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萱十八法

印刷字型怎麼可能融入書寫筆勢呢?這裡記錄了我們設計金萱時的一些想法。

Aresa Lin
10 min readJan 22, 2018

大家好,我是林霞。在 justfont 全力製作年底即將上線的金萱全糖當中⋯⋯這是我在 Medium 的第一篇文章,以後希望可以不定時與大家分享一些心得 : )

開始做字型到現在 20 多年,一直覺得「字型設計師」比起其他設計師而言,好像深居山內的修行者,是出世的。慢慢做、默默做。

可能因為不論做字、寫字,都是很高深的學問。有學問的人反倒不太敢出來講,或者是認為這些堅持不足為外人道(講了你也不懂),所以我們很難得會看到相關工作者出來分享。

其實,低調出世不會有損於大家做好字的心願,但換個角度想,做字這一行對大眾而言相當陌生,終究不是好事。我們 justfont 的精神還是比較強調分享的。也可以說我們選擇不同以往的一條路吧,是行住坐臥的入世,用實際行動讓大家更了解字型設計一筆一劃都有思考、用心。

這一篇就是要講我們在「筆劃」上的想法。

就是一個我們平常討論的畫面

「金萱十八法」這個包裝,有點像武俠小說裡的套路,裡面有「絕招」,名字很酷炫,又好像有點道理。(比如亢龍有悔、飛龍在天⋯⋯)

肢體的走勢、力道應該如何,很難說一個道理出來。這就是為什麼會想到要用一些形容詞來比諭、或甚至說傳達一個套路的重點吧。

字型設計應該也可以用類似的方式來講。詳細的版本如下,這篇我想分享的是一些大原則。

筆勢的理想狀態⋯⋯

大家都應該知道「永字八法」,但可能沒想到:「八法」只是最具代表性的總括,但無法涵蓋漢字所有的筆劃造型。因此日本、中國歷代書法家都嘗試提出更完整的法則。

書法界已經有一套論述,來說明更多筆形、筆勢的「理想狀態」。例如日本欣喜堂的今田欣一先生,在講解「金陵」等字型的筆形設計時,多少會用「獅口」、「竹籜(音:拓)」、「吟蛩(音:瓊)」等等感覺很美的形容詞來傳達筆畫「理想上」看起來該有什麼感覺。

而這些詞彙不是今田先生獨創的。清朝的《漢谿書法通解》與《四庫全書》的〈書法正傳〉⋯⋯等許多討論書法的書籍,都整理過。

印刷體在設計立足點上與書法相當不同。印刷體畢竟高度重視閱讀平穩,書法則更著重於書寫的美感。印刷體融入書寫筆勢不是不可能,但基於印刷功能性的限制,不可能像書法那樣多變。即便如此,我還是覺得有時候可以嘗試去融會一些經典的美感,讓字不只有功能性的一面,也具備漢字的優美。

同事們幫忙下,借書法領域的這些概念,我們一起歸納了一些金萱設計規範中很有代表性的特徵,與大家分享。

(如上,這些是金萱設計時,設計師們會特別注意的點,不一定能被當作中文字型設計的通則。)

基本原理

一、橫與豎:清晰度與易讀性的控制

「功夫,一橫一豎。」——《一代宗師》

不只是功夫,漢字的橫豎也很關鍵,版面的清晰度與文字的易讀性很大部分是看橫豎的。

鷹、酬二字最常作為制定中文字型規格時使用的例字,因為分別是常用字裡橫筆、豎筆最多的代表。

這裡的陣雲、枯藤,是從「橫如千里陣雲,豎如萬歲枯藤」借來的,出自〈筆陣圖〉,相傳是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所寫。原來是形容書法中橫筆、豎筆的氣勢(就留給大家自己想像心中的畫面😂)。

印刷體沒有這種發揮空間(特別是金萱的橫筆、豎筆採用黑體造型),對於橫筆、豎筆的要求,就不在筆畫運動的「筆勢」,而在粗細控制。

以最細的一分糖舉例,橫筆(陣雲)控制在 1000 分之 24–34 個單位之間;豎筆(枯藤)在 1000 分之 30–38 個單位之間。字型產業一般都是用這樣的單位去制定字的規格的。

通常被包夾的筆畫會細一點,輪廓的「主筆」會稍粗一點,這樣設計是為了內文字的清晰度與易讀性著想。雖然談到實際上的分配,設計師還是得相信自己的眼睛去下定論(終究得憑感覺),但總之,不會超過規格限定的筆畫寬度。

二、曲線:鍛造視覺韌性

視覺怎麼會有韌性呢?我覺得有時候平面線條跟實體物品(如金屬刀具)的強韌感是相通的,韌性來自於對比。

例如「撇」、「捺」等以曲線為主的筆畫,就會由兩段彎曲程度不同的線條組成:一段較「硬」(曲度小),另一段較「軟」(曲度大)。如果由兩條一樣的曲線組合在一起,線條容易看起來太過柔軟。

時常跟同事們提到金萱融合明體、黑體,製作上要注意一個層次感:金萱有來自明體、黑體的基因:明體線條來自書法運筆,感覺柔美;黑體比較剛直、硬挺。金萱要怎麼去把兩個看起來衝突的特徵融入進來,是設計很大的挑戰。而融合出一種「視覺韌性」是我們對上面問題的解法。

以這筆而言,外部線條曲度大(較軟);內部線條曲度小(較硬)

三、大筆畫:細節要耐看

許多漢字有明顯的大筆劃,稱為「主筆」。主筆是字的主角,舉例而言:

以漸層表示的就是這個字的主筆(或主筆之一)

身為主角有兩個任務:

