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我做過最好的五個決定

賴澤霖
Jan 11, 2022

--

每到年末,許多人都在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最常見的就是條列式地把自己做過的豐功偉業或是刻骨銘心的事情記錄下來。

但我最近在閱讀《幸福的義務:瑞典人的日常思考教我的事》時,書中提及一個問題,我覺得很適合拿來做年末反思:

如果當時選了另一條路,現在會不會有所不同?

人生是由一個一個的決策組成,而其中,有些決策的影響力特別大,也就是所謂的轉捩點。

相比細數自己做過哪些事,我倒是認為哪些事造就了現在的我們更值得紀錄。

  1. 固定閱讀與紀錄( Hyread 3 + Notion)

今年總共讀了 40 本書,猜測應該等於過去 18 年的閱讀總和了XD,其中以商管類跟自我成長類為大宗,但也接觸了旅遊文學。其中只有 10 本書是實體書,剩下都是透過 Hyread 來閱讀的。

但只有 Hyread 還不夠,每次在閱讀的過程,透過事先設定問題、掌握大綱,達成與作者對話的效果。

Notion 事後的紀錄也尤為重要,不只是訓練自己的重點濃縮能力,也是再一次複習哪些內容對自己特別有幫助或共鳴,並進一步串接其他相關書籍或知識領域。

我也發現當類似領域的書籍閱讀量到一個程度後,就會自然而然地觸類旁通或是跟自己的經驗產生連結。

如果沒有閱讀的習慣,我想我會失去對世界的好奇心、對自我的覺察能力。

2. 建立自己的人生系統

在 Notion 上刻出自己的生活系統,真的花了很多時間,但把一切都串起來的感覺真好,也深刻認識到,好的系統只有自創沒有模板。

這整個生活系統包括了目標管理系統、行事曆、反思系統、學習系統,這做到的不只是單純的事後回顧,而是逼迫自己去思考,手上的每一件事跟自己的目標有什麼關係。

花最多時間的不是資料庫或公式的設定,而是反覆確認自己寫下的目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這背後有什麼動機?是不是有誰的期待?

個人目標設定上,除了有 SMART 原則可以依循,也應該具有「啟發性」及「可追蹤性」。

啟發性意味著這是一個能驅動你更好地追求自我,在提升自我的同時,也帶來滿足感及幸福感。

可追蹤性不只是設定量化指標,還有對動機的探詢。我們的心智不斷流動,對目標的動機也會因為外在刺激或內在反思而變化,追蹤目標執行進度很重要,但也別忘了初心。

如果沒有人生系統,我的生活應該會一團糟,變得短視近利而忘記長期主義

3. 為了課程/志工/實習/計畫投履歷與面試

投履歷跟面試看起來沒什麼大不了的,但過程卻帶給我意想不到的收穫。

在年初嘗試申請了 TFT 的學期志工、設計思考教練課程、CTPS 課程、台北市青年諮詢委員,年中投了 XChange 志工、DFT 計畫,年末投了活水創投、Impact Hub Taipei 的實習。

有些成功錄取,有些進到面試關被刷掉,有些書面就被刷掉了。但重點不在結果,而是幫助我一來盤點過往的經驗,二來更認清自己要的是什麼。

更直接的說,也是幫助自己認清與現實的差距,有點像是玩遊戲打怪,覺得自己滿級的時候去破關,被 BOSS 打爆之後回來懷疑人生,再繼續升級、撿裝備乃至嘗試破解遊戲系統。

如果沒有投出這些履歷跟面試,我不會發現自己跟現實的差距,更不會意識到該從哪開始補強

4. 參與了大大小小至少 8 個團隊

整年參加不少計畫、課程、專案、組織,有些短期 2~3 個月,有些橫跨整個年度。

我覺得自己在團隊與組織領導上有了更深的體悟,我學習離別、學習接受不完美、學習給予負面回饋、學習找到跟自己互補的成員。

穿梭在不同專案中,有時也感覺到疲累。可能是跟團隊不契合、跟主題不契合、跟做事方式不契合。先不要排斥,找到這個不適感從何而生,然後再看要接受、改變或離開。

在當責與負責之間,如果有熱情,當責會變得容易;如果沒熱情,連負責都是覺得吃力。

在領導者與執行者之間,從不同視角觀察整個團隊的狀態,永遠多往後想一步,多往下想一步,多往上想一步。

如果沒有參與那麼多專案團隊,我無法辨別好的團隊應該要如何經營,又要避開哪些雷區

5. 持續地建立與朋友的深度連結

從前年的 Minerva 學生訪談、去年和一些佩服的朋友訪談,發現自己蠻喜歡這種比較深度的交流。

在交談中,其實不一定有什麼主題,單純就是聊聊生活近況、分享人生目標,去沈浸在當下的對話,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朋友是人生中的重要資產,這不是嘴巴說說,而是要用行動去實踐,用時間去灌溉。

朋友不見得要每天傳訊息,而是即便久未相見,感情依然如初。

如果沒有這些深度連結,當我有想討論的事情、想探索的事情時會不知能夠找誰,生活也估計會變得無聊吧

總結而言,要說 2021 我完成什麼事,更像是認清自己不想要做什麼事。

有些自己覺得很有潛力的議題,做下去之後發現其實瓶頸一大堆;有些自己覺得很有興趣的議題,做下去之後發現其實自己沒那麼適合。

這是一種學生才能有的揮霍,路繞了一大圈回到最初開始的起點,但自己卻已經不一樣了。

新的一年,希望把更多的重心聚焦在自己身上,也好好面對接下來的實習!

走在人生的平衡木上,每個人都必須一邊拋接雜耍、一邊保持平衡,努力把各式各樣的重要事項、渴望與需求處置好。有些事項好比網球,拋接起來相對容易,就算不小心漏接,負面影響也不大。偶爾,我們也會拋接到利刃,情況就更有趣、更具挑戰性,甚至叫人害怕了。 — 《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謝謝,看到最後的你

若喜歡我在 Medium 的內容, 可以拍個手(不用付任何錢,但卻能幫助到我)按住不放可以連續拍喔!覺得要登入太麻煩也沒關係,在Medium上追蹤我也很高興!

Photo by Joshua Earle on Unsplash

--

--

賴澤霖

教育/終身學習者/初出茅廬的寫作者/嘗試當個給予者。期許自己能在這分化、矛盾的世界裡,找到自己的立足點。 如果對我的文章有任何想法或是有任何疑惑,歡迎寄信到s1035518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