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之戰》最終季:怪獸羅根與李爾王的秘密

--

「大家最愛的另一群HBO失能家族,又酌著紅酒回來了!」

《繼承之戰》於今年年初在一聲重磅消息的槍響下,原先緊鑼密鼓才進入初步宣傳的第四季,瞬間成了影集的最終季。

約莫一個月前,各界的擔憂和惋惜的聲浪沒有停止過,或多或少還是懷疑起華納兄弟探索的高層所給予的「自由空間」,以及影集統籌 Jesse Armstrong所言的如此「一切盡在計畫中」。

過往幾年整整的五季計畫不了了之,卡司頻傳錯愕的情況更讓人感到些許無奈且不安。這樣的虛實交錯,粉絲轉眼成了慌恐中的Shiv和Roman,急著去確認老爸是不是真的賣了這座「繼承之戰」。

《繼承之戰》第四季的裡外,從製作到劇情,都像極了羅根洛伊底下的家族企業,彈指之間的內容買賣,彰顯出媒體世界的瞬息萬變。現實中的探索公司,不小心成了劇中的Gojo公司。(有趣的是,第四季開頭新增出來的畫面當中,就存在著劇中合併出來的串流平台,上面閃出的Logo就像極了我們還在使用中的「HBO GO」。)

如今卻在一次婚禮的震撼彈下,多少讓粉絲鬆了口氣,相信原來一切都還在掌控之中,沒事的。

也許影集真的結束在對的時間點,也許是華納考量效益因素決定效仿網飛「以數字為上」的內容策略,或也許探索公司終於決定HBO不應該再將心力投入在原創IP,因此急著收割影集。沒有人能夠知道。

我們能做的,只有準時收看四週後的完結篇,並做好從此和洛伊家族告別的準備。

多年來橫掃無數座艾美獎和金球獎的影評愛寵《繼承之戰》,犀利的台詞、無懈可擊的演員群和角色,《繼承之戰》無庸置疑確實是近幾年來最優秀的影集!(對,沒錯,遠好過《絕命律師》第五、六季,只是艾美獎的決定還是相當令人錯愕。很可惜今年恐怕薩爾又會再面臨摃龜的命運。)

無論如何,這個爾虞我詐的商戰嘉年華,絕對足以稱得上是HBO最優秀的代表作之一。如果存在某個「榮譽影集榜」的佈告欄,新任總裁Casey Bloys 已經確定會把《繼承之戰》這響亮的名號掛在那面牆上,從此繡入頻道的門面。(當然,這個前提是建立在HBO面臨著上層華納和探索頻道的腥風血雨下,未來還有機會可以存活的狀況下,才多少能夠成立。)

《繼承之戰》以Kendall Roy和父親Logan Roy的「亦父亦敵」作為核心,展開的「商戰一如戰場」,故事中一次次的交易失敗、併購合作失效、借貸危機的表皮,袒露在瞬息萬變的環境當中,撥雲見日撥出種種鞭撻以及殘酷的童年,以及脆弱的尋愛之心。

媒體鉅亨Logan在這個家庭悲劇當中,所扮演的世代「元兇」,展現出來顯而易見的「循環中的暴力」。這一套探討家庭權力關係上的深刻母題,顯然不是什麼世界首創,但執行上卻盡是天才的筆觸。

在Waystar & Royco這家公司中,危機接著危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數以千計舌頭打結的謾罵,以及膚淺的玩笑當中,看似不怎麼重要的細節,卻是影集最強勁的核心馬達。千萬別小看這些漫無目的且遲鈍又尷尬的碎嘴,每句都是很甜蜜(也相當實在,精準又不失寫意)的影集養分,全是遊走在悲劇和喜劇邊緣的肥沃疆土。

公司所面臨的危機,理所當然極富娛樂性,但在處理著這樣過眼雲煙的無數交易,各種衝康的同事以及家人們,談笑間的犀利歡外之餘,漫漫陳舊乏味的數字和商業術語,所代表的也是角色們經歷的黑白人生。只是在這個了無生氣、倦怠抑鬱的媒體環境當中,「壞掉的鏡頭」便成了《繼承之戰》終極的MVP。

影集當中「壞鏡頭」的表現,徹底加倍了場面中「不確定」的尷尬性、場景的荒謬性,每次有另一場「boar on the floor」或是Kendall饒舌的時刻,負責捕捉那份氣氛的凝重感、僵持感的「壞鏡頭」,就是《繼承之戰》最入味的招牌菜。

《繼承之戰》設定本身就是十足的所謂「黑色喜劇」,在這些究極不自然的處境中,淬煉出很「我該不該笑?」的荒唐喜感。這並非頭次見著,連影集監製亞當麥凱不怎麼久以前的《大賣空》都是利用同樣的荒謬性去展現次級房貸危機的事件。

