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iver》 — 一本青少年必讀的未來世界幻想小說

David Hsu 徐宏義
8 min readAug 24, 2017

--

《The Giver》是名作家 Lois Lowry 在1993年寫的一本小說,它得到1994年的Newbery Award。Newbery Award又叫Newbery Medal(紐伯利獎章),由美國圖書館兒童服務協會(Association for Library Service to Children)頒發,獎勵每年他們選中對美國兒童文學最有貢獻的作品,這是一項非常重要而且有公信力的文學獎章。《The Giver》 自出版以來,特別是得獎之後,一直是兒童及青少年必讀書單上的頭幾名,幾乎所有美國的中小學生都讀過這本書。

讓我們簡單談一下這本小說的內容:《The Giver》主要的對象是兒童與青少年,但許多成人讀起來也津津有味。談論它的內容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一個名詞,叫Utopia(烏托邦)。Utopia 這個字來自希臘文οὐ(「不」或「沒」)及 τόπος(「地方」),因此Utopia 字面上的意思是「沒有的地方」,涵義則是 「不存在的地方」,我們現在用Utopia 來指一個理想或夢想中的好地方。

《Utopia》也是十五世紀英國社會及政治哲學家Sir Thomas More(1478–1535)在1516年出版的社會政治諷刺小說的書名,Sir Thomas More在書上描繪一個虛構的南美洲大西洋上的島國,在這個小島上,人們過著快樂、滿足,無憂無慮的生活,享受著完美的政治、法律、及社會體系。這是在西方,東方也不乏相同的夢想。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描述了類似的理想之鄉的概念,莊子的無何有之鄉或無何有之宮則表達了虛空無有之境,是一種心靈上超脫塵世的自由境界。

由烏托邦的概念衍生的另一個字叫做Dystopia,意思是「反烏托邦」,由字源上說,意思是「不好的地方」,因此Dystopia 指的是和烏托邦的理想社會相反的社群。這是一個惡劣的,令人懼怕的,反人性的,奴役的,集權的,控制的,災難性的社會。

許多描述未來社會的小說,如George Orwell的 《Nineteen Eighty-Four (1984)》,Aldous Huxley 的《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美國作家Ray Douglas Bradbury 的《Fahrenheit 451》(1953年出版)以及H. G. Wells 的《時間機器》(Time Machine,1958年出版),還有 Suzanne Collins 膾炙人口的《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 Trilogy, 2008–2010年),都屬 Dystopia 小說之列。

Dystopia 文學作品的存在,常是利用作品中描述的政治、社會、道德、倫理、科學、經濟、環境等失序的狀態,提醒世人不要掉到陷阱裏,成為一個反烏托邦的社會或國家。

《The Giver》所描寫的,就是一個極端集權,沒有人性的反烏托邦世界。故事的背景是一個沒有季節變遷,沒有音樂,沒有顏色,沒有情感,無愛無恨,沒有自由意志,也沒有任何趣味的社會。忌妒、羨慕、痛苦、煩惱、憤怒、生氣以及任何喜、怒、哀、樂等所有的情緒,在這個社會裏完全不存在。親情,友情,或者任何七情六慾在這個社會是不被允許的,連親生嬰兒的基因都被改造,這樣孩子和父母之間就不再有血統或生物上的任何牽連。

在這個社會裏,所有的人都生活在「社區」(Community)裏,所有的公民對過去沒有任何的記憶,也都受到高度的「照顧」(應該說是「控制」),任何人不需要自己找工作,也沒有選擇職業的自由,政府或者大老們會分配工作給每一個人。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11歲的男孩子Jonas,他就住在這個社區裏,Jonas的父親是一位 Nurturer(撫養者),他的工作是撫養照顧幼兒。在他工作的育兒中心裏,有一位嬰兒叫 Gabriel,他的成長有些問題。於是 Jonas 的父親就把他帶回家照顧。Jonas 和 Gabriel 處得很好,他們共同點是都有著淺色的眼睛。

Jonas 已經快要12歲了,到時會有一個儀式,每一位12歲的孩子都會被大老配給一份工作,這個叫做 Ceremony of Twelve 的年度儀式那一天,所有12歲的小孩都上台,大老開始一個個宣佈給他們的工作是什麼,有人被分配去照顧老人,有人被配到休閒中心去工作,大老卻跳過Jonas,沒有給他工作。

Jonas 覺得很奇怪,為什麼獨獨他沒有工作?典禮結束後,大老才對他說,沒有宣佈他的工作,因為他們選中了 Jonas 做一個非常特別的工作:「記憶的接受者」(Receiver of Memory),他必須接受已經垂垂老矣的上一任記憶接受者的訓練。

