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Unsplash

臺灣支付市場趨勢分析 (2020.03.07)

競合、趨勢與未來潛在機會

Gavin

--

過去在金融業很幸運地受到很多前輩用心指導,怕這些 Know How 逐漸忘記,決定浮上來寫些市場的觀察,以免自己對這些事情愈來愈不熟。

在消費金融主要的事業體,可以粗略的分成消費金融、貸款、財富管理 3 個部分,其中,我自己覺得消費金融是最有趣的地方,主因是涵蓋內容廣,包含存款、支付、轉帳、金融資訊服務等等,更像是提供各種金融的解決方案,其次是和其他產業能有更深的合作,變化性更大。因此,往往是銀行獲客、收集行為數據的來源,也是這篇文章主要關注的點。

過去 3 年金融支付市場有什麼變化?

信用卡三項收入來源中,表現最突出的就是簽帳手續費收入,在簽帳金額不斷創新高帶動下,去年一年有407億元,首次突破400億元,也比前年大幅增加一成。(經濟日報)

歷年信用卡業務收入結構變化

理論上來說,銀行的獲利來源還是以利息收入為主,但是自從雙卡風暴後,循環利息、現金卡業務受到重創,除了大額的呆帳,也受到非常多政府法規的限制,因此各家銀行反而著重在刷卡手續費業務。

手續費提升的背後,為何簽帳金額會提升?

(一)更多通路接受信用卡支付
為什麼提升,一般人直觀會想到的 “行動支付” 公司,電子支付機構當然功不可沒,特別是這 2 年蓬勃發展的電子支付 Line Pay 和街口支付,然而,檢視 2020 1 月資料,電子支付代收付交易金額 35 億新台幣比起信用卡簽帳金額約 2,700 億還是杯水車薪。

無現金支付助防疫 街口用戶數2月突破200萬 (自由時報)

其實,傳統金融機構的努力還是非常重要,近 2 年有很多重要的大型通路陸續接受刷卡,如超商(7-11等)、超市(全聯等)、速食店等等,這些都是一般人交易頻次高,累積金額也高的實體通路。

外人可能很難理解要談下這些通路有多困難,因為信用卡刷卡收單費及手續費是商戶在付的,儘管只有 2% 到更低,在重視毛利的零售業前還是很難突破,特別是在通路為王的時代,要談下來不只讓利,更要全集團的資源,或是提供特別的金融解決方案,解決商戶金流上的痛點。

此外,線上 App 支付也是一個敲門磚,在講究資料搜集的時代能讓業主因為能了解用戶 Profile 而產生興趣,銀行可以說是擁有最多客戶資料的產業之一。

(二)既有通路聯名卡 & 銀行卡推陳出新

在有些產業,競爭不見得是壞事,特別是因為產品特性而難以壟斷市場的金融業,例如目前信用卡龍頭國泰,簽帳金額每月的市佔率也在 15~20% 之間,此時更關鍵的是如何說服內部利益相關人投入資源,此時,如果同業投入資源並得到好的成果,看到市場的餅被畫出來,反而有利內部說服。

以歷史的軌跡來看,當年中信超越花旗、國泰超越中信、中信發出 2 年 200 萬卡的 LinePay 聯名卡、近期玉山和台新的發卡之爭,都能看到有更多行銷資源的投入,無形中讓消費者更習慣使用信用卡付款。

近期熱點:玉山超過中信單月刷卡額第二名

玉山卡海戰術成功
包括2019年7月推出現金回饋最高20%的現金回饋卡「U Bear信用卡」,8月新推「漢神巨蛋聯名卡」,9月初再接再厲,催生紅利點數加倍的玉山Only卡,12月更有「玉山Pi拍兔Debit卡」,最高享4.5% P幣回饋無上限,推升新發卡數,也讓刷卡額緩步墊高。(蘋果日報)

從內文中可以看到玉山不只發聯名卡,也發銀行卡,用高回饋疊起高簽帳金額,另外,還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關鍵:

中信金分析,由於去年傳出儲蓄險停售消息,引發搶買潮,影響保費收入下降,也排擠1月整體刷卡金額

其實保費收入其實也是很重要的簽帳金額來源,可以注意到台灣是很習慣用保單投資的市場,也是銀行兵家必爭之地。

當然,領先是一時的,只要市場上有利可圖,這個拉鋸戰還會持續下去,不過這衍生出一個問題,砸錢就會成功嗎?

