泥處水草蔓延的問題,採用噴灑農藥的方式解決,對於這些前來運動的鎮民來說,是對健康影響顯著但少為人知的隱藏危害。

洗衣服與務農的婦女也提及──堤防的水泥階梯年久失修,甚至嚴重變形,對高齡的爺爺奶奶來說非常危險,釣客也反映,不當放生行為和茭白筍田的鬚鯰因為農業廢水未管制的排放,導致鬚鯰成為杷城大排眾多外來種之一的情形日益嚴重。

另外,雖然釣上來的魚,本來就不會食用,但是時常走訪河床的釣客他們最能感同身受,越來越嚴重的河川汙染、不知名的化合物、廢水排放,更讓他們懷念不再復返的童年時光,從小赤腳在杷城大排玩水、嬉戲的歲月,深怕未來有朝一日,連穿著正式雨鞋、青蛙裝配備的他們也不敢下大排,而下一代的小孩,更沒有機會無法體驗父母一輩孩提時代的成長回憶,未來也會與杷城大排越來越疏遠。

尋找污染來源──水質檢測

污染的緣起,是廢水還是陋習?

為了探討汙染源是水源口的廢水排放,還是民眾不當丟棄垃圾和淤積的汙泥問題,沿著溪床,走過杷城大排河道,肉眼可以觀察垃圾載浮載沉,大部分是小型垃圾,如飲料瓶、藥瓶、口罩、蔬果廚餘等等人為垃圾,可能是路人隨手一扔或是自然因素將馬路垃圾吹落河道;也不乏花盆、農用枝條等因為風災吹落的垃圾,也有發現不少家庭的袋裝垃圾,且以下游河段累積最多,這一類大型垃圾是很難透過排水孔送入杷城大排,僅有可能是人們從馬路往大排丟棄。

待改善的汙水的源頭

但是這些垃圾大部分沒有散發濃烈惡臭,即便急待改善,仍不列為河川異臭主因。觀察河道淤泥,除了剛剛提及的家庭垃圾,可以明顯發現白色油狀物的沉澱,極有可能是家庭油汙或是工業油汙。杷城大排可觀察到河水排放有三種類型。

湧泉口的乾淨泉水,水質乾淨,曾有人目擊近年內仍有民眾裝水飲用,至少仍舊是不少婆婆媽媽心中理想的洗衣的場所,附近共可發現超過四座洗衣槽,僅有兩處水泥化,另外兩處則是充滿淤泥的水槽,但從洗衣槽的石縫中,可以輕易觀察白腹游蛇、粗糙沼蝦、拉氏清溪蟹等物種棲息,便可得知湧泉水的乾淨程度,也是目前唯一目擊到有居民願意下來玩水的場域。

農業廢水,水質明顯呈現偏綠狀態,有藻類漂浮其中,說明附近茭白筍田未經處理的農業廢水直接排放的證據,透過肉眼觀察便可發現,在石頭、垃圾堆積處的汙水口附近,有大量聚藻、葎草生長,也是在鄰近河段,發現有釣客專門捕捉鬚鯰回家養殖。

民生廢水,流經家庭、工廠的排水道,汙水明顯呈現乳白色狀,甚至肉眼可見白色油狀物質漂浮其中,時常夾雜昆蟲屍體,味道有廚餘、肥皂水、酸性醋味等等,非常刺鼻的可怕味道,而杷城大排也因為這些汙水的影響,在距離排水孔十尺內的距離,河水依舊呈現乳白色澤,與上游流下來的河水有明顯區別,而流經水域中的水草可以觀察到兩種情況,一種是葉面被白色油脂包裹,外圍呈現半透明的狀態;另一種像是銅錢草,植株型態、葉片型態明顯增大情形,顯示這裡的有機質豐富、營養鹽較高,容易造成藻類大量繁衍而造成優養化的情景,越往下游,情況日益嚴重,直至愛蘭橋附近河段,水中僅能觀察到吳郭魚棲息。

實際的科學檢測

除了運用感官直接判斷顏色、異味的方式,也使用專業的測量水質機器,蒐集科學證據,透過數據顯示,凸顯其問題所在,更能使人信服,以測出的PH值、濁度、溫度等等,了解水質的狀況,是目前最有公信力的做法。在水質清澈見底的湧泉區段,測出來的數值明顯和一般河川差不多,一般乾淨的河川濁度(ntu)大概在10(ntu)左右,在40(ntu)以內是正常範圍,當日取得的數據約為25(ntu),PH值也在7.5左右的中性水質,數據是十分正常的;往下游邁進,一處又一處的排水口,源源不絕的家庭汙水及農業廢水不斷排放進入大排,越往下游異味就更加濃厚,令人作噁的情況下,在各個汙水的排放口測得的數據,是越加不堪入目,濁度60(ntu)是最佳的情況,最高的甚至有210(ntu),水質的混濁程度十分嚴重;再者,在PH值的部分,也有出現只有4.6的區域,這樣的數值是非常不樂觀的,一般的食用醋PH值約為3,而酸雨的標準則是PH值小於5,所以這樣的數值顯示此處排放的水質酸鹼度十分的酸,對於水中生物的影響可想而之。

