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

Vivian
5 min readMar 23, 2019

--

中庸

什麼是「中」?

沒有見識的人會誤把「中庸」當作「平庸」,沒有哲學修養的人則把「中庸」解釋為折中主義、調和論,他們大多是用西洋人的理論、概念和詞彙來解釋中國人的精神。就好比一個外國科學家走進中國的藝術館,他只能用化學的眼光來觀看青花瓷,雖然可以分析出它的物質材料,知道那些紋樣是用什麼技術描繪出來的,卻看不懂紋樣的寓意,理解不了內在的文化。

我們是中國人,自然更不能用西方人的角度來理解自己的傳統了。而且哲學概念遊移不定,老子講:「道可道,非常道。」孔子也説:「予欲無言。」我們研究中庸思想,不能執着於概念,不要妄想一定要給「中庸」下個最終的定義。

何謂「中庸」?程頤曾解釋説:「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朱熹則説:「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庸,平常也。」從《中庸》本身的論述來看,程頤與朱熹的解釋是準確的。

「中」就是適度,不偏不倚之意。在孔子的思想中,「過」與「不及」是一對矛盾範疇。子貢曾經問孔丘説:子張與子夏這個兩個弟子那個更賢能些?孔丘説子張「太過」,子夏「又不足」。子貢因此問:是否可以説子張更賢能些?孔子卻回答:「過猶不及」。「過」與「不及」一樣,都偏離了「中」的原則,因此它們之間無所謂優劣,或者説同樣低劣。

因此,為了把握住「中」的意思,我們可以使用排除的辦法,把一切不屬於「過」或「不及」的都歸為「中」。「中庸」的「中」就是既不「過」也無「不及」,處於和諧、合適的狀態。

什麼是「庸」?

至於「庸」,程頤説是「不易」,朱熹説是「平常」,這裏的「不易」和「平常」不是靜止不變的意思,而是孔子所説的那種「道不遠人」,意指道統思想是一種人道思想,不是天道、神道或者其他思想。儒家的思想注重的就是人道,體現對人的關懷,儒者關注的是人的社會關係、倫理、政治、道德和教育等等。

孔子與老子的一個區別在於孔丘很少講陰陽五行等天道、玄學方面的東西。老子常講「玄而又玄」的理論,而孔子讀《易》只關心裏面的人道精神,説:「《易》我後其祝卜矣」,「吾求德而已」。這頗似蘇格拉底跟泰勒斯、赫拉克利特等自然哲學家的區別。

孔子與墨子的區別又在於墨子講「天志」、「明鬼」,而孔子直言「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他始終關心的是人道。

由此可知,孔子的儒家精神,堯舜禹的道統始終是把人放在第一位的,以人為本,人事才是道統所關心的重點問題,天道與鬼神都是次要的。因此,《論語·述而》説:「子不語力、亂、神。」

「中庸」的「庸」所具有的第一層意思就是平常的人事,關心現實世界、關心現實生活、關心現實中身邊的人,而不是去迷戀那些古怪的、啟示的、抽象的、神祕的宗教妖魔之事,或者無法進行實踐的形而上幻想。第二層意思就是《中庸》裏説的道統思想就存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是很平常的,只是人們沒有發覺而已。

因此,道統精神的核心思想就是堯舜禹説「允執厥中」,在孔丘和子思那裏稱之為「中庸」。道統精神以人道為主題,觸及到人們的平常生活,它的核心理念就是不偏不倚,不「過」也無「不及」,正好合適、和諧。
中庸思想是天賦的嗎?

關於《中庸》的核心內容,程頤説:「此篇乃孔門傳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於書,以授孟子。」這是把《中庸》當做孔門的「心法」來理解。

對此,顧炎武表示質疑,他在《日知錄·心學》裏説:「《中庸章句》引程子之言曰:‘此篇乃孔門傳授心法。’亦是借用釋氏之言,不可無酌。」顧炎武認為孔丘從來就沒講過什麼心法,心法是佛教的用語。在程頤之前,唐朝的惠能寫出《壇經》,在其中大講心法,傳授「從心」、「順心」的道理,這才影響到了宋代的儒者。

顧炎武認為原始的儒學或者説孔丘本人的儒學不是從「從心」、「順心」説起的,因為「從心」和「順心」是修道的終點而不是起點。孔丘説:「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他自己一直修身到七十歲,才能做到順從自我的內心行動又不逾越禮的界限,沒有「過」和「不及」,能夠隨心所欲,應用自如的到達「中」的境界。可見,中庸是思想應是一種需要修行以達到的境界。

如何通過修身來到達這種從心所欲的境界呢?孔丘的主張是「操心」,就是要修煉自己的內心,培養自己的內心,而不是直接訴求於內心或者順從內心。孔丘説:「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這句話就證明了心和仁並不是統一的,而是能夠互相分離和違背,心有時會違背仁,顏回之所以傑出,就在於他能夠堅持「操心」,使自己的內心長達三個月還不違背仁。孔丘又説:「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批評的就是那些不肯操心的人。

後世的儒學,特別是陸九淵和王陽明的心學則把關係顛倒了過來,以「從心」為起點。認為人心無需操練,本身就是純然優良的,只是被私慾矇蔽了。因此要求人們要「致良知」,去除人慾,迴歸本心,這就不是「操心」而是「求心」了。而且講究的也不再是長久的修行,而是一時的頓悟,顯然這是佛學、禪宗的影響,而非儒學本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