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kai Land NFT基本資料
Yokai Land社群是UnUniFi的Sub-DAO。Yokai Land NFT是一個總數為10,000的NFT項目,預定於4月底預售,該階段將發售3,000隻,初始定價0.08元以太幣。後續發售計畫待官方公告。
- mint date: 四月底
- mint price: 0.08e
- presale volume: 3,000
- total volume: 10,000
什麼是UnUniFi Protocol
UnUniFi是基於Cosmos SDK開發的一個公鏈,目前首個應用是集NFT擔保借款、NFT交易市場,以及自動DeFi為一體的綜合應用。
UnUniFi Protocol項目方背景
UnUniFi項目方的CEO是京都大學經濟學背景,以加密貨幣為論文主題。他是第一個做日圓穩定幣的開發者,在Cosmos上有豐富的開發經驗。其他成員也多來自於京都大學,多以工程師背景為主。核心成員也有豐富的節點營運經驗(nodes as a service),是多國成員的團隊。
UnUniFi希望解決什麼問題
NFT持有者缺乏一個簡單、有效的方式,來將手上的NFT資產活化並創造收益。UnUniFi上的NFT資產活化服務可以讓持有者更容易借到合成資產,還可以透過自動DeFi的服務來簡單創造收益。
UnUniFi的NFT服務如何運作?
UnUniFi NFT服務參考MakerDAO做法,創造CDP(collateral debt position)來提供合成資產的解決方案。
NFT持有人抵押手中的NFT產品,擔保率150%,借出需要的合成資產(例如合成穩定幣)之後,再透過支援的DeFi協議去放貸並賺取收益。NFT擔保期間也會同步進行拍賣,將有眾多競標者出價。當NFT持有者遇到合意的價格時,可以將擔保的NFT賣掉,提前結清合成資產部位。當跌價造成擔保率不足時,也是透過拍賣來完成清算。
UnUniFi透過引入競標者,將市場由原本的借貸雙方(borrower and lender)改為拍賣模型,喜歡該NFT的會成為競標者(bidders),透過其競標價格來估算該NFT價格,並生成合成資產。
如此一來就避免了傳統點對點(peer-to-peer, P2P)需要貸方(lenders)認可該NFT才能促成交易的壞處,整個NFT擔保貸款的成交機率將會上升。
另外,這種模式本質上已經併入NFT拍賣交易市場的服務,所以它可以是NFT擔保借貸平台,也同時是NFT拍賣平台。UnUniFi的用戶可以在掛賣NFT的同時,一邊利用NFT抵押所建立的合成資產來投入DeFi以產生收益,極大化利用自己手上的NFT。
自從UnUniFi測試網上線以來,我們一直在為主網上線做開發。
我們正在開發發行「合成資產(synthetic assets)」的主題。在此背景下,我們提出以NFT作為擔保品(collaterals)來發行合成資產(穩定幣)的新功能。
發行以NFT為抵押的合成資產,代表進入正在升溫的NFT x DeFi領域。
我們決定主要關注NFTFi領域,並朝以下方向發展。
UnUniFi協議將提供去中心化金融(DeFi)平台,它允許用戶創建一個抵押存款部位(collateralized deposit position, CDP)來合成與法幣掛鉤的資產。只要您的NFT被質押為抵押品,將可透過自動DeFi協議來將合成穩定幣生成獎勵。
我們的新使命是「讓所有NFT都有機會使用DeFi」。這個決定是為了提供UnUniFi社區更好的未來。
傳統合成資產的功能不會丟失。相反地,它將被用來實現上述的NFTFi。
NFT面臨的問題
NFT曾經被認為是一種時尚(對某些人來說,它現在仍然是)。NFT是一種用來描繪現實世界物件的一種數位資產,正在全世界逐漸流行。
但隨著大量資金被鎖定在流動性差的NFT當中,愈來愈多人正在尋找在不出售NFT的前提下釋放流動性的方法。
NFT+DeFI的興起
