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諮商所推甄上榜文(伍)演練技巧

陳杰
Dec 31, 2022

--

112年諮商所推甄上榜文(零)目錄 — 陳杰 — Medium

※版權聲明:通篇文章禁止私自擷取刪改,轉貼至其他平台請附上來源網址。

進入大家最喜歡的諮商演練了(激動的搓手手),

既然大家都想來當諮商師,估計大家都超期待諮商演練(至少我自己是這樣啦,極度熱愛演練)。

但是在演練的時候很容易看到多數人易犯的一些誤區,也想趁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準備諮商演練的。

一、諮商演練準備方法與心態

讀書會除了一起讀書、寫考古題、互相抱團取暖(或一起咒罵這個錄取率)之外,最常見的功能就是一起做諮商演練。

諮商演練至少需要三個人:諮商師扮演者、個案扮演者、觀察員。

注意,兩個人是無法諮商演練的,個案扮演者是無法同時成為觀察者的,位置不同是無法替代的,盡量湊齊三個人再開始。

諮商演練一定要注意的事情是:

不要拿自己的議題當個案!

不要拿自己的議題當個案!

不要拿自己的議題當個案!(重要的事情講三次)

雖然Hills在助人技巧中提到,可以使用個人某些較理想的主題來進行諮商演練(第五版,p.17,Hills甚至有整理出什麼主題是適合的,什麼主題是不適合的),但我個人認為,每個人的議題都是互相連結的,看起來較淺、較適合的議題,背後都極有可能連結著很深很深的議題或創傷。在我們都不是合格助人工作者的情況下,在演練過程中激發出過往創傷,卻又無法好好處理時,可能會造就二次傷害。

因此,我仍然強烈建議用「扮演他人」的方式成為個案。這樣的角色轉換至少是一個防護網,即使引出深層的議題,且因我們經驗不足,而使得個案未有妥善的處理時,亦較不會對扮演者造成傷害。

關於諮商相關的技巧(什麼場構啊、澄清啊、立即性啊、探索階段啊、洞察階段等等)在此不想贅述,建議大家直接去啃Hills的助人技巧(記得要買最新的第五版喔,他每個版本內容都有不小的差異)。反正你考試、上研究所、國考都要用這本書,先買為敬。

助人技巧: 探索、洞察與行動的催化 (第5版) | 個案分析與諮商輔導 | 商品 | 誠品線上 (eslite.com)

我想聊的一樣是較少人會討論的,在沒進研究所、沒有教授、沒有心理師幫看,純同儕間的諮商演練,到底要看什麼,以及該怎麼進步。

我們在諮商演練後的討論,最常見的誤區是:「你(諮商師)沒有對他(個案)做到我(觀察者)覺得好的同理(或接納、詮釋、澄清、立即性……),你應該這樣做……」,或者「我(個案)剛剛覺得你不應該這樣問,你應該這樣問才對……blablabla」

這樣的討論內核事實上是基於觀察者的純主觀個人感受,對諮商師的扮演者沒有任何實質幫助😅這些問題其實就跟加不加香菜、火鍋要不要加芋頭、南北粽大戰一樣沒有意義(想到的都是食物,完蛋了突然好餓)。

但我們都知道,諮商是個永遠不可能結構化的事情。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該如何練習諮商演練呢?

我曾經總結出「黃金四問」,而這樣的黃金四問一直支撐著我到推甄上研究所,我有信心,這個黃金四問應該也能支撐我繼續在助人的道路上走下去。

一、你的治療信念是什麼?(你想在這次諮商使用什麼學派做為基底?)

二、個案怎麼了?(現在使個案卡住的原因是什麼?)

三、你打算怎麼做,幫助個案離開這個困境?

四、你最終要帶著個案去哪裡?

諮商演練前,諮商師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在演練結束後,諮商師再回答完剩下的三個問題。

當諮商師能夠完整回答黃金四問,也就代表諮商師理清楚了他的治療脈絡。在這個時候,觀察員及個案才能順著這個治療脈絡給予建議。

比如,諮商師認為自己是一位短期焦點解決的治療師,當演練結束後,諮商師才能跟個案核對「我剛剛的量尺問句有沒有讓你感覺問題從你的身上分開?」等順著治療脈絡的問題;觀察員才能給出一些「我感覺,你剛剛做量尺問句的原因是想幫個案外化他的問題,而以我觀察員的角色覺得你的量尺問句使用的確有助於問題外化」等建議;個案也能給出一些「這樣的量尺問具的確讓我用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等回饋。