面子之爭,裡子之爭?燒錢真的是萬靈丹?

常被問到,到底用戶刷卡銀行賺什麼?為什麼可以砸這麼多錢行銷?
其實,對發卡行來說,信用卡手續費一般抽 1.5%,再加上循環利息的收入還是有限,最後還是要回歸財務模型評估是否賺錢,但是財模畢竟是事前預估,產品上市後可能會有 3 種隱憂

(一)燒錢可能可以得到更多客戶,但不可能永遠燒錢

在網路的時代,透過大砸錢回饋的效果愈來愈快,現在消費者都很精明,你甚至不用花太多錢宣傳這個消息就會湧入,例如蝦皮的電商免運在當時吸引到大批的客戶湧入,然而,隨著客戶體量大,行銷活動成本也愈來愈難以承受,往往會遇到難題,繼續燒錢?還是讓神卡落下神壇,冒著客戶離開的風險?

(二)競爭更多,收入面臨下降風險

從商戶的層面來看,如果讓利更多代表收入可能也跟著減少,長期來看,可能會降低財模的準度,而這個讓利不只是行銷預算,也包含手續費收入。

簽帳手續費收入成為信用卡業務收入的主力,簽帳金額不斷創新高,但簽帳手續費收入占簽帳金額比率卻持續下滑,業者表示,大型商家要求只收部分信用卡情況下,「自行收單」愈來愈多,會否壓縮簽帳手續費收入成長,值得觀察。(經濟日報)

(三)燒完才發現得打跨售團戰,新的商業模式準備好了嗎

信用卡部門扮演獲客、識客的角色,其他部門用各種方式進行跨售。但是產品、資料分析方式、績效評估落地方案不見得準備好,軟硬體建置又是另外的成本。

市場還有可能怎麼發展?

(一)獲客層面
1. 簽帳金融卡市場(雖然是一個講有點久的議題)
目前台灣有資格申請信用卡的人數約為 1–1 千 5 百萬人,還有一個能成長的破口,金融卡雖然沒有循環利息收入,但是也可以省下資金成本,以未來交易手續費佔比逐漸提高的情況,可能還是一個不錯的收入來源。

另外,隨著數位存款帳戶申請門檻降低(手續、年齡),加上各家銀行積極發展,已經有倍數的成長,或許,簽帳卡更容易成為刷卡首選。

2. 新的信用卡風控方式
隨著 Open API 與在探索的資料交換模式,或許能透過第三方數據源辨別客戶身分,未來,除了聯徵中心,或許能讓你在其他平台的行為幫你背書,讓以前申請不了信用卡的人通關。

3. 新的平台?新的服務?我們都說,金融業現在是金融服務業,從客戶體驗的角度出發,客戶需要的可能是記帳功能、存款功能,主要還是可以符合直覺能解決客戶痛點的產品,透過為客戶提供價值創造使用黏著度。

而這個服務,不只能以單一銀行為基礎,可以把別人的 API 接近來。

遠傳擴大金融科技布局 攜手遠銀、台新推出「friDay 57」APP (自由時報)

(二)合作通路層面
1. 大型通路
過去大家比較耳熟能詳的合作方式,無外乎就是發聯名卡、幫忙鋪設刷卡機,然後用獨家刷卡的方式跳脫價格戰。

摩斯4家分店也能刷卡 台新信用卡再下一城 (卡優)

長遠來看,更好的方式是扮演金融顧問的角色,幫客戶解決問題、創造價值,而這些價值常見來源包含:
(1) 商戶層面,如何解決重要金流痛點
(2) 客戶層面,如何提升和金融服務相關的產品體驗(如各個商戶的支付 APP),先把 C 端客戶金融支付的體驗做好後,甚至提供網路營運及行銷能力建議
(3) 了解客戶層面,得到資料、分析資料為雙方提供長遠的價值