《繼承之戰》的喜劇,不同於隔壁棚同檔的《殺手進城》直接且嗆辣的招牌「黑色幽默」,他的喜劇定居的領域類似於《六呎風雲》(當然,必須先撇除掉費雪家族的超現實元素),其藏匿於不經意的留白與硬核的「局外人幽默」,頻頻帶有「客觀視角」的荒謬性在裡面。

角色們的荒唐舉止、反應快慢的遲疑,所有的殘酷和冷冽盡收在觀眾眼裡,他的幽默持有在觀者的手上、持有在環境手上。

很多人會將《繼承之戰》形容為喜劇更為接地氣、也更自然的《辦公室瘋雲》。當然,這是相當多「多鏡頭情境喜劇」無法做到的理想狀態,倒也不是因為是某種缺陷,而是作品在喜劇的標籤定型下,內容很難在生活化和誇飾之間取得一定的平衡,勢必會有失衡的時候。

硬核的台詞相對來說也是《繼承之戰》的特色,單操作這些台詞也並非易事,影集強得要命的表演當中,不光只有Brian Cox 在訪談中自嘲所謂「愛爾蘭精神」的暴跳如雷、人面獸心,為他本人贏來了金球影帝;飾演Kendall Roy 的 Jeremy Strong那個「我輸了全世界」的心死表演,也為他贏來了兩座艾美獎。

此外,Matthew Macfadyen、Sarah Snook 和Kieran Culkin,甚至戲份不多的 Alexander Skarsgård 都強到出汁,難以想像未來獎季還有任何競爭的空間,入圍的全是自己人。

然而,故事中眾多悲劇性的親子關係、情侶關係縱然都有相當程度的希臘悲劇的韻味,舉例像Roman和Kendall 劇中不斷被嘲弄的「Oedipus」伊底帕斯情結(或,該稱「Oepi-pussy」的心理處境。)然而,Matthew Macfadyen所飾演的Tom卻是我個人最感興趣的角色。

從他整齊、紳士般的外型上來看,他本身就有羅蘭巴特曾在《神話學》當中批判的所謂典型「羅馬人」形象,差的只是羅馬人額頭上但那綹小瀏海。然而,即使他在形象上是如此地虛偽,他卻可能也是洛伊家族最率真(或,最會表達情緒)的角色。

他打從開始就是類似Greg的家庭外的「局外人」定位,也因此兩人都是進入高文化資本的世界的被動性主角,同時也被迫必須在洛伊家族的世界中學習與應變。

這兩位的關係在後面確實存在類似夫妻的形象,也因此很多人喜歡將兩位湊對成情侶,但他們兩人所彰顯的,卻可能剛好跟觀眾預期的相反,如果不意外也將迎來相當悲劇的結局(因為這並不是健康的關係,或該說裡面完全沒有健康的關係。)

Cousin Greg和Tom的關係,以及影集當中羅馬帝王和Sporus「弒妻從閹」的故事比喻,反而更是反映了這整個家庭體系的崩壞,並多少代表了世代和商業結構中的那根棍棒,沒有停止擴散的一天。因為,一如所有洛伊家族的成員狀態,這某方面也是因果移情所導致的結果。

Roman徹底體現出了影集形式上的概念,他複雜的情感地圖就是影集的故事地圖,他的阿諛奉承、裝腔作勢、無理又硬核的喜劇表現(很用力地拿性來說笑),卻在在彰顯出他對親密的恐懼、他對認同的渴望;表面上談的是趕盡殺絕、笑裡藏刀,實則害怕衝突,轉眼成了父親最聽話的乖孩子。

而就否方面來說,這四個孩子(是的,包括康納)都是康納本人在S4第二集末KTV所說的「愛的海綿」,一切的終極動機也是苦求老爸的認同。

媒體很喜歡將這部影集視作是「商界《權力遊戲》」,但就我個人觀察卻遠不止於此,特別在經歷了第二、三季的狀態下,更可以確定這並非蘭尼斯特家族戲劇意味濃厚的腥風血雨所可以比擬的。

《繼承之戰》做得相當漂亮的一點,就在於他無論任何情況都做得相當收斂,即使到了最終季也沒有任何刻意的堆砌、蓄意的儀式性存在,一如影集中的世界般冷冽、迴避情緒,並竭盡所能去杜絕感情。