這位掌管社會群體記憶的老者和Jonas及Gabriel一樣,也都有著淺色的眼睛。他記得所有族群的歷史,這包括戰爭,飢餓等等不好的記憶。他也記得包括過聖誕節,唱歌,音樂,滑雪,坐雪橇等愉快的記憶。

還記得我說過嗎?社區裏所有的人都是沒有記憶的,因為大老們認為唯有拿走大家的記憶,他們才有辦法控制人民,維持他們要的一致性(他們叫這個做Sameness)。記憶者是社區唯一有記憶的人,現在,Jonas 就快就要得到真傳,挑起擔任記憶者的重要工作。記憶老者要Jonas叫他做The Giver(給予者),因為他就是要把群體記憶交付給Jonas的人。

給予者開始把過去的記憶傳承給Jonas之後,他整個人都驚呆了。因為原來的他和社區裏所有的人一樣,對過去是沒有任何記憶的。但是Jonas現在知道,山丘被皚皚的白雪蓋住是什麼樣景色,坐著雪橇由山丘高處往下滑是怎麼樣的快樂。一旦體驗到這種感覺,他再也回不到過去的生活了。

另一方面,Jonas 經由給予者,也開始獲知,原來那些老的,生病的嬰兒,以及身體有問題的人,以前他們都以為這些人會被長老們「釋出」(Release)或流放到社區之外,一個他們叫做「其他地方」(Elsewhere)的「化外之區」去。但這只是個大謊言,其實他們是都被偷偷的處決掉了。原來,所謂「釋出」其實是謀殺的一個文明說辭而已。

Jonas 發現他的父親在他擔任撫養者的角色中,親手殺死了一對長得一模一樣的雙胞胎的其中一個,因為國家的規定就是長相相同的人不被允許。 Jonas 現在知道,他的父親是個謀殺者,這就是他的工作。Jonas現在擔心,Gabriel 不久之後也會遭到毒手。

The Giver 告訴Jonas,社區的人如果沒有記憶,他們無法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於是,他們倆共同決定要把社區過去的記憶傳承給社區裏的每一個人。怎麼做呢?唯一的辦法就是 Jonas 逃離社區。這樣做的時候,The Giver 傳授給Jonas 的記憶就會回流到社區每一個人身上。

Jonas 當下下定決新藥離開社區,他要The Giver和他一起走,但老者說,他必須留下來幫助社區的人,因為當他們有了記憶,如果沒有人幫助他們處理好自己的記憶,他們恐怕會傷害到自己。最後,Jonas決定帶著 Gabriel 一起逃走。The Giver 想了一個辦法,他放出消息說 Jonas 可能在河裏溺水,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導到在河中搜尋。

就在這時候,Jonas 和 Gabriel 已經往逃往邊界逃,但是他們的逃亡過程充滿了危險,當他們逃到了邊界時,幾乎被凍斃或餓死,結果 Jonas 發現在山頂有一張雪橇等在那裏,他和Gabriel 乘著雪橇由山上往下滑,遠遠的他們好像看到一個房子,裏面點著各種顏色的燈光,充滿著愛,溫暖,以及聖誕樹,… 還有他這輩子第一次聽到的音樂。

這本書就在這裏結尾,作者留了一個未完的故事。《The Giver》是這一套四本小說(Quartet)的第一本,第二本叫《Gathering Blue》,第三本叫《Messenger》,第四本叫《Son》。每一本書都充滿了Lois Lowry 的個人風格,她的文字洗鍊、簡單,卻又富有詩意,在描述大起大落、混亂的場景時,她的文字還是很安靜,不會張牙舞爪,大聲喧嚷。像這樣極富安靜力量的文字,只有在某些好的文學作品才可以學得到,是英語的教科書、參考書,或任何學語言機構編纂的教材的文字遠遠不能企及的,無怪乎許多美國的中學把《The Giver》列在必讀的書單內,沒有別的理由,因為這是學習英文閱讀及寫作絕佳的材料。

****

徐宏義老師研究發展及規劃,羅曼如老師指導的

英文小說閱讀飛躍進步班 (第一期)

讀本: 《The Giver》

小說介紹: < The Giver — 一本青少年必讀的未來世界幻想小說>

課程詳情 : http://bit.ly/Hsu_englishclass1

課程報名:http://bit.ly/edux2017-18reg

--

--

David Hsu 徐宏義

美國EDUx教育基金會創辦人。致力研究天才教育與腦神經科學。他認為錯誤的教育方式,抹煞許多具資優潛質的小孩,因此他最大的使命是推動包括腦力訓練與數位科技在內的新的教育方式 (New Ways of Learning)。他並且推動將一流的教育帶到偏遠弱勢的地區與族群。他的心願是以改變教育來改變世界。edux.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