DeFi是去「去中心化金融(decentralized finance)」的縮寫。這是一個概括性術語,用於描述各種旨在顛覆傳統金融的區塊鏈金融應用(blockchain-based financial applications)。DeFi無須依賴中心化金融中介機構(例:經紀(brokerage)、交易所、或者銀行)就能讓用戶可以使用金融服務,它們透過基於智能合約的應用程序來達到這點,這些應用程序建構在基於區塊鏈的平台上。在DeFi上面,愈來愈多的發展令金融服務變得更加順暢,不僅可以交換代幣(tokens),還可以在區塊鏈上實現現有的金融產品(如公司股票)。
「NFT無疑正在成為主流受眾進入DeFi的敲門磚。」Pantera Capital負責人Lauren Stephanian說。「隨著新收藏家在NFT市場上變得更加活躍,他們將尋求通過DeFi機制來利用其NFT資產的新方法。例如抵押貸款(collateralized lending)、碎片化資產(fractionalized assets)、質押(staking)等。
有了UnUniFi,用戶不再需要面對「持有高市值但沒有流動性的NFT」的問題。流動性問題迫使用戶只能等待NFT上漲來賺取資本利得。
UnUniFi協議將向現有加密資產市場引入新的投資方式,藉此擴大NFT市場規模,且區塊鏈原則上是去中心化的。
NFT抵押品清算如何運作
使用CDP發行合成資產,當抵押資產價值跌至警戒線下時將發生結算拍賣(settlement auctions)。換句話說,擔保品將被放上拍賣,並由大眾出價競標。基於上述機制,將引入以下機制來實現「NFT擔保(collateral)」。
抵押品的預標價(pre-bid prices)、競標價(bid prices)以及取消競標(cancellations of those bids)都將成為抵押品價格資訊來源。
- 當用戶抵押NFT來創建CDP時,他們必須在平台上輸入「當清算發生時,願以多少錢標回該NFT」的資訊。
- NFT上架後,大家都可以出價競標。
- 當NFT競標價格下跌,低於臨界價格(limit price)時,強制清算將發生。
- 成功競標者買入NFT,但NFT原始持有者也可以出一個高於現有競標價的價格來買回。最終買方付出計價基礎貨幣(base currency)後即完成清算。
註:若NFT原始持有者不願失去他的NFT,他也可以在拍賣中出價購回。
譯註1:推測在該NFT上架時可選擇計價單位,例如以ETH、BTC等方式計價。
譯註2:第四點原文是 "Either the second highest bidder or the seller in the auction buys NFTs in the base currency to complete the clearing.” 譯者推測UnUniFi應該是使用「次高價密封標(Second-price sealed-bid auction)」投標者在不知道其他人標價的情況下遞出標單,標價最高的人得標,但只需付次高的標價。
關於集合發行NFT擔保品合成資產及合成穩定幣自動DeFi的一站式系統(one-stop system)的消息,我們將陸續公告。
我們將如上所述修改方向,但測試網的空投活動將保持不變。我們仍在尋找測試網參與者。
保持聯繫!
- 在 Twitter 上關注我們:https ://twitter.com/ununifi
- 加入 Discord 上的對話:https ://discord.gg/gxEkFyu5rn
- 查看我們的代碼:https ://github.com/UnUniFi
免責聲明:此內容僅供參考,不應被視為法律、商業、投資或稅務建議。您應該就這些事項諮詢您自己的顧問。對任何證券或數字資產的引用僅用於說明目的,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提供投資諮詢服務的要約。此外,本內容並非針對或旨在供任何投資者或潛在投資者使用,並且在任何情況下均不得在做出投資決定時依賴。
資金管理系列文章主要探討交易時的風險控管以及獲利問題,包含加碼方法、停損設定、投入單位數等基本要件。我這邊仍然主要參考《交易聖經》,並非100%原創,只是把內文提及的方法用我理解的方式寫下來,重整一下思路,並視情況用台股期貨當作例子,以確保我這塊的理解足以做到深入淺出,讓大家也能夠吸收。
資金管理系列文將會先介紹基本知識,接著講解七種資金管理方法,最後會比較七種方法的優劣及適用情境。
資金管理的目的包含生存及厚利
1. 生存:確保自己能夠避免破產
2. 厚利:初步獲利之後能夠加碼下注以放大利潤