這些汙染嚴重的汙水,日以繼夜的大量排入大排,不僅發出異味,影響水質,對於整體生態、環境的汙染也十分嚴重,呼籲政府單位應加強稽查,並建設有效的汙水處理系統,避免汙水直接排放河道,方能改善現在的劣況。

提出的改善建議

汙水分流的急切必要性

經過為期數月的杷城大排生態調查,目前杷城大排遇到最大的問題是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到大排中,民生、農業、工業廢水含有的化學物質、有機營養物,改變河川型態,除了直接造成某些物種死亡,過多的藻類繁衍,也間接造成物種滅絕危害。而農業廢水排放,除了有沒有農藥殘留的疑慮,茭白筍用於清除福壽螺的鬚鯰,因為雨季來臨,從農業排水孔逃至杷城大排,在大排中繁衍,還有琵琶鼠魚等等外來種入侵,也是大排目前面臨的危害之一。這些問題都是可以透過汙水處理,甚至分流解決,讓原本乾淨的河川,免於汙水汙染、非原生物種入侵,營造適合居民親水的理想場域。

居民與政府部門的改善建議

汙水未經處理排放是主要汙染和惡臭的原因,但是杷城大排也有其他問題直得我們探討。其一,便是隨意丟棄人為垃圾,雖然有不少團體會下河床撿拾、清理,但是最根本的問題,仍舊是少部分民眾欠缺公共道德的素養,將大排視為私人垃圾處理的場合,以為雨季水量增長便會帶走所有垃圾,但從最基本的問題點探討──杷城大排和其餘公共場域本來就不能隨意丟棄垃圾,建議有關部門可以提倡,並嚴格取締。另外河岸公共設施修繕問題,也是在口訪調查中,部分民眾十分重視的議題,階梯年久失修、順騎自然步道缺乏營繕,甚至部分路段地基掏空,交通管制也是運動民眾關注的議題,關繫著居民安危和健康。另外也有人提及,是否能禁止有關部門使用噴灑農藥的方式對河道除草,對生態影響甚巨,同時影響周圍空氣品質,尤其是該地區是規劃給民眾運動的場所,即便真的有噴灑農藥的必要性,是否可以提前公告,當然噴灑農藥的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行為,而且是公部門帶頭執行,明明有相關機具可以處理,或者整理該區段鋪設的磁磚,完善的鋪設也可以改善大量雜草蔓延的問題,而有關部門卻選擇取巧且對當地居民嚴重危害的方式,不知道是否適宜?希望能夠檢討、改善。

營造一個仍有希望的杷城大排

幾次的調查,希望未曾親近杷城大排的民眾、學生,可以屏除現有的預期心理,它不只是一條「臭水溝」,如果有關部門可以好好規劃,每一位居民也能好好維護、愛護,它會是一條非常有潛力的河川,擁有完善的生態資源,可以作為生態教育、研究的場所;擁有乾淨的水源,是居民可以就近親水、休憩的最佳水域,假使未來政府部門仍舊願意辦理水上燈會,與會民眾也不必像2018年一樣在河堤觀看,或許還會懼怕水舞的水花噴濺到身上!希望未來居民可以沿著設立的「安全階梯」,真正親近杷城大排,在水邊觀看光影美景,只要政府單位妥善的規劃、經營杷城大排,同時民眾也可以自律的呵護、愛護這一條溪流,把維護杷城大排,視為自己的責任,可以想像在數十年前充滿著孩童戲水歡笑的杷城大排,將重現眼前,並傳承給下一代的孩童,營造更加理想的未來。

附錄─生態調查

區域:大排水溝湧泉段 鄰近18度C巧克力(為觀測樣區內生物多樣性最高者)

物種:馬口魚、石賓、粗首鱲、黃蛺蝶、翠鳥、牛背鷺、小白鷺、福壽螺、水生水蛭、拉氏清溪蟹、粗糙沼蝦、白腹遊蛇、土虱(鬚鯰)、吳郭魚、鯉魚、鯽魚、中華花鰍

1. 馬口魚:台灣原生種,特有種。性喜冷水域,雜食性,多棲息於河川中上游及其支流。魚體側扁,具一對細小紅色短觸鬚。魚體灰褐色,腹部白,特徵是體側中央具一明顯的黑色寬縱帶。

