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報|解決問題的故事線

故事線思維如何省下專案過程中大量的時間

Gavin
7 min readJul 15, 2018

這是一篇解決問題類型簡報的初階教學文,內容主要濃縮臺大解決問題理論與實務課程 Sherman老師的理論,還有自己的實務經驗,希望能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表達出來,讓更多人了解這套方法論。

【系列文連結】

先讓我們回想一下,故事線思維是什麼

  1. 透過金字塔原理,讓資訊呈現的完整、有架構的方式
  2. 能快速設計故事內容、鋪排方式、進行調整
  3. 能適度修改成口頭報告、簡報、書面報告的工具

本篇文章,我會論述用故事線做解決問題專案的方法。

在這之前,我想先用一個真實案例,講解為什麼故事線思維能在做專案的過程中,省下大量時間。

【案例四:要做還是不做?專案卡住的尷尬時刻】

數月前,在106–2臺大解決問題理論與實務課中,當時我以助教身份參與小組與老師開的專案診斷會議,當時小組在解決方案驗證上遇到了點問題,我把故事稍微濃縮一下。

當時小組的題目是幫某論壇增加使用的學生人數,經歷了兩個月的定義問題與分析,小組認為若增加社群互動的新功能(姑且稱為 A 功能),能有效提升使用學生人數,於是他們便開始想辦法證明 A 功能會成功。

然而,若參考同業,市場上並無類似產品可參考,若用小規模驗證或是質量化分析,也無法保證 A 功能會成功,於是便陷入瓶頸。

眼看再三週就要報告了,小組也已經花了不少時間在 A 功能上,到底要砍掉重練,還是埋頭繼續找證明 A 功能會成功的方式,陷入難關。

釐清問題後,老師問了一個關鍵問題:

現在的故事線是什麼?要給的 Impact 是什麼?

Impact 是能讓業主滿意的商業洞察

好的 Impact ,大略可分成邏輯溝通兩個部分:

  1. 邏輯是如何界定問題、拆解問題、發想點子、證明有效、落地執行。
    在這個案例中,就是「應增加新功能才能增加滲透率」、「有哪些新功能」、「為何有效」、「如何落地執行」等內容。
  2. 溝通是前兩章所說的故事線設計,包含如何跟業主溝通,盡可能把雜訊降低,增加鋪排順暢度,以讓提案有說服力。

在解決問題上,這兩個構面都重要,但如果我們以專案的最終目的來看,就是要用有完整故事線的簡報呈現來過關,那就應該從最關鍵的因素往回推:

什麼樣的故事線才能讓業主滿意?

回到案例四,當時討論主軸放在「要不要放棄 A 功能」已經太細了,所以會困在討論出不來,真正的問題應該是這跟故事線有什麼關係?退一步來說,就算沒辦法保證 A 功能可以成功,就不能給出其他說服人的理由嗎?

於是開始討論起不同的故事線策略

比如說,在決定要不要開發網路平台上的新功能前,有需要在開發前確定有明確的需求嗎?還是網路產品成功的關鍵在產品的上線期,上線後有沒有辦法快速達到網路效應,讓夠多的人來使用,一傳十、十傳百。

如果是這樣的話,專案重點便會放在怎麼樣做好一個產品上線的策略,或許從這個方向走,業主也會買單,於是便產生了新的故事線,

  1. 原版本:報告主軸放在建議發展 A 功能,用質量化測試推論方案有效。(小組後續三週會將專案時間投入在想辦法論證方案確實可行)
  2. 新版本:報告主軸放在建議發展 A 功能,雖然無法保證方案能成功,但會想一套完整的功能上市方案、如何最快達成網路效應,並且能應用在未來的其他新功能上。
    (小組會將時間投入在設計上市方案,如何快速推廣新功能)

後來的討論就著重在不同故事線的利弊、鋪陳,怎麼樣的故事線有足夠 Impact,也在這樣的討論中,最後理出一個清楚的方向。

盲目亂做只會做白工

試想一下,做專案的過程中,資料的搜集是最花時間的事情,如果小組當初繼續卡在細節上,盲目的決定一個方向,最後資料蒐集完了,簡報做好了才發現沒有 Impact,那一切就做白工了。

但在事前多順一次故事線,只花一點時間,卻能有效增加工作效率,這就是為什麼善用故事線可以省下大量時間的原因。

時時刻刻思考:業主會滿意的故事線是什麼?目前的差距多大?需不需要調整?只花一點時間,卻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解決問題的故事線

講到這裡,終於切到本系列文的重點了,從拿到題目開始後,故事線思維怎麼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