  1. 認字是認輪廓的,主筆擔負勾勒輪廓的重擔,有時甚至要稍微粗一點。
  2. 因為很顯眼,輪廓要更細膩,才會好看、甚至耐看。就像音樂會一樣,小提琴首席、女高音的衣服很重要:因為觀眾幾小時的目光會聚焦在上面。尤其現在數位字型時常被真的「放大」檢視、應用,即便是做內文字型,也要把這一點設計好,更別提大標題字型了。

例如「句」的「獅口」、「毛」的「浮鵝」、「題」的「游魚」,都是字裡面非常重要的主筆。這些大筆畫我們會更要求一些細節:

獅口、浮鵝、游魚

一、獅口

(感謝我們 justfont 有才的同事製作了這個動態展示)

要我連想的話,「獅口」⋯⋯獅子張開嘴巴,感覺有威嚴,應該也算是比較有力量的筆畫(除非字型戲路是波提獅,就是另一回事)。曲線可以怎麼帶有這樣的張力呢?

金萱的做法是以直筆入彎勾。起筆、勾筆轉彎處、以及勾筆收尾處,都以直切線處理,僅在中間微微彎曲,這其實也是到前面提到的:軟硬對比所展現的「視覺韌性」。尤其勾筆轉彎之前加入直筆,就如同運筆稍作停頓。停頓的感覺先有了,再進入向上的勾筆,會感覺比較有力道。

圖解金萱在獅口勾的處理方式,僅供參考。

二、浮鵝

例如「毛」中間的大筆畫,看起來很像鵝在游泳。這種筆畫在書法一般叫做「浮鵝勾」。金萱的設計裡,我們特別希望它能展現自然優雅的姿態(就像它「浮鵝」的名稱那樣)。

而「自然優雅」的設計,我想是要帶有曲線的。(大自然很少有直線)「毛」的底部其實是很長的一「橫」。但如果這一橫跟普通的橫筆一樣平直,感覺很死板,就不優雅自然了。

橫線兩端都下了相對的兩組控制點,以管控「鵝的腹部」較豐滿的細微曲線。

以 justfont 設計師下錨點的方式來看:左右兩端轉折都下了相對的兩組控制點,以管控「鵝的腹部」較豐滿的細微曲線。而考慮到金萱是明黑體融合的風格,避免整個大筆畫過於柔軟,我們在尾端勾筆切線以直筆為主,希望能有更俐落的感覺。

三、游魚

我自己覺得這些名詞都滿有畫面的⋯⋯「游魚」指「辵部」向右伸展的樣貌,好像是在游泳的魚那樣,要有衝浪(😂)的動感。

起筆很陡峭,第二部分漸漸平緩,後又揚起,收筆稍寬,並以銳利角度作結,這樣的反差能帶來視覺韌性與快速的感覺。中段基本上是一個橫筆的變化,如同「浮鵝」的處理,仍應保持細微弧度。

總歸來說,尤其金萱一分糖的設計目的是應用在極細的大標題上。既然是大標題,就會被放大檢視。所以我們會比較注重以上舉例筆勢的細節表現。而金萱作為帶有「明體」基因的字體,我們也希望在筆形、筆勢上更融入書寫的生動、柔美。

大家或許會發現我一直提到「細微弧度」😜 這是金萱美感上很重要的元素,所以在修改時會特別去看這些細節。

礙於篇幅,這邊就不把金萱十八法都講出來了。想詳讀的朋友,請到金萱官方網站的「設計細節」暸解更多:

小結:明黑融合風格的層次感

金萱家族設計的初衷,是想探索中文字型「明、黑體融合」的新風格。

明體加黑體,在日本已經是各家字型廠商都有的基本款字體。這種風格,是首次由平面設計師創始的,文字風格創新的起點。

而金萱畢竟是針對中文市場,我們在當初就想嘗試融入傳統漢字的感覺。如同柯熾堅老師提出的「漢字感」,我們特別要求中宮相較緊收、重心較高的設計,並如這篇文章傳達的,儘量在筆畫造型上融入書法的運筆、筆勢。

但明體、黑體融合,還有很多可能性,值得多多探索。以下我再分享兩個字的設計,來舉例我們怎麼拿捏金萱「明黑融合」的風格:

一、及:明折、暗折

書法中也有這樣的分別,能看出提筆的設計一般稱為「明折」,這是很典型的明體設計;暗折則沒有提筆設計,現在的黑體大致上都採取這樣的做法。而金萱的處理原則是這樣:

第一折未接大筆畫,故採黑體暗折以求簡潔;第二折接長撇,是顯眼的主筆,因此納入明體的提筆設計,意在消除過於尖銳的感受。

二、系:「蟠龍」式

蟠龍聽起來很酷炫,實際上,這個部件在字裡面也很吸睛,指「糸」部向上伸展的理想形態。

這個部件本身完全由曲線組成(撇、捺、點)。從黑體的角度來看,這些筆畫通常會做得比較「硬」(曲度小),而明體通常比較「軟」。金萱的設計就是拿捏出一個介在中間的感覺:藉由兩種曲度不同的曲線融合在一起,嘗試塑造出視覺韌性,既有黑體的硬挺,也帶有明體的柔美。

這裡的明、黑體舉例是比較極端的狀況。每種字體處理方式可能略有不同。
關於金萱的設計,還有很多可以說的。如果大家有興趣,歡迎留言告訴我,我會嘗試整理出一些經驗分享出來😊(第一次寫 Medium,還請大家多指教)我的文章也會發佈在我們的「字戀」專頁(同事叫我加這一段,好好笑)只想看到批「閱」,就拍 2 下。覺得有學習,可拍至少 5 下。覺得動容,可以拍 10 下 😂 ⋯⋯之類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