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Waterfall 走向 Agile,UI UX Designer 在 Scrum 框架下的生存之道與自我反思

33 | Shan liu | 佩姍
10 min readNov 13, 2023

--

前言

最近隨著公司的腳步,也將邁入第 30 個 Sprint 了。這半年來從不曉得什麼是 Scrum,到如今還蠻滿意這樣的工作節奏。

心態也從「慘了,難道以後只有兩個禮拜的時間交付嗎?」到「沒關係,在這段時間內做最大化的體驗升級吧!」此外也開始對 UI UX Designer or Product Designer 在 Scrum 的開發環境下,有了另一層的體悟。

【文章目錄】
1. 為什麼不 Waterfall? 為什麼選擇 Scrum?
2. 我們以為我們在跑 Scrum?
3. 那究竟什麼是 Scrum?
4. UI UX Designer 在 Scrum 裡面做什麼?
5. 我從 Scrum 學到什麼?新的挑戰是什麼?
6. 在 Scrum 裡,UIUX Designer 的價值? Product Designer 的價值?

▍1. 為什麼不 Waterfall?為什麼選擇 Scrum?

好好的瀑布式開發,為什麼要走向 Agile ? 為什麼要使用 Scrum 的框架?

起因是我們遇到瓶頸了,過去做專案的工作模式,已經沒辦法因應市場變動靈活調整。

我們打造的是市場尚未有充足競爭對手的產品,且涉足的專業知識超越團隊熟悉的範疇,工作模式分散與破碎,難以在短時間內整合。

再則,團隊也逐漸意識到「構想的產品」,需求與解法都需要經過驗證。

無論在價值主張圖上是多麼簡單的 Gain Generator,多麼顯而易見的 Pain Killer,都需要透過「市場驗證」才可以確定是否值得投入資源打造。

在這個過程中,產品的打磨是一個漫長而不斷的過程。

身為產品的開發人員,我們的思維也需要轉化成「用 1 ~2 個 Sprint 的時間驗證」這個解決方法是否能夠解決問題、是否帶來價值。

而這件事情是誰說了算?使用者。

Free vector the young businessman was admired from anypeople with thump up, business successful concept, cartoon character, vector illustration
Image by jcomp on Freepik

只有當使用者認為有價值時,產品才會有價值。

即使驗證失敗了,也能以正面的角度看待,因為我們只投入了幾個 Sprint 的成本。相對於過去的專案情境,採用瀑布式開發可能會花上大半年的時間,才在最後發現徒勞無功。

▍2. 我們以為我們在跑 scrum?

幸運的是,老闆是最支持團隊轉型為 Agile ,並且相信 Scrum 的框架。

當公司開始改革,曾有一段時間我們按部就班地進行 Scrum 的活動。然而運行了一陣子,我們發現 Scrum 好像哪裡卡住了。

如果只是盲目遵從 Scrum 框架,可能還需要進一步檢視真正的問題在哪裡?

像是我們以為有了 Sprint 的開發週期,但實際上…

  1. UX 的設計 Sprint 跟前後端開發的 Sprint 脫鉤太久,設計走在前面進行迭代,開發才剛開始…
  2. 好像跟之前瀑布式開發差不多?做不完的題目就下一個 Sprint 繼續做?
  3. 團隊溝通品質低落,處於不同時空下進行開發,我們真的是同一個產品團隊嗎?

其實會有這些問題,可能的背後原因是…

  1. 團隊不清楚每一條 User Story 的價值是什麼? 驗收的標準 (A.C.) 是什麼?
  2. 團隊不清楚 Sprint Goal 是什麼?也沒有承諾一定要產出什麼價值。
  3. 團隊不知道為何而戰,只是盡可能地從前一棒交付給後一棒。

▍3.那究竟什麼是 Scrum?

