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在 BizPro 台大商學研究社的那些事 — Junior

賴澤霖
10 min readFeb 21, 2023

--

BizPro 台大商學研究社透過系統性的課程和專案,幫助多元背景的台大學生培養商業基礎,並期許成員帶著商業能力在各自領域創造改變社會的力量。

在 BizPro 的第一學期為 Junior、第二學期成為 Senior,最終成為 Alumni 持續活躍於 BizPro 社群。

Junior 時期以學習為重心,透過高強度課程與專案訓練商業思維邏輯,獲得陡峭的學習曲線。Senior 時期需要連結 Alumni 社群並協助 Junior 成長。同時透過 Senior Project 與 Senior Course 持續學習。

Alumni 藉由擔任課程講師、評審為 Junior / Senior 提供業界觀點,同時也與其他 Alumni 橫向連結,相互提攜彼此的職涯。

Photo by Sylvain Mauroux on Unsplash

加入 BizPro 的目標與動機

從大二接觸到 Hahow 課程產品數據分析課程(後來發現這門課的講師也是 BizPro 的 Alumni XD)我就開始對商業分析萌生興趣,因此想透過密集的課程與專案進一步發展相關能力。

加入 BizPro 是我大三上成長的主要動力,當時的短期目標是透過紮實社團課程與各種專案練習,掌握假說思考、質量化資料分析能力與故事線架構技巧,中期目標是扮演 Senior 角色給予學弟妹個人專案建設性回饋,長期目標是與契合的歷屆、現任社員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成為未來人生彼此支持、請益的對象。

BizPro 核心課程

BizPro 的課程主要可以分成 info-in、info-process、info-out,Junior 們從學期第一堂課就要學習利用假說思考讓專案即便資料不足也能往前推進,先快速建立暫時性結論再依靠後續的質量化資料搜集不斷驗證迭代,從洞察中進而練習提出有 impact 的解方。

課堂前每位 Junior 都需要完成課前作業,可能是文件、簡報,課程中會使用作業來進一步練習,也因為每屆的 Junior 人數少,因此在課堂中每個人都有實際演練、獲得講師回饋的機會。

Source: BizPro FB

BizPro 專案

在 BizPro 會體驗不同的個人、團體專案,像是 HBS Case、Life Case、Junior Project,下面就來分享這些專案的內容、進行方式以及我從中的學習。

HBS Case

Junior 在學期間會經歷兩次 HBS Case,通常會先閱讀一份 10–20 頁的企業個案,其中會包含企業面臨的挑戰以及背景資訊,接著選擇想要扮演的角色思考如何利用個案內的資訊、外部資料佐證自己提出的解方,HBS Case 主要是訓練 Junior 的資料搜集能力以及故事線架構能力。

個案主題五花八門包括市場進入、商業模式調整、平台成長策略等,我遇到的兩個案例分別是「如何提升 DoorDash 的盈利能力」、「VF 的服飾供應鏈是否應該採用 Third-Way Mode」,每個 Case 從閱讀資料到最後完成報告大概需要 30–40hr。

解 HBS Case 的過程中,我認為會遇到兩個主要的挑戰:

  1. 掉到資料的大海中忘記研究目的

這種狀況用一個詞來形容就叫做 boil the ocean,會遇到這個問題無非是因為對產業不熟悉、對假說思考不熟悉或沒有自己搜集資料的方法,無法辨別出什麼資訊是重要、有幫助的。

可以避免這種狀況的方式是在開始 Google / 問 ChatGPT 之前,先確認要驗證的假說是什麼?為了驗證此假說需要查到什麼資料?