2. 石賓:主要生活於各溪流中游,屬雜食性,主要以攝食石頭上的藻類以及水生昆蟲為主。吻圓鈍,稍突出,吻褶止於上唇基部。口略寬,位於吻部下位,腹面視之略呈弧形,唇稍厚,上唇包住上頜,下唇則與下頜前端分離,左右之褶或靠近,或略有間隙。

3. 粗首鱲:又叫溪哥、紅貓。雄魚體側有10~14條藍綠色橫紋,在繁殖期有追星;雌魚則為銀白色。

4. 中華花鰍:又名斑鰍、中華鰍,俗稱沙鰍、沙溜,為輻鰭魚綱鯉形目鰍科鰍屬的魚類。分布於越南、台灣、中國,多棲息於平原或寬谷地區的小河沙底清水河。

5. 鯽魚:鯽魚棲息於河川中下游水草較多之淺水域、溪流或靜水水體。對環境適應力強,體內的糖原使鯽魚能忍受含氧量不高的汙濁水,生性敏感且警覺性高。屬雜食性,主要以藻類及小型底棲甲殼類為食。產卵黏附於水草上。

6. 鯉魚:棲息於河川中下游、湖沼、水庫等水流靜止的地區,尤其喜好富營養之底層或水草繁生之水域。對環境的忍受力強,能在低溫及溶氧下生存,性活潑而善跳躍。屬雜食性,以藻類、水生植物及底棲動物等為食。

7. 吳郭魚:有很強的適應能力,且對溶氧較少之水有極強之適應性,因此在許多地方成為入侵物種,並被列入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名單。絕大部份吳郭魚是雜食性,常吃水中植物和碎物。此魚在面積狹小之水域中亦能繁殖,甚至在水稻田裡能夠生長。

8. 土虱(鬚鯰):棲息於沼澤,池塘,溝渠,稻田與河水泛濫區污濁又泥濘的水域。乾旱時,能離開水域並靠著輔助器官呼吸在陸地上移動至其他水域。屬雜食性,以昆蟲、蚯蚓、貝類、水生植物、腐肉等為食。

9. 白腹遊蛇:白腹游蛇主要分布在台灣、中國、越南北部的中低海拔地區乾淨溪流之水域。在台灣數量普遍,但卻是重要的溪流環境指標

10. 粗糙沼蝦:本種屬於陸封型淡水蝦,這種蝦類終生不會接觸到海水,離開母親身體後,小蝦苗會再立刻躲到水草中裡避免被水流沖走。其食性為雜食性,以藻類、植物碎片、泥沙中的細菌、有機碎屑,也會取食水生動物的屍體或捕食小型底棲動物,偶而也捕食浮游生物。

11. 拉氏清溪蟹:拉氏清溪蟹為溪蟹科清溪蟹屬的動物。分布於台灣等地,常見於溪流泥洞中。

12. 水生水蛭:體表淡褐色、體長收縮時約0.5公分大小,常活動於池塘內之底泥表面附近或附在底泥表面之水草,以吸食其他動物血液為生。

13. 福壽螺:大型的淡水螺物種,有鰓和口蓋,是一種淡水生的蘋果螺科腹足綱軟體動物,由於成長速度快,在許多國家視為入侵物種及農業害蟲。

14. 小白鷺:鷺科鳥類,春夏多活動於湖沼岸邊、水田、河岸、沙灘、泥灘及沿海小溪流,成散群出現。

15. 牛背鷺:又叫黃頭鷺,在濕地中較乾的地方出現,往往出現水牛的背上,因為水牛背上會有寄生的蟲子,以及水牛吃草的時候,會驚動草叢裡的蟲子,牠就可以吃掉蟲,和水牛是互利共生的關係。

16. 翠鳥:體長約15厘米,上體金屬淺藍綠色,頸側具白色點斑;下體橙棕色,頦白。幼鳥色黯淡,具深色胸帶。虹膜為褐色;嘴為黑色(雄鳥),下顎為橘黃色(雌鳥);腳為紅色。以小魚為食,築巢於泥洞中。

17. 黃蛺蝶:(蛺蝶科 / 鉤蛺蝶屬 )展翅 48–53 mm,翅膀表面橙色具黑色的豹紋斑, 翅外緣具深裂的鉤狀,又稱黃鉤蛺蝶。 下翅腹面中央有一枚V字形的白斑,雌、雄外觀近似,雌蝶翅膀表面顏色較雄蝶淡,翅緣凹凸具銳角。幼蟲寄主桑科植物之葎草,常見於荒蕪地、河川岸邊。

