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內向者特質的人,真的很難訓練口說能力,用外語建立社交圈嗎?

--

學外語,最難的是練出一口流利的口說。

學習外語,最難的是練出一口流利的口說。

你會不會也很想去參加台日活動認識新朋友,但是想到要在一大群人中進行講日文的社交活動,就不知所措而取消這個念頭?
你是不是也很羨慕個性外向的人,因為容易融入人群,語言能力成長速度很快,你也想和她/他一樣,可是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外向的人,不知道該怎麼做?

談到外語學習,大家一般都會覺得外向者比較容易進步。因為外向者喜歡和人群相處、喜歡主動表達等特質,會有較多的外語使用機會,因此容易進步。

相較之下,內向者比較喜歡傾聽、獨處、思考,這些特質聽起來,似乎是走入人群裡練習口說的阻力?

⼼理學家卡爾.榮格說:「世界上既沒有完全內向的⼈,亦沒有絕對外向的 ⼈。」內向與外向就像在光譜兩端,每個人的落點比較像是⼀段區間且會因環境、際遇⽽變動。也就是說⼀個⼈的內向或外向程度是可以伸縮的,不過,變動幅度並不會過⼤。

我認為即使有內向者特質,也能找到自己舒適的社交方式,學習使用語言和他人建立連結。讓我跟你分享我的日文聽力和口說的學習過程,希望能給你一些學習的靈感。

我和很多因為喜愛日本旅遊、偶像團體、動漫、日劇,所以學日文的人不一樣。我是因為18歲考進日文系,一開始只把日文當成一個學科。大一的時候,不管多努力的讀書,隔天的小考都考不好,聽解考試也幾乎都沒有超過60分,自認為自己跟日文無緣,我曾經主動找班導師諮詢,想了解我這樣的狀態是不是正常的,還有如果我想考轉系或者休學,她有什麼建議。

這就是我與日文相遇的開始。
對日文沒有親近感,再加上我有「內向者」特質,我非常清楚害怕說日文的感覺。

我永遠記得我在大四下學期,剛前往日本交換留學的時候…

考過日檢N1≠日文聽力、口說流利

到日本生活以後,我才真正體悟到日檢1級和我的日文聽力、口說能力沒有任何關係

大三的時候,覺得到日本交換留學將是我人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海外生活的機會,我立志要考上日本交換留學。一方面,也想確認,對日本和日文沒有特別喜好的我,如果到日本實際生活,會不會有所轉變?

為了在交換留學甄選過程,更有競爭力,我大三開始奮發圖強,拼命學習,希望能讓在校成績好一點。
為了填自願時,也能填選只限定招收日檢1級通過的交換學生的日本姊妹校,我努力的在大四上學期考到日檢1級。
為了能省下日本交換留學的生活費,我拼命的準備日本交流協會的獎學金,也成功拿到了。

聽起來很認真,日文能力應該很好…。

但是,我永遠記得2009年3月30日從台灣抵達沖繩的那一天。學校安排了日本學生陪同我們交換生到學校附近的宿舍。他跟我說話的時候,我都聽不太懂,只能用笑容帶過。

當他準備離開的時候,他好像是說了他會去學校的國際交流中心,等一下也可以過去和大家認識認識。

然後…我想告訴他:「好啊,我等一下簡單整理一下就過去,我也想認識大家。」
可是,我竟然支支吾吾的,說不出任何話來。當下真的覺得很受挫

那位日本學生剛從韓國交換留學回來,也許是因為這樣,他能同理我無法用日文表達的感受。他笑著說:「沒關係沒關係,慢慢來,你才剛到日本第一天,努力的話,十個月後會很不一樣的。

到日本以後,才發現我的日文聽力和口說都比其他同期亞洲交換留學生還要差。還有一次,大家在居酒屋的時候,韓國交換留學生在我說完話以後,對我說:「你不是日文系嗎,還考過日檢1級了吧?你的日文怎麼會這麼差。

那個當下,我除了感到丟臉之外,還覺得被狠狠的羞辱了。
對,我是日文系,還考過日檢1級,但我就是聽不太懂日本人說話,我也常常無法說出完整的句子

多元嘗試,找尋適合自己社交方式

我開始多元嘗試,去探索各類型社交場合中,我在用外語表達時的舒適度

除了日文聽力和口說很差之外,我也很害怕跟不熟的人說話
我常看著其他比我外向的留學生,很容易融入人群,和大家打成一片,老實說我都莫名的焦慮。我害怕大家都在進步的時候,只有我的外語能力還停在原地。