基本的概念就是希望能在賠錢的時候少交易、賺錢的時候多交易。開頭必須學習兩個精神相反的押注策略,馬丁格爾策略與反馬丁格爾策略,以及不對稱公式。
馬丁格爾策略
當賠錢時加倍押注,賺錢時維持或減少押注。
這種策略在賭桌後期有機會讓人一趟翻本,但前提是自己有足夠多的銀彈。這種「輸愈多押愈多」的方式有很高機率導致破產,因為多數人銀彈不足,但現實中卻有不少人採用。
很多人在第一筆投入停損出場後,因為希望把損失金額贏回來,會選擇在第二次進場時把部位放大成兩倍。這種惦記過去失敗而想找回場子的想法其實就是馬丁格爾策略的忠實體現。它很符合人性,也是菜雞們不知不覺就會用的方法,但這種做法壓根就沒有考量風險控管問題,必須避免。
反馬丁格爾策略
當賠錢時減少押注,賺錢時維持或加倍押注。
簡單來說就是:「贏要衝,輸要縮。」的精神體現。這種策略同時符合上述我們希望達成的「生存」及「厚利」兩大目標,因此是好的策略。
這邊稍微題外話一下,我們在加密貨幣常用一種「網格交易」策略,投資人透過設定一個價格帶,當貨幣價格下行時分批承接、價格上行時分批賣出,以創造額外收益。這種方法其實違反了反馬丁格爾策略的精神,貨幣價格跑出設定價格帶時將造成巨大損失,因此我自己在操作加密貨幣時並不喜歡做網格交易。
不對稱公式的觀念
這邊討論的是盈虧百分比對整體投資組合的貢獻率問題。不對稱公式是指:
需要獲利率=〔1/(1-虧損率)〕-1
不對稱公式的計算公式可以忘記,但觀念必須要帶走。它的意義是,當蒙受損失後,需要更高的獲利率才能讓投資組合回到原始的水準。
不對稱公式的觀念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一個合理的停損範圍。如果停損抓50%,那麼在虧損後下一筆在歐印後還必須達成100%獲利率才能回本,這種做法顯然不太現實。
一般狀況下,停損空間大概抓在投資組合總值的10%甚至更低會是比較合理的選擇,因為此時的不對稱關係並不明顯。當然這沒有最佳解,主要還是看自己如何權衡虧損容忍度和不對稱公式之間的關係。
下一篇我們會討論七種常見的資金管理策略,唯一需留意的是它們都符合反馬丁格爾策略的基本精神。
我在剛入行時做的是買方的外匯和利率分析師工作,而且我除了分析之外還必須操作一個獨立的投資組合帳戶,這樣同時接觸分析和交易的經驗給了我蠻多反思各種問題的機會。
每當工作疲勞,或者交易上受挫時,逛誠品總是可以讓我放鬆。經濟與財金區域一直都是我最愛走的區域,我總是好奇現在市場上熱銷哪些投資書籍,也常常懷抱惡趣味,看其他客戶最常捧起哪些主題的投資書籍。我在那個區域起碼會待半小時以上,甚至耗費整個下午的時間把一本書讀完,滿滿的客家精神在我身上嶄露無遺。
俗話說,在金融市場打滾的多數人都是輸家,也就是韭菜遍地長。如果這個假說成立,那我想從我在誠品觀察的現象來探討多數人在韭菜階段常踩的雷有哪些。我不想以一種居高臨下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因為這無濟於事且容易模糊焦點。我只想分享一下我所看到的、聽到的,以及我自己也曾經犯的錯誤。
我透過長久的觀察發現,在誠品投資區的客戶最多捧起的書是關於技術分析,其次是關於如何抓到飆股的財報分析,第三是關於交易心態的書籍。其中前兩項占比最大,也就是多數人都渴望透過「預測」來賺錢,但我合理猜測多數人都沒辦法真正透過準確預測來獲利,包含我在內。
交易困難的點在於,不管用技術分析還是基本面分析,中間永遠卡在一個價格的調節因子上。
「我分析得到某結論,但價格已反應。」
利多不漲、利空不跌的例子屢見不鮮,尷尬的是我們必須在事後才得以驗證這點。已反應這甚至已經變成PTT鄉民的一個廢梗。所以在透過預測做交易失敗過後,大家開始捧起交易心態的書來看。或者也有另一種人,常聽到「贏家與輸家的差別在於心態」的這種說法,所以也流連在交易心態書籍區。
我認為贏家與輸家的差異並不是預測能力的差別。雖然業內多個前輩曾告訴我:「如果認為預測的把握度高,你應該要勇於放大自己的部位。」但我至今依然不同意這種說法。
關於贏家與輸家的差異,我比較認同Brent Penfold的《交易聖經》中的觀點。裡面提到贏家與輸家的差別其實有三個,包含交易方法、資金管理、交易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