如果真的對這個產業兩眼一抹黑,連假說都無法建立,那不妨先給自己 1hr 隨意搜尋各家觀點、看報告,先建立對產業的基本認識,對於後續的研究才有基礎。

2. 故事線架構有邏輯跳躍

在和其他人討論的過程中,我認為自己最常遇到的問題是邏輯跳躍,邏輯跳躍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前後的論點傳遞出不同、令人困惑的溝通訊息,例如前面講完會員制度應該要調整,但後面又提出使用介面不友善,兩個會導向不同結論的論點但卻出現在同一份簡報中,如此會讓聽眾失焦。

另一種是前面的問題拆解跟後面的解方沒有對應,乍聽之下不太可能,解方不就是根據問題發想的嗎?雖然解方是奠基於想解決的問題,但新手的問題往往沒有拆解好,提出解方時很容易被挑戰為什麼一定要做解方 A,而不是解方 B、C。

Life Case

Life Case 是為期 3-4 週與外部業主合作的團體專案,會以 2–5 人的團隊規模彼此合作,針對業主的期待及企業面臨的問題提出研究分析及解方。我覺得 Life Case 期間是壓力最大的時候,因為 Junior 會很想要產出一份有價值的簡報,但時間限制讓這目標變得很有挑戰性,而且同時還需要進行 HBS Case 或 Junior Project,非常需要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

Life Case 在 Kick-off 時都會為每個禮拜設定明確的產出物,可能是訪談結果簡報、問卷分析簡報,再與業主針對這個產出物討論 Next Step 及洞察,每週大約需要投入 20hr,因此整個 Life Case 大概是 80hr 的 Loading。

Junior 在 Life Case 過程中會遇到兩個主要挑戰:

  1. 團隊成員間的摩擦

由於 Life Case 是 Junior 唯一一個團隊專案,每個人都有各自習慣的溝通模式、工作模式,在緊湊的時程下,大家容易在還沒對最終產出有共識前就開始動工,很多意見不合在會議中被壓了下來,畢竟事情都快做不完了,哪裡會有時間處理衝突呢?

處理夥伴間的摩擦也是 Life Case 希望帶給 Junior 的學習點,我認為減少衝突及意見不合的關鍵在於要先對齊大家對 Life Case 的期待、願意投入的時間,並且約定好日後的工作模式、溝通模式。

具體而言,可以讓彼此了解以下幾件事:

  • 你的地雷是什麽?
  • 和你溝通最好的方式是什麽?
  • 你最重視和你共事的人具備什麽特質?
  • 我們開會的時間是什麼時候?該怎麽進行合作?要分享什麽檔案?
  • 怎麽做決策?如何處理紛爭?
  • 這個團隊的目標是什麽?

2. 業主期待管理

雖然 Junior 們拿到題目時,Senior 們已經跟業主對焦過期待,但事實上,在專案還沒開始前,業主對產出不見得能有很具體的想像, Junior 推進專案的過程仍然可以持續與業主對焦。

更進一步,不只是為業主思考產出,還可以思考產出對業主能帶來的價值,output 不等於 outcome。因為各種限制條件,Junior 們較難提出一個很有價值、impact 的解決方案,如果有當然很好,但對業主來說,通常會想找學生合作專案的原因就是希望接觸到學生族群、獲得學生族群的視角以及省下前期研究調查的成本。

總結來說,Life Case 是一個逼著我去面臨挫折、快速 pick up 新知識的機會,過程中我也發現自己適合跟什麼樣的人合作、互補。

Junior Project

最後一個專案是貫穿一整個學期的 Junior Project,Junior 可以依照職涯目標自己選定有興趣的公司,依照該公司近期面臨哪些商業問題,選定一個角色去解決問題,一個人將獨立完成議題研究、質量化研究、解方設計、效益評估等過程。

一學期間會有三次報告,分別是 Topic Pitch、Mid-term Presentation、Final Presentation,每個檢核點都會有 Alumni 提供回饋,也會跟自己的 Mentor 固定討論專案進度,整體大約需要投入 100–120hr。

Junior 在 Junior Project 上會遇到兩個挑戰:

  1. 題目選擇不適合 Junior Project

選題是整個專案的開端,最終的產出跟選擇什麼題目會有密切的關聯,因此除了需要符合自己期待的學習點及職涯目標之外,問題嚴重性及資料可取得性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如果選了一個很難發展的題目,專案中、後期就會遇到許多難以克服的瓶頸。

問題嚴重性很好理解,這個問題是不是該企業目前面臨且想要解決的問題;資料可取得性則代表能否約到相關專家訪談、問卷樣本是否容易搜集等,由於 Junior Project 是自己一個人獨立作業,能使用的資料多半是從外部取得,因此資料越容易取得也會讓專案進行得更加順利。