如果再繼續這樣「內向」下去,這十個月的交換留學生活結束後,我能進步的幅度會很有限。為了把這十個月的交換留學生活「效果最大化」,我開始逼迫自己當「Yes Man」

「Yes Man」是金凱瑞主演的一部電影。講述一位叫Carl的上班族,自從被女友甩了以後,對生活抱持著消極的態度,也不願對任何人敞開心胸。直到他被朋友拉去參加一個講座,講師逼迫他接下來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回答「Yes」取代「No」。
Carl開始回答「Yes」之後的人生,真的變得非常不同…。
我很感謝親愛的某位高中朋友。當年,就是她聽了我的擔心以後,告訴我這部電影,鼓勵我搞不好可以試試當個「Yes Man」,訓練自己的社交能力。
「Yes Man」劇照。左邊就是被講師逼迫要回答「Yes」的主角Carl。Carl抗拒的樣子,跟我逼迫自己答應所有社交活動時的心境好像(笑)。

本來在台灣不喜歡參加多人聚會的我,對於每一場邀約,我都說「Yes」。回答了「Yes」以後,雖然我的人生沒有金凱瑞的那麼離奇精彩,但因為回答了「Yes」,我才能在各種社交場合裡探索,從中感受自己在用外語表達時的不適或舒適

以下是在三種常有的社交場合中,我對自己的觀察。

  1. 一大群人的社交場合:
    ①通常話題都是「閒聊」類型,我個人覺得「閒聊」的時候,很需要再加上幽默感,才能讓別人對自己的好感度提升,想再繼續跟你對話。不太會有人想要「正經」的閒聊。對日文口說還很弱的我來說,一句話常常說不好了,更何況要表達出幽默感。
    ②通常周圍的聲音很多,對本身聽力就弱的我,很容易因為聽不懂→不知道能回答什麼,無法給予太多回應→對方覺得我不好聊天→結束對話
    ③一群人聊天時,即使我很想接話,但害怕不知道說出來以後,大家聽不聽得懂、會有什麼反應,讓我很容易在想著要怎麼說的時候,大家就進到下一個話題了
    ①、②、③經過幾次循環之後,我又變成一個安靜的人
  2. 一對一的社交場合:
    ①口說和聽力還不熟練的時候,一對一聊天的話,我很容易全身變得緊繃,因為需要「用力」的張開耳多、腦袋、嘴巴,啟動日文模式:理解對方的日文(包含語氣)→想想自己要說什麼→日文怎麼說
    而且大概是因為身體不自覺得緊繃,很常一對一的聊天結束後,我發現全身是悶汗(糗)。
    ②不過,和一大群人的社交場合相比之下,我比較不會擔心自己說完話以後,大家的反應。也可能是因為一對一的聊天,如果對話之間有「不知道要說什麼」的空白時間出現,會讓我覺得尷尬,所以會迫使自己產生「想到什麼能說的,都先說出來」的心情
    ③我覺得特別是在一對一的聊天場合,要當一個會讓人想再跟你聊天的談話對象,除了傾聽能力之外,還很需要訓練「提問力」
    否則如果對方也是一位比較不擅長聊天的人,為了要填補對話之間的空白時間,容易變成一直說自己的事情,如此一來,對方可能會覺得無趣。
    (不過當時我好像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提問力」的自我訓練,是我在2013年去日本工作以後,才開始學習的)
  3. 四個人以內的社交場合:
    是當時還在磨練自己日文口說和聽力的階段時,最喜歡的聊天方式。對我而言,有以下幾個優點。
    ①因為還有其他人在,比較容易大家輪流說話,讓我不會擔心對話中有空白時間出現,也比較不會擔心講話的時間點抓得不對。
    ②四個人以內聊天時,大家會比較容易聊得很深入。聊起來了以後,大家說日文的速度也會提升,也能成為磨練日文聽力的好機會
    ③常常一個話題中,大家會有正反面的意見,或者其他延伸出來的想法。我可以從大家的語言表達中,學習各種描述自己意見的日文句型或者語氣

做了一段時間的「Yes Man」之後,我發現自己在三種社交場合中的舒適度分別排序為:四個人以內的社交場合>一對一的社交場合>一大群人的社交場合

如何運用內向者特質,練習日文聽力和口說,並建立自己的社交圈

了解自己特質之後,我開始用我會感到舒適的方式,練習日文口說。

當「Yes Man」的探索過程中,除了找到自己舒適的社交模式之外,我也比較理解自己有幾項非常明顯的內向者特質我摸索如何運用這些特質,有效幫助我磨練日文口說和聽力。