透過新的合作模式,讓合作通路願意花錢行銷打造更強的客戶黏著度,再用好的體驗綁住用戶,最常見的案例,就是像 Google 提供各種解決方案(Gmail、Google Drive ...等等),並且帳戶能做驗身功能,讓你不知不覺綁在他的生態系上面。

2. 擁有新興客群的通路
過去因為某些原因導致傳統金融業不喜歡合作的通路,或是逐漸浮起的消費需求,也可能是市場新藍海。

例如遊戲市場,目前較少有金融機構專注在服務遊戲客戶,但其實台灣的玩家人數廣且有滿高的含金量

台灣今年有 1,450 萬名玩家,約占全台人口六成之多,可望創造新台幣 377 億元產值

消費能力方面,無論是食品飲料...金融投資商品、電子消費產品等,遊戲玩家的消費力也都普遍高於非玩家。

台灣是全球遊戲第 5 大消費市場,玩家的消費力高,這些分析報告其實比比皆是,也有非常多高資產用戶是資深的遊戲用戶。

另外,關於收集用戶行為及數據,遊戲產品的平均時長也比金融產品多非常多。

遊戲玩家都是宅男又沒消費能力?YouTube 數據破解大眾迷思(Technews)

(三)識客層面
關於不同載體內的資料如何打通,打通後有沒有一個能驗證的應用方式。

過去,中國網路(互聯網)市場已經提供給我們一個很好的示範,在沒有聯信中心的情況下,透過社群、通信、電商購物等行為,就可以做到即時撥貸,未來,只要找到強變數,就有可能大幅提升客戶體驗。

國泰世華首創蝦米貸 信用小白賣家也可貸到300萬元 (聯合新聞網)

(四)法規層面

資料 API 資料運用,開戶資格放寬、流程優化,特別是未來純網銀上市後,關於線上開戶的鬆綁,只要有適當的配套,都有可能一次大幅提升用戶體驗,也是潛在的機會點。

純網銀掀起臺灣金融法規大鬆綁,開業前還有7大監理最終考驗 (Ithome)
首例!國泰世華銀攜手全聯金融服務至晚上九時 (聯合新聞網)

小結 — 蓬勃發展且令人期待的消金市場

雖然新聞不斷更新行動支付滲透率逐漸上升,但臺灣在金融創新上還有一段路可以走,顯然,因為市場過度競爭、法規限制因素,很多創新的發明不見得能一步到位。

但是看到各個金融機構不斷嘗試新的服務、串接 API,電子支付服務推陳出新、純網銀籌備,還是可以期待未來市場上的新應用,讓金融服務簡單易用,更多人能受益。

要怎麼了解這些市場

其實台灣的消金市場還算是資訊透明的地方,就算是門外漢也有很多可以看的資訊來源

  1. 金管會會要求各家銀行定期揭露資訊(通常在官網)
  2. 金管會統計資料庫
  3. 信用卡及支付相關業務:每月的金管會新聞稿資訊揭露,包含信用卡、現金卡、電子票證與電子支付機構
  4. 銀行財報,裡面會揭露主要營收來源以及未來發展策略

背景知識

  1. 信用卡交易怎麼發生的?後面的角色與運行角色 (商鉅科技)
  2. 搶全家電子錢包綁卡 台新 國泰世華激戰 (蘋果日報)
  3. 臺灣開放銀行大進展!首版Open API標準出爐,2大準則5項安控13家銀行先支援 (itome)
  4. 盘点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公司十大模式 (網貸天眼)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給我一些 Claps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請給我 1–4 Claps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讓你學到東西,請給我 5 –10 Claps
如果你還想看到類似的貼文,請給我 10+ Claps

也歡迎 Follow、Share、留言回覆你的想法,感謝。

--

--

Gavin

目前在澳洲科技遊戲區塊鍊公司全球 GTM 與商務策略,曾經在 Garena 負責策略團隊與遊戲海外發行,以及曾在金融業負責台灣及海外的消金策略規劃。對遊戲、網路、金融產業有高度熱情,目前在台大 CTPS 課程擔任助教 #DitigalFinance #Gaming #ProblemSolv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