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 can help. But who can help Taiwan? 論紐時廣告文案展現的同理心

AC
7 min readApr 15, 2020

--

(圖片來自聶永真臉書

從三天前聽說有人募資要在紐約時報登廣告開始,一連失眠了三個晚上,心裡一直祈禱著主事者會懸崖勒馬,結果早上一覺醒來看臉書,廣告還是登了。留言處一片歡呼喝采聲,彷彿台灣已然加入WHO/宣布獨立(?)

看完內文,只覺得作者群真的是住在與重災區(其所謂的受眾)完全不同的平行時空。

口口聲聲地說著 “We know what you are going through. We know how hard it is.”,只為埋下伏筆,在下一段向世界宣告我們防疫成功,是世界的模範生;捐口罩、研發試劑、疫苗,是全人類的救星。網站上更是充滿自信:看看我們,不需要加入WHO就已經如此傑出;無能的WHO請讓開,讓專業的來。

No, “Taiwan”. You don’t know. You don’t even know. You have absolutely no idea what we are going through.

筆者所在的北加州灣區(人口:775萬)是全美最早實施居家避難的地區,截至今日5369人確診,147人死亡

在紐約時報發行的紐約市(人口:840萬),累計有106,763確診,至少 7,349人死亡 (估計實際死亡人數可能有11,127人)。

而台灣(人口:2378萬)截至今日,確診人數:393,死亡人數:6

親愛的“Taiwan”,你確定你真的懂嗎?你懂什麼呢?

居家避難是甚麼情況?我們家的情況還算好的,自從3/17學校關門,每天帶三個學齡前的孩子宅在家,吵吵鬧鬧難以避免,媽媽理智線斷的頻率也提高了,但還是得控制音量,以免吵到孩子的爸開視訊會議。大部分的孩子待在自家後院玩耍,但因為我們住公寓沒有庭院,所以每天還是得出門一次遛小孩放電,公園的遊樂場、球場、野餐桌、公廁都關閉了,剩下草地可以活動。已經一個月沒和朋友同學見面,只能靠傳簡訊或視訊聯絡感情。一位罹患憂鬱症的朋友在臉書上坦承,和兩個年幼充滿精力的兒子整天關在家裡,讓她數度懷疑如果自己死了會不會比較輕鬆。

先生今年原訂的加薪和年終獎金取消了,公司同仁共體時艱,但我們很感恩,因為至少還有工作可做(美國三月份有70萬人失業,休閒旅遊餐飲業佔了46萬人)。學校沒開、無法請保母,許多雙薪家庭父母在家工作,還得一邊帶孩子,時間不夠用只好每天半夜熬夜趕工;相較起來,我們真的很幸運。

除了超市藥房醫院以外,幾乎所有地方都關門了,餐廳只能提供外帶外送服務,但也漸漸開始有些店家經營不下去了。街上空蕩蕩的沒幾個人,這兩天聽見幾次推著推車賣冰棒的人搖著鈴鐺經過,街上沒有人、公園沒幾個人,天氣還是春寒料峭,想必是無人問津,但或許是生活所迫,還是勉強出來碰碰運氣。想直接給他一點錢,但又覺得不妥,只得快步向前走遠,聽到鈴聲在後方漸漸減弱,心裡只覺一陣不忍。

學校關門,為了平常只吃得起學校免費營養午餐的孩子,社區裡發起了每天供應免費午餐的服務。

許多監獄爆發群聚感染,只得提早讓犯人出獄。

朋友的爸爸一周前心臟病過世了,他沒見到父親最後一面,也無法為他舉辦葬禮,父親生前交友廣闊熱心助人,但下葬時為了避免群聚感染,只限10人以內參加。

另一位朋友的朋友昨天在紐約市因染疫過世,是個來自菲律賓的青年,照片上的他笑容如陽光般燦爛。由於市政府規定48小時內需認領遺體,朋友們在臉書上發起募捐,籌款將他的遺體送回家鄉與家人團聚,多餘的錢作為葬禮之用。