我的內向者特質1: 比起單純的閒聊,我喜歡了解他人價值觀和想法,或者探討比較深入的議題,對我來說是更「有意義」的對話。

我的運用方法:在談論深入的話題時,會需要較多層次的邏輯去描述自己的想法。對方也會因為要表達比較多層次的想法,用到的單字和句型也會比較豐富。這會比在閒聊時的短句子,更能訓練自己的口說和聽力
(有沒有意義是看每一個人的價值觀。通常是符合自己的價值觀,或者感興趣的話題,就會覺得是 「有意義」的話題。能感到「有意義」,就比較容易投入在其中,並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的內向者特質2:比起多人數的社交場合,我喜歡少人數的社交活動

我的運用方法:我認知到自己不擅長在多人數的社交場合中,建立人際關係。但我可以積極投入少人數的社交活動,反而因為容易聊比較深入的話題,而和人建立深厚的友誼。後來,我就比較不會盲目的羨慕外向的人能有充足的精力一直在大型聚會中認識很多人。

我的內向者特質3:進行社交活動後,必須要獨處一段時間。對比外向者的充電方式:「喜歡參加各種活動、喜歡和人群相處」;我的充電方式:「獨處,可能是閱讀,或者用文字留下一些思考和內省」

我的運用方法:把獨處時間的思考,用文字留下紀錄,以及自己的觀察。要熟悉一項外語,除了需要大量的「輸入」,還要配合大量的「輸出」才會進步。
但「輸出」不僅限於口說,「寫出來」也是一種輸出
用文字表達的特點是,能有充足的時間確認單字或句型,選擇用自己覺得最適合的表達方式寫出來。口說對話的時候,有時候一句話還沒能講完,聽者就會幫你接話。但用文字表達時,就必須是一個完整的句子
我會在Facebook上,用日文寫下自己的感受或想說的話。有時候朋友讀了以後,會留言給我,或者下次見面時,也可能會聊到,很自然地又變成一個話題。

以上這些是我摸索如何運用自己的內向者特質,讓日文聽力和口說也能在我和他人建立連結的同時有所提升

十個月後,我的成長和收穫

因為多元嘗試,我更理解自己,讓自己能有效的成長,且獲得寶貴的跨國友誼

我沒有任何能數據化的資料,跟大家分享我十個月後的成長。

但有一件事情,讓我知道我的日文技能,已經開始能運用在工作上。
而另一個,是我人生中很特別的收穫。

1.交換留學生活結束後,我回到台灣的學校,辦完學分互抵之後,就畢業了。剛畢業的時候,做了幾期的百貨業日本展的日文工讀生。其中一次,因為有一家日本廠商的日籍老闆和主管,喜歡親自拿著產品向客人介紹和互動,所以展場負責安排日文工讀生的姐姐,把我調動到那個廠商的攤位。

她說,我的日文能力是她覺得可以和日本主管們溝通,也能幫忙日籍主管們和台灣客人互動時,進行口譯和銷售。

雖然現在回頭看,覺得那時候自己的日文能力其實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因為我知道自己去交換留學前的日文程度,而過了十個月以後,我的口說和聽力竟然已經能被信任,去完成相較困難的工作。我當下真的很開心,這十個月來的努力,所帶來的成長,應該可以說一切都值得了吧!

2.在沖繩生活的這十個月中,交到了幾位好朋友,她們是每次我回沖繩本島,或者她們來台灣玩,都會約出來見面,到現在仍然保持連絡的好朋友語言的本質,就是要和他人產生連結透過日文,人生有了幾位能無所不談的日本好朋友,對我來說還是很不可思議。也因為這樣,我更有動力繼續精進日文,因為我希望不管幾年後,不管我們在什麼樣的人生階段,我們還是能透過日文,分享各自的觀點和感受。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因為內向特質,而認為自己無法有效練習口說,或使用外語交到朋友,希望我的經驗能為你帶來靈感。

噢對了,千萬不要像我當年一樣,盲目的羨慕有外向者特質的人。這世界上有內向者特質的人並非少數,而且這些人很多也跟你和我一樣,會因為與人建立深厚的友誼而感到開心的! 勇敢的用你的外語,去開創自己的跨國社交圈吧!

--

--

日文職場力鍛造所

我是Erin. 18歲陰錯陽差在日文系開始學50音。 曾赴日本當社畜。 在各種日文工作中,鍛鍊靈魂抽離,肉體安座衝突中的高彈性EQ。 目前擔任對應日本Toyota集團業務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