植物:葎草、聚藻、水蘊草、粉綠狐尾藻

18. 粉綠狐尾藻:外來種植物,為綠色的多年生草本淡水植物。分佈於淡水湖泊,池塘,河流和運河,適應高營養環境,尤其以弱鹼性與陽光充足環境為喜好。

19. 水蘊草:水蘊草屬的植物,原產地是在南美洲氣溫較高的區域,喜好高營養環境,適合生長在營養及光線充足的環境中。水蘊草茂密的繁殖堵塞進水口和溝渠,也排擠原生植物,同時阻礙溯河產卵魚類的遷徙。

20. 聚藻:又名穗狀狐尾藻、泥茜、或金魚藻。

21. 葎草:多年生莖蔓草本植物。株長1~5米,雌雄異株,通常群生,莖和葉柄上有細倒鉤,葉片呈掌狀,莖喜纏繞其它植物生長。此植物耐寒,抗旱,喜肥、喜光。為黃蛺蝶之幼蟲食草。

區域:演習林橋段

物種:吳郭魚、福壽螺、青萍、葎草

22. 青萍:天南星科青萍屬水生植物,別稱水薸。廣布於世界各地,池塘、湖泊內常見。(此處之青萍為伴隨農業排水由排水口流入大排水溝。

區域:育英橋段

物種:吳郭魚、銅錢草、聚藻、葎草、白腹秧雞

23. 銅錢草:繁殖容易,生長迅速,喜由營養、多光照環境,為挺水性植物。

24. 白腹秧雞:是秧雞科苦惡鳥屬中的一種水鳥, 喙在泥巴、淺水灘中找尋食物或直接目視啄食,也在地上、低灌木和小樹叢裡找尋食物,主要吃昆蟲、小魚和種子。

區域:義展水泥工廠段附近

物種:小花蔓澤蘭、龍眼、荔枝椿象、雙疣琉璃蟻(大量)

25. 小花蔓澤蘭:為生長迅速之多年生攀緣藤本植物。在肥沃度、有機物、土壤溼度與空氣溼度都高的地方,生長得最好。它藉由攔截光線,損害或者殺死其他植物使它們窒息,生長數十年的樹木,只要被覆蓋幾個月就可能枯死。

26. 龍眼:常綠大喬木,高6-10米。長橢圓形葉子互生,全緣、革質、光滑無毛,長6-10厘米,寬2–4厘米,基部傾斜。為荔枝椿象寄主植物之一。

27. 荔枝椿象:荔椿科昆蟲,為農業害蟲,喜好以荔枝、龍眼等植物作為寄主植物。

28. 雙疣琉璃蟻(大量):雙疣琉璃蟻分布於台灣棲地環境主要是海拔500~600公尺以下的山麓環境,以竹林、次生林、雜木林、果園、檳榔園等環境為主,但因這些地區鄰近村落、農舍、社區、學校、廟宇等人為環境。

粗糙沼蝦,臺灣溪流原生物種,棲息於乾淨湧泉口,與洗衣槽外的汙染河流顯得格格不入。
釣客捕獲的外來種土虱(鬚鯰),養殖用於清理筍田福壽螺,如今成了杷城大排外來優勢物種。
走訪杷城大排溪床,兩岸河川地可見地方婆婆媽媽辛苦經營的農田、用於洗衣的洗衣槽,與岸上俯瞰的感觸截然不同,彷彿是在地人最平凡不過的小事。
釣魚,是杷城大排不少在地人的回憶,那怕大排的水質已經不復以往清澈,仍有父親願意帶著自己的小孩,重溫童年的娛樂。
杷城大排有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除了常見的吳郭,也有原生種的馬口魚、石賓、粗首鱲、鯽魚、中華花鰍,、白腹遊蛇。只是過往曾經目擊的雨傘節、河蚌、烏龜等物種,越來越少見。
研究團隊將杷城大排分為上游演習林河段、中游育英橋河段、下游義展水泥廠河段,分別抽樣測量水質,明顯呈現越往下游汙水越來越嚴重的傾向。
洗衣、釣魚、務農,是杷城大排最常見的人文活動。
伴隨豐富有機質的農田廢水、家庭汙水,以及流經工廠的混白色工業廢水,在未經處理的情況下,日以繼夜排放至大排,難以想像這樣的水源,仍灌溉著大埔里地區的農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