這裡先岔題一下,在 CTPS 課程中 Sherman 老師把解決問題分成好幾個步驟,我只是試圖以故事線的角度濃縮成一頁,其實每個項目底下都還有許多能細講的內容,像是驗證假說、排序點子等,我也還在學習中。

從故事線的角度,我把整個流程分成三個部分:

  1. 故事線:拿到題目後,先大致想一下怎樣的內容、故事線決策者會滿意,支持方案的論點就是之後要找資料驗證的項目。
  2. 發想點子:拆解問題,發想點子,之後將點子綜整成不同方案。
    詳請見本文
  3. 排序方案:篩選出哪個方案目前看起來最好,排序不同方案,篩選點子可以用非常多方式,這裏只提到兩種。

從下圖開始介紹起

在排序方案那欄我舉了兩種方式,分別是用各個標準取出前3名再相加、或是用可行 X Impact 的分析矩陣都只是一種。

看到這會發現排序後,一開始想的方案 A 並不是最理想的方案,這時沒關係,再去替換掉故事線就可以了。

替換後的故事線

替換完後會發現,故事線被改的不同了,整體的架構,以及裡面的支持理由也可能會跟著改變,這些新的支持理由就是要驗證的內容。

重點是要讓故事線時時刻刻存在心中

這件事情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非常難,因為 Decision Maker 想要的可能不斷變化,市場資訊也會不斷變化,所以要隨著實際狀況而彈性調整,就像 Sherman 老師常常說的,

解決問題沒有 SOP,不要被工具限制住了

最後小結一下,故事線思維的好處

  1. 用故事線能讓簡報架構一目瞭然、快速調整架構
  2. 故事線能評估目前給出的 Impact 是否足夠
  3. 故事線能減少做白工的機率

其實我還可以想到 100 這很有用的理由,但怎麼推薦都沒有比實際用過來的好,用過就知道了。

總結

以上就是一種從簡報的角度切入,論述不同表達場景,包含解決問題場景的方式,但我還是必須說,

解決問題學無止盡,每次碰到的都是新陌生問題

不管是表達也好,簡報也好,好工具只能增加效率,不能保證成功,每個陌生問題都是新的學習,去學習決策者的思維也好、學習產業知識、學習表達也好,這些都是,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挫折,也會有很多思考帶來的快樂。

以下就是單純的 Murmur 了,謝謝你看到這裡,不知不覺就打了一大篇,但老實說我覺得我還有非常多要學習的地方。(特別是見識過許多資深前輩的思考速度後)

所以如果有什麼寫的不對或不清楚的地方,請儘量跟我說,如果覺得我寫得不錯,請給我 Clap 或是分享給有需要的人看,我才有動力寫下一篇,感謝!

後記

一直嚷嚷著說要發文,拖稿了一個月,最後拼著一口氣用週末終於打完了。

這篇文章的基底是來自 Sherman 老師開過的解決問題理論與實務課,真的很謝謝老師願意回來開了這門改變人生的好課。

會寫這篇文章,有三個理由:

第一,是給自己一個交代,看到 Sherman 老師工作忙碌還願意回臺大教課,想到老師曾經鼓勵我把學到東西用自己的方式說出來,我覺得也應該要把我學到的東西分享出去,很高興我終於達成給自己的目標了。

第二,是這個工具真的不難,也是我最常用到的工具之一,故事線思維是一個已經被證明過有效的工具,當然,需要大量的實作作為基底,但我相信如果肯投入時間,是會有收穫的,我真的希望愈多人知道愈好。

第三,是很有趣,明確一點來說,我總是在想怎麼表達、解題、還有幫助別人上,得到很多正向回饋(雖然聽起來是個奇怪的興趣),去了解別人的思維、瞭解產業的知識、鑽研一門學問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也希望可以透過本文得到更多 Feedback。

在這一年,不論是職場、校園、讀書會中,分享這一套方法論、或是調整各種故事線中,都學到更多。

所以我也很歡迎跟別人討論這些東西,如果你手邊剛好有需要跟人討論的簡報,也非常歡迎找我討論。( FB 私訊我即可 )

感謝收看,下次再見!

--

--

Gavin

目前在澳洲科技遊戲區塊鍊公司全球 GTM 與商務策略,曾經在 Garena 負責策略團隊與遊戲海外發行,以及曾在金融業負責台灣及海外的消金策略規劃。對遊戲、網路、金融產業有高度熱情,目前在台大 CTPS 課程擔任助教 #DitigalFinance #Gaming #ProblemSolv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