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勉話題】:掌握職場溝通的高效技巧,與他人建立 #深層聯繫

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溝通的藝術比任何時候都顯得尤為重要。 瞭解如何運用語言的力量來激發你團隊的潛力,是每一位領導者和同事都應該掌握的技能。我根據自己在帶領職場水面劇、戲劇療癒、當導演與教練所用的一些溝通語言,分享給你一些可以運用的溝通語言,幫助你成為一位出色的引導者和激勵者,能夠聽懂、聽到同事的困擾,進而幫助他看見盲點和深入思考。希望對你有所啟發和幫助! 1. 開放式問題(Open-ended questions) 避免使用可以用“是”或“否”來回答的問題,選擇提出開放式問題,如“你覺得這個問題背後可能有哪些深層次的原因?” 引導對方深入思考,自己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和解決方案。 - 2. 反射性聆聽(Reflective Listening) “聽起來,你覺得時間管理是掌控生活的重要方式,但這樣做似乎也帶來了一些壓力。” - 3. 認可(Affirmation) 給予正面的反饋和認可,以增加對方的自信和積極性。例如,當對方分享了自己的脆弱和迷惘時,你可以說:“你做得很好,你越來越能真實面對和接納自己,不再假裝自己什麼都懂什麼都會。” - 4. 總結(Summarization) 討論了多個重要話題後,進行總結是非常必要的。確保彼此雙方對討論事項有相同的理解,並給對方 一個重新評估或調整觀點的機會。這是建立深層次理解和聯繫的關鍵。 - 透過以上技巧,我們可以努力在職場和生活上,創建一個非評判性和支持性的環境,讓人們能夠更自由地探索自己的需求和目標,並找到達成它們的內在動力。

【”嘉“勉話題】:掌握職場溝通的高效技巧,與他人建立 #深層聯繫
【”嘉“勉話題】:掌握職場溝通的高效技巧,與他人建立 #深層聯繫

【”嘉”勉話題-夫妻關係如何維繫?】

愛情、家庭、婚姻、親密關係,從小到大老師沒教的這些事,我們卻無法避免的需要面對這些課題。如何和心愛的人有良好溝通,讓關係甜蜜升溫呢?(請不要翻白眼喔,要有信心,你們的關係是可以改善的!) - 場景 (下班後,老公回到家) 老公:我回來了。 老婆:嗯。我頭好痛喔,今天整天不舒服……. 老公:頭痛不會去看醫生啊,告訴我幹什麼?我又不是醫生! 老婆:你怎麼這麼說話?不跟你說那我可以跟誰說? 於是老公和老婆兩個人就吵起來了,誰也不讓誰。 - 在這個場景裡,老公沒有滿足老婆想要被「關心」的需求,衝突一觸即發…。 或許先生並無惡意,他只是問題解決導向的思考。很多男性都是這樣的思考方式,他們關心別人的方式,是去幫別人指出方向、解決問題。 - 然而,在親密關係哩,重要的不是把別人當做“問題”,而是將其他人視為一個有情緒、有感覺,需要被了解和關懷的對象。現在老婆需要的,只是單純分享自己的感受,感覺到自己被先生關心和愛著,而不是自己被當成是個問題需要被解決。 - 同時,或許先生自己腦子裡也盤繞著一整天在職場的煩惱和不如意,也不知道怎麼跟太太傾訴,以及注意到太太的需要。 - 因此先生和太太都需要學習,溝通彼此真正需要、想要、幫助彼此的溝通型態。 撒個嬌吧!不要在乎誰贏誰輸、誰大誰小,「有權力」和「沒有權力」。溝通總是兩個人互動形塑出來的遊戲規則,沒有對錯,就像跳一場雙人舞,你們可以共同塑造令雙方滿意的舞步。當你達到目標的時候,你們已經是關係中雙贏的最佳拍檔!

【”嘉”勉話題-夫妻關係如何維繫?】
【”嘉”勉話題-夫妻關係如何維繫?】

【”嘉”勉話題】-如何面對父母的期待?

面對父母的期待和壓力,自主性和自我責任是關鍵心理素質。學習對自身的行為、情感和需求負責,不僅能減少對父母不切實際或過度期待的依賴,也能在心理層面緩解父母的擔憂。 父母的價值觀根深蒂固,受到他們自己的成長背景和人生經歷的影響,其實很難被改變。然而我們真的需要他改變嗎?為什麼他有義務要為我們改變呢?也許真正要改變的,是我們期待父母贊成我們、為我們而改變的願望。 - 父母根本就沒有必要也不需要贊同我們的想法,就像我們也不需要去贊成和符合他們的期待。我們要學習的是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讓自己可以養活自己,衣食無虞,不需要讓家人為我們擔心。 然而同時,我們也可以對父母傳遞:「我很在乎你,我希望好好跟你相處,因為愛你,我會願意一直努力。」 經歷過「水面劇」角色交換,揣摩父母的想法和心情之後,有一位民眾曾經分享說:「我比較年輕,我可以比他們更有彈性,我可以想辦法增進我的溝通和說服技巧,去跟家人溝通。透過水面劇的技巧,對我未來的人生、工作還有情感生活,一定也會有很大的幫助,這個逆境剛好可以幫助我去加強我的能力和問題解決策略。」 - 希望各位朋友們,在人生未來的路途上,能夠善用戲劇方法,在創造力和樂趣當中,幫助自己轉換觀點,更有彈性和靈活度,當一個人生的藝術家,創造你想要的精采人生!

【”嘉”勉話題】-如何面對父母的期待?
【”嘉”勉話題】-如何面對父母的期待?

【如何面對父母的期待?轉換觀點,為自己扛責】

面對父母的期待,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團藝術總監張嘉容想告訴你,也許我們不必期待父母的贊同,而是應該學習為自己負責,讓自己的人生,不需要父母擔心。 同樣遭受挫折或壓力,許多人一蹶不振,另外一些人卻可以很快地恢復,甚至感到快樂、幸福。面對壓力,他們有哪些特點呢?能夠感恩,能夠樂觀,擁有希望,能夠給予和行善,能夠擁有好的人際關係,從孤單疏離中擁有解決策略,能夠寬恕和原諒。這個能力就是心理韌性(Psychological Resilience)。擁有高度心理韌性的人,善於用自信、樂觀、勇氣、自律和貫徹力,面對人生的種種挑戰,讓自己脫穎而出。 很多年輕人面對自己的未來,面對父母的期待和自我的期待,卡在中間不知如何是好。 感到十分迷惘衝突。可能想當藝術家卻被迫讀了醫學院,想當電競高手卻被迫去念數學系,想專心念書卻被逼著幫家裡開店賺錢。 透過排練演出一場女兒跟父親的衝突,演父親的夥伴告訴大家說: 「剛剛感受到非常的不知所措,內心波濤洶湧,覺得對女兒很抱歉,但是說不出口,所以才會一直抽煙。其實我並不是對女兒冷漠,只是一個男人的人生中,根本就沒有習慣要跟別人說對不起,我自己卡住了,無所適從!我體驗到角色這樣的心境!」

【如何面對父母的期待?轉換觀點,為自己負責就好】
【如何面對父母的期待?轉換觀點,為自己負責就好】
張嘉容

作家、戲劇編導/戲劇治療、心理諮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