即使角色談的都是你我可能有聽沒懂的商業術語和金融文化,影集照樣能讓這樣枯燥的數字迷宮牽得活靈活現,吸睛爽口。

「李爾王」和他的弄人小丑們

羅根:「人究竟是什麼?經濟單位。我是巨人,這些人是侏儒,但是加起來就是一個市場。」

「一個人究竟是什麼?個人有價值觀和目標,但是在市場裡運作,婚姻市場,工作市場,金錢市場,理念的市場,諸如此類的。」

保鑣面對這個詭異的論述,回應道「所以什麼都是市場?」

羅根若有似無地答道「我做什麼都有人跟我作對。」

「年頭變了,人心不古。你覺得這一切之後還有什麼嗎?我覺得應該就這樣了,是吧?我們不知道。我們也無法知道。但我也有我的懷疑,我有一些該死的懷疑。」

第四季至今為止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莫過於羅根和保鑣之間的悟世般的談話。在第三集《康納的婚禮》來襲之下的推特熱搜、IMDb滿分的掃蕩下,如今羅根的這一段「悟世之言」倒卻成了相當與眾不同的段落。

必須說,光是這一集的片名就相當幽默,表面上所呈現的話題焦點是「康納的婚禮」,實則被曬在更廣更大的佈局當中,最終落入配角般的慘烈對待。這位美國總統候選人再次成了十足的邊緣角色,呼應了Alan Ruck所飾演的角色康納本尊所備受忽略的人生經歷,處境艱困到甚至在自己所置身的影集當中,也成了文本指涉的諷刺對象。

演員Brian Cox 在第三集首播映後,於影集的專屬 podcast當中表明說他全劇最喜歡的一段,就是他和保鑣柯爾「交心」的橋段,同時也是他的角色羅根洛伊少有的體悟時刻。我想也是基於第三集在前的預示和體悟。

我個人很意外Logan Roy 會有一個類似於《黑道家族》 的Christopher Moltisanti 般的「不尊重」且「隨意」的結尾。

但是,影集這種很後現代的語法(很突然,隆重又隨意)剛好也凸顯出我們身為觀眾對於角色的自覺,證明說戲劇中很有重量的角色也只是人,一如那句「They are only human」。他們其實沒有重量,他們的死不必然重要,就如同我們所存所在,都是一樣的。

類似於《黑道家族》當中對於索波諾家族的矛盾觀感,我們身為觀眾,很常有能力將劇中的「骯髒人」全視作壞人、「不好的人」,就像我們對於位高權重的所謂有錢人,總會帶有持續性的鄙視和怨恨,這無論在何媒介上都存在這樣的表現。電影、音樂、電視劇,我們時常用媒介來表達出我們對高資本的厭惡。

但是,與其反抗自己對於角色的認同,拒絕對角色採取同情或憐惜的舉動,不如加以審視並接受這個錯誤。當我們以「黑白」來看待人,我們身為觀眾確實會比較能夠接受角色的惡形惡狀,因為這個舉動足以讓我們觀眾從「惡」當中區隔開來了。

當我們說服自己說「劇中的人是壞人」,我們就能確保我們保有「好人」的著作權。

《繼承之戰》很常被譽為「現代莎士比亞」。如果真要依循這樣的模式來觀察,〈李爾王〉即為與電視影集最為相近的莎翁作品。

從作品的劇情上來檢視,兩部作品都聚焦在一位權勢威嚇卻病入膏肓的領導人物,同時也都扮演著家族中的父親角色,且故事都圍繞在老爸的「繼承之戰」(有趣的是,Logan Roy也曾經被Roman開玩笑稱作是「Mad king of England」,意即「英格蘭瘋王」。)

李爾本身也不是完人,他體能上多病的限制,以及易怒的性格,讓他很常被貼上「瘋癲」的形象標籤。但即使在這樣的悲劇中,我們也看得見人身為人本質上的缺陷。

《繼承之戰》有相當多〈李爾王〉的模板人物在其中。肯特伯爵想也不用想就是Frank。愛得蒙的狡猾稱得上是Greg。奧本尼公爵和高納里爾則完全是「Tom和 Shiv」的化身。(有趣的是,與艾德蒙同父異母的兄弟艾德加,被污衊而改裝後的姓名剛好也是Tom。)

但是,即使沒有物理上的刀劍相向,這樣的家庭宮鬥卻沒有削弱任何一丁點的戲劇力道。《繼承之戰》裡面什麼李爾王的人物都有,唯獨就是影集中並沒有Cordelia,只有一大群的宦官和李爾王的弄人小丑們。

《繼承之戰》/HBO台美同步熱播中,HBO GO和Catchplay+同步上線。

--

--

The Flower of Spades

經營臉書粉絲專頁「黑桃·花/神經質影痴」。 文章散見《關鍵評論網》《DramaQueen電視迷》《玩具人》《太報》 《風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