如果忽略治療師的脈絡,純粹以主觀的角度給予回饋,那將純粹是沒有議題的討論。比如,諮商師是短期焦點解決治療、觀察員是精神分析、個案是認知行為,那討論將會變成:「諮商師,我覺得你不該對我用量尺問句耶,你應該跟我用ABCDEF去改變我的錯誤認知,帳樣我才有感覺。」或者「諮商師,你這個地方跟個案核對他的問題幹什麼,你就該直接詮釋他的問題啊,這樣對個案才有幫助。」

我知道每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的治療脈絡或信仰,但是在諮商演練時,我們要學會暫時拋棄自己的治療脈絡,協助諮商師理清楚屬於他的治療脈絡,或者在這樣的脈絡上協助諮商師更進一步。這樣的演練才會是有意義的,也才會使諮商師真正進步。

這也是我喜歡諮商演練的原因,協助他人理清脈絡,可以讓我看見不同於我的治療方法。而由其他人以第二人稱(個案)或第三人稱(觀察員)的眼睛,觀看我的治療脈絡時,也能令我更貼近我心中的治療信念與信仰。

二、個別諮商演練

當你看完上述的文字後,你就會發現,考試時在諮商演練要拿分其實並不困難。

考試的演練我無法教你,這得靠你多多練習、多多演練、多多的找人討論才能進步。

請一定要多留時間給諮商演練,不要進二階後才開始練習,時間一定不夠。

考試的當下一定會緊張,克服緊張最好的方法就是多練習。當練習到一定程度,我們的脈絡將會開始內化,技巧與後設將會更加熟練。

但我能教你的是如何漂亮的回答老師的問題。如同面試技巧篇說的,我也認為諮商演練最能拿分的地方,是最後老師問問題的3分鐘。

老實說,老師喜歡問的問題,基本上都已經涵蓋在黃金四問裡面了。

「個案概念化」不就是個案怎麼了?

「你剛剛做了什麼、剛剛什麼地方做得好/什麼地方做得不好」不就是你的治療脈絡嗎?

「下次諮商你想怎麼做」不就是你接下來要怎麼做/你最終要帶著個案去哪裡?

當你熟悉黃金四問,並且在每次諮商演練時都能快速回答夥伴時,代表你有很強的後設,也對自己的治療脈絡有一定的熟悉。而後設覺察,正是諮商心理師在治療時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三、團體諮商演練

我個人認為,面試的大魔王,就是團體諮商演練。給尚不清楚的朋友介紹一下形式:5–6同學進場,1位假個案。每個同學都能隨時對個案說話,計時20分鐘。諮商演練結束後,每人1分鐘的反思。

我沒有真的考過團體諮商演練(一樣,傳說中會考團體諮商演練的學校都把我刷掉了,嗚嗚嗚),所以上面所說的形式大家做參考就好,詳細還是請大家爬文。

但幸運的是,我在孔心的讀書會體驗過一次,喔那個現場真的是……混亂到一個不行,完全無法想像教授是怎麼打分的。

假設一組5位學生,代表至少有5種治療脈絡在空中亂飄,加上個案自己問題的脈絡,一切都會支離破碎。可能你的話語想導向詮釋,結果一個後現代的搶了你的話頭,嘗試把個案的問題外化,然後再來一個認知行為學派的,開始導正個案的認知……光想到上次讀書會的演練我就頭大,實在是不想再經歷一次🥶

關於這樣的可怕情況,我實在是沒什麼可以特別說的,但還是在這裡分享一個小招,如果脈絡真的亂到使你無法工作,你可以嘗試跟個案說:「剛剛你聽了這麼多的問題,我好奇你對哪個問題最有感覺呢?」這樣可以瞬間將脈絡聚焦在全場都可以工作的地方。

而在團體諮商演練的考試中,保有更強的後設認知就會變的極端重要。既然場上的局面我們無法掌控,那每人1分鐘的反思,就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講出自己的脈絡、講出自己的個案概念化,記得多講一個當出現一堆脈絡時(或者你的脈絡被切斷時),你的感受或感覺是什麼(或你嘗試該怎麼解決這樣局面)。

練習將自己的後設以最精簡但精準的話,在1分鐘內說出來,將會有助於你在這樣的魔王關卡脫穎而出。

p.s.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心輔所推甄大戰時間了,

請允許我工商服務一下,目前有提供幫看推甄書審、諮商演練、模擬面試的服務。

誠如我在文章中所說,我的背景,使得我的推甄幫看備審服務,不適合那些成績夭壽好,年年書卷獎,N個大專生計畫的牛人,也不適合那些長期投身教育、助人工作、輔導工作的勇者。

但如果你跟我一樣,做了一堆雜七雜八的事情,後來突然想考心輔所,然後又想來推甄碰碰運氣的人,那我的幫看推甄備審的服務,應該可以給你一點幫助。

如有需要,歡迎加我的LINE ID:0935979202洽詢。

由於陌生人的LINE容易漏訊息,加完我後請記得敲我,感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