2. 議題樹拆解不成熟

拆解議題樹時,除了可以參考 MECE 原則之外,更難的是要拆出「有用的議題樹」,因為我們需要透過議題樹去發展去下一步的假說驗證(或更廣義的推進專案),所以好的議題樹應該要能幫助我們去建立好的假說,意即具有針對性、可證性、可行動。針對性是只適用於這個情境而不是概論型假說;可證性是假說要有辦法可以去檢驗;可行動是假說如果被驗證為真,那麼要能發展出對應的行動方案。

建議議題樹可以多拆幾次,每次都用不同的拆法,以我為例,我第一次拆解是從 2B 通路/ 2C 通路開始,後來發現 2B 可以不考慮,因此又用新通路 / 舊通路拆解。拆解議題樹的同時也在定義整個題目的 Sope,當議題樹拆完,專案的潛在解方大致上也會浮現。

從專案中獲得的收穫

過去四個多月的 BizPro 帶給我不只是顧問技能上的磨練,更多的是在面對挑戰時的心態與 Professionalism,我覺得這是一個只能學不能教的課題。

所謂 Professionalism 有幾個面向,第一個是為自己的專案 Take Ownership ,因為除了 Life Case,BizPro 多數的專案都是個人專案,自己是 Project Owner 也是最了解專案內容的人,所以理當對專案的成果負責;第二個是了解自己的目標,同樣都是做專案,但應該先了解自己要獲得的東西再去思考執行面;第三個是具備強大的執行力,做好專案時程規劃是一回事,但能不能落地又是另一回事,從團隊的角度來說,你的產出應該要能幫助團隊更快、更好地把事情完成。

最印象深刻的應該是原先為了調查不同通路的潛在產品銷量已經發布問卷並做了許多分析,前前後後加起來大概有至少 25 小時,但後來因為改變議題樹的拆解方式,重製了一個更符合邏輯的故事線,等於把之前投入的心力打掉重練,值得嗎?我當時也是掙扎了一下,但還是那句話,自己需要為專案的成果負責。

在商業技能之外

除了商業技能的學習,在 BizPro 也能獲得來自 Junior / Senior 回饋的機會,對於個人成長及自我覺察也很有幫助,下面整理幾個自我觀察、同儕回饋的觀點:

1. 沒有更多時間精力投入在其他活動

在 BizPro 的期間,我有發現因為投入許多時間在 BizPro 的學習,所以放掉了其他本來有在培養的習慣,像是閱讀及寫作,對生活的反思次數、對生活感到的有趣程度也下降不少。只能說自己選的就自己承擔,這些狀況在加入 BizPro 之前多多少少有些想像(但還是比想像的更嚴重),所以在寒假仍然花了一些時間慢慢找回自己的節奏。

2. 在團體專案中都能帶給人安心感

其他同儕有給予不同面向的思考,包含做事效率很高(個人作業&小組討論都有體現)、時間管理(簡報會最早交)、主動分享(與其他 Junior 分享他們可以做的事)、令人安心的夥伴、很理性與思考邏輯並幫助夥伴思考、是個明確知道自己目標的人

3. 會為了效率犧牲掉其他事物

有時候專案中提到想做的研究但後來放掉或是忘記(OS: 有時候真的就完全忘記XD)、有時為了效率會太快下定論,但其實還有機會挖掘到更深&更創新的洞察(OS: 需要注意自己思考方式的盲點)、slide writing 可以更加強

4. 值得學習的人格特質

時間管理與作息很正常、遇事情很冷靜、很好溝通。可以多試著分享自己fuckup 的經驗,大家外表總是看起來很厲害,但分享自己的搞砸經驗可以讓彼此提供建議與回饋。(OS: 在適當時機用對的方式展現自己的脆弱有助於建立信任)

相信這段在 BizPro 當 Junior 的時期會是大學難忘的回憶,接下來就讓 Senior 時期持續發熱吧!

--

--

賴澤霖

教育/終身學習者/初出茅廬的寫作者/嘗試當個給予者。期許自己能在這分化、矛盾的世界裡,找到自己的立足點。 如果對我的文章有任何想法或是有任何疑惑,歡迎寄信到s1035518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