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處與疏離:人際關係的平衡

六澄紙
2 min readSep 15, 2017

我今天看到這篇,覺得他提到的:「公開透明(分享)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還蠻有趣的。

我觀察到自己以前的方針是:盡量追求無限靠近公開透明。

但我發現,這就算和最親密的人進行,也會消耗非常大的時間成本在溝通上。這樣子的溝通卻許多都花費是在處理瑣碎的東西上。當然未來憶起生活的話會有很多時間是在處理這部分,但是分級管理仍然很重要。我們的相處模式似乎還沒有辦法把雙方共同的分級模式確立。

我覺得從兩人相處來說,之前妳說怕很多小事沒分享,以後就慢慢擴大不知道要說什麼了。但是如果那些小事本來就還沒有感受/整理出什麼想說,他還是原料的狀態,我覺得不用刻意特別講出來也沒有關係。

畢竟我們就算住在一起也不可能天天24小時一直在一起然後一直講話。

既然這樣,反過來說,
高品質、時間最少的mysa(用故事結構來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想怎麼做)會是相處時間最短但是強度最高的相處模式。
中等品質但可以拉長時間段的討論和感受想法,則可以讓雙方保持自主性和思考性,同時又能和對方溝通、凝聚共識。
低程度的資訊既然還沒有想到什麼感受、想法可以濃縮成故事模式,那就持續維持感知的開放,等原料慢慢發酵就可以了,並不用太擔心。
我們可以互相相信對方,低程度的資訊可以統合成中等討論、高品質mysa的時候一定會找時間跟對方分享~

時間優先程度可以化成10等並且可以調整結構,目前想到:
1~3是需要mysa
4~6是可以中程慢慢來的議題和感受
7~8是看到資訊覺得有雙方的參考價值

我覺得落實分級管理的概念在這裡使用出來,一定有助於我們更無限貼近追求的幸福。

P.S.
至於原文所說,政府體制到底公開到什麼程度的資訊是好的,我覺得就是在公開透明的規則之下盡量發展透明化,但是把大問題中問題等也分類,進行有意義的公開。

例如我的大學很多無紙化、數位化指標無意義的高,要查影響學生事務的重要公文及原因卻根本沒有來源。這種方式難怪......哈哈哈。

--

--

六澄紙

內心掙扎的混亂嘔吐物聚集地。I hope humans could be treated as they should be. So it always makes me confu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