後來我們公司請來了專業的顧問,帶我們重新認識什麼是 Scrum。

起初我們提問:「想請問都怎麼跑 Scrum?」

顧問回覆的大意是:「團隊遇到了什麼問題嗎?因為每間公司的 Scrum 都不一樣,沒有所謂正確的跑法,隨著時間演變,你們會發展出自己一套最適合的方式。」

事實上,如果不講求因應變化的話,Waterfall 就可以滿足需求,沒有必要興師動眾讓大家跑敏捷。在討論 Scrum 之前,可以先理解 Agile 的精神和團隊的本質。

後來理解到 Scrum 是一套框架,可以自定義 Sprint 週期,其中固定的活動可以讓組織專注於交付價值;也理解到 Agile 的意義是讓團隊能夠高效率適應變化並創造價值,且不用依靠某些人才可以啟動;而團隊的意義是一群人為了同一個目標而聚集在一起工作。

Flat scrum task board with hands of team members and color paper stickers group of software developers create work project schedule with sticky notes teamwork development sprint planning concept
Image by redgreystock on Freepik

當我們都認同公司需要一個高效能的團隊,無非是講求效率和品質,以及團隊間的互助合作。

團隊是否高效運作,可以用這五個條件檢視:Focus, Respect, Courage, Openness, Commitment

五個精神缺一不可。沒有 focus,就會是多頭馬車;沒有 repsect,團隊就會不信任彼此;沒有 courage,團隊遇到問題就不敢發聲;沒有 openness,團隊就難以協作;沒有 commitment ,團隊就不會主動積極。

一旦少了其中一個,很有可能就會失衡,也讓所謂的 Scrum 流於形式。

▍4. Designer 在 Scrum 裡面做什麼?

以下以 UI UX Designer 的視角,分享我在 Scrum 裡面還蠻順利的活動,大概可以分為 Sprint 前期、中期與後期。

️🏃‍♀️ Sprint 前期 aka 為了衝刺而準備:

  • Grooming:偶爾發生,通常在 Backlog 題目有較大的改動時啟動。這是一個 Planning 前期的討論環節,此時 Designer 可以先提出影響產品一致性或是連動到其他模組的議題,也可以提前了解使用者的真實情境。
  • Planning:Sprint 的第一天,詳細討論每一條 User Story 和驗收標準 (A.C.)。如果之後發現 A.C. 需要調整,可以隨時和團隊討論修改。在 Planning 結尾,我們會承諾這次可以完成哪些題目,Designer 也可以與RD 夥伴確認開發順序,為自己的設計探索時間留下緩衝,也盡量避免 Block 到他人。

️🏃‍♀️ Sprint 中期 aka 燃燒小宇宙的設計時光:

  • Designing and Prototyping:定義完問題,探索了幾個解決方案後,Designer 製作 Prototype 便是第一個著手進行的設計活動,也是 CP 值最高的活動,做完就可以多方與 PO, RD, QA 討論,或是與潛在使用者進行測試。(像是 BD 夥伴就很適合在這時候加入設計測試!)
  • Daily Standup:每日早上和大家同步進度,此時手上只要有 Prototype 和做好的測試結果也可以分享。PO 也會和大家同步市場的最新消息,Designer 便可以搜集這些片段的資訊,規劃下一步的體驗優化。

️🏃‍♀️ Sprint 後期 aka 檢驗和檢討:

  • Code freeze 時加入 QA:以 Designer 的視角,確認系統的體驗和RD 夥伴們討論的是否一致。這是為了保證產品的使用者體驗,有達到大家期待的標準。
  • 參與 RD 的小型 Demo:其實每一天 RD 夥伴們只要有一些產出,也會錄製影片或是請 Designer 直接過去「玩玩看」。這些小小的交付,都可以幫助雙方檢查是否達到最後的驗收標準 (A.C.)。
  • Retro:提出在 Sprint 的工作時光中有哪些覺得卡卡的地方,同時表達感謝給緊密合作的夥伴。這樣的回顧有效優化團隊的工作方式,也是對彼此的最大的鼓勵,畢竟言語認可有時候比實際成果更能激勵彼此。(我就是時常感被夥伴們感動的人~)

▍5. 我從 scrum 學到什麼?新的挑戰是什麼?

在經歷了數十個 Sprint 後,我比較深刻的體悟是:

「如果你深信迭代是有意義的,那麼完美的設計不存在,也不應該存在。」

「設計的成功不是成功,產品的成功才是團隊的成功,團隊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這一串話,我一直在心中反覆默念。

不需要因為團隊沒有選擇將這次的體驗做到 100 分而感到沮喪,應該要思考的是,我們一起探索了多個方案,權衡了各個方向,考量了時間和資源的最大化,最終同意目前的方案,並且我們都認同之後要再觀察與驗證這個方案是否可行。

最可怕的不是因為只能做到 60 分而感到委屈,最可怕的是不知道一開始的需求是什麼,也不知道為了什麼而做,或是為了什麼而不做。

此外,我也意識到…

交付的過程本身也是一種體驗設計

像是夥伴是否能夠透過第一次的 Prototype 確認這次做的方向?夥伴進到 Figma 是否能有效找到這次的異動範圍?而其他設計夥伴是否能接手這樣的檔案?

文件的溝通也是溝通,不要小看在敏捷迭代下,任何能夠幫助有效溝通的方式。

然而隨著時間過去,新的挑戰來臨,以下就像是天使與魔鬼在拉扯我的想法:

Photo by Rishabh Dharmani on Unsplash
  • 「考慮迭代,而非追求一次完美」:學著在每個迭代中逐步改進,而不是一次追求完美,有助於在時間、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提供價值。
  • 「創造價值,優於做出基本 A.C.」:不僅僅滿足於達到基本驗收標準,而是尋找創造額外價值的機會,有助於將產品體驗往上一層。

作為設計師,我仍然追求將使用者的體驗做到完善,但也思考著如何將體驗的設計切割成能被假設和驗證的的題目,再一步一步做到最好。

(行文至此,希望對這方面有經驗的人,可以與我多多交流思想與作法~)

▍6. UIUX Designer 的價值? Product Designer 的價值?

在一個跑 Scrum 的團隊中,找到自己的施力點是一個隨時需要覺察並且和團隊溝通的事情。

我的角色由獨立守護體驗,逐漸轉變為攜手夥伴,共同提升體驗。從為使用者辯護的律師,變身提倡使用者體驗的牧師。

然而作為 Designer 的價值是什麼?我能為這樣的組織提供什麼服務呢?

除了使用者體驗外,我能不能一同站在前線思考佈局呢?

儘管我的職稱是 UI UX Designer,但始終覺得具備產品策略思維,與產品經理一同思考如何讓客戶更滿意我們的產品,是同時兼顧使用者體驗與創造營收的重要橋樑。

( UIUX Designer 和 Product Designer ,兩者之間所肩負的責任,又是另一個可以反思的題目了 。)

而為了搭起價值的橋樑,目前嘗試突破 B2B 產品對於使用者情境陌生的問題。像是 Designer 可以與前線業務交流,或是埋伏在客戶群組觀察第一手消息,抑或是直接參與業務夥伴的導入教學過程。這些活動做久了,就慢慢能夠長出另一個觸角接收真實的情境。

結語

以上就是行進至第 30 個 Sprint,慢慢找到輸出節奏的反思,也期許未來可以再持續突破,畢竟 UI UX Designer or Product Designer ,都是變化多端的職涯。

👏👏👏 歡迎大家與我交流,或是拍拍手留一點鼓勵

Linkedin: https://www.linkedin.com/in/pei-shan-liu/
Work Mail: shan@3drens.com

--

--

33 | Shan liu | 佩姍

人機互動、科技產業、商業思維。朝著將日常生活轉換為文字,內斂為自己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