醫護人員口罩防護衣不夠用,一個N95要連續戴一星期,有位護理長用垃圾袋當防護衣,後來還是不幸染疫身故。紐約市除了醫療系統超出負荷,殯儀館也已經容納不下大量遺體。他們在一個小島上挖了一個大坑,14天內沒有人認領就直接掩埋,但是埋得淺,以確保之後有人來認領,還可以找到。

即使有染疫的人,如果症狀「不夠嚴重」,有些醫院還會拒收,請你自己在家休息痊癒就好。許多人即使症狀嚴重,也不敢去看醫生,因為就算康復了,帳單也很有可能讓他傾家蕩產活不下去。

而在台灣,大家照常生活,有口罩可以買,居家隔離的人有防疫旅館可以住、有貼心防疫包可以領,便宜好吃的外賣可以叫(這點我承認我眼紅)。每天確診的病例連症狀(喉嚨有痰)、從事什麼職業,和去過哪裡都清清楚楚公諸於世,而不只是幾千幾百人當中的一個。

親愛的“Taiwan”,你確定你真的懂嗎?

我想你還沒搞懂,這場仗根本還沒打完,多少國家的醫護人員都還在壕溝裡奮戰,人們看著心愛的人一個個死去,擔心工作沒了下一頓飯該去哪裡張羅。而你這時候就開始邀功,想要證明自己有多棒,不覺得太早嗎?你以為全世界只有台灣能幫忙,其他人都沒在做事嗎?有沒有想過,可能有很多團體默默做得更多,只是沒有砸重金登廣告做宣傳而已(除了台灣最不喜歡的某國例外 – 他們努力將自己塑造成抗疫領袖,但這不就是我們現在正在做的事?)。

善行已經被報導很多,各大媒體都有篇幅,也不見大家如此喝采或大力轉發;防疫上的表現受到表揚,甚至已經有聲音支持台灣入WHO,這是台灣史無前例的光榮一刻,何須再花錢登報自吹自擂?(一邊扶老太太過馬路,還要一邊自拍,把照片po上社交媒體給大家按讚的概念?)

今天上午帶孩子出門時,看到路旁的教會門口有一小群人正在等待領取援助物資。想想 “Taiwan” 真的很幸福,那是一種遺世獨立,不食人間煙火的幸福。那種幸福,世界各國很難懂;就像世界各國的痛苦, “Taiwan” 很難懂一樣。

Who can isolate Taiwan? No one, except for Taiwan itself.

其實不懂也沒關係,有關係的是不懂還說自己懂、假裝同理,只為了抬高自己,而非真心單純伸出援手;因為偽善比直接了當的惡更令人不齒,在這種生死交關的時刻,尤其如此。或許你要說,活動的初衷並非出於惡意,但說真的,我們還要這樣繼續缺乏自覺、與世界脫節到何時?

在隔壁鄰居們遺體多到沒地方埋的時候,為了一篇自己砸錢登的廣告而大肆歡呼慶祝,這是在?

備註:

在廣告刊出的前兩天在召集團隊臉書留言,但是未得到任何回應:

「誠心建議:現在並不是適合發聲的時機,如果真的要登報,等到疫情和緩之後再採取行動比較合適,發文語氣也需要調整。

本人2012年搬到美國,現居舊金山。根據個人目前在當地的觀察和感受,多數美國人現在最關心的,只有如何保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安全,期待疫情趕快落幕、經濟回穩、解除居家隔離,生活回歸正軌。WHO和台灣的新聞幾乎沒有受到任何關注(除非是台灣移民才比較有可能關心),媒體上鋪天蓋地都是美國(尤其紐約)疫情報導、經濟災情和補救措施等等。

私認為台灣現在登廣告只會被忽略,等於白白浪費錢,不如等到美國疫情危機解除之後再採取行動,到時候聲量相對會大很多,大家也才有心思回頭看清台灣的重要性和WHO的錯誤造成多大的影響。

再者,我想請你們慎重思考,登廣告的目的是什麼,你們要讀者感受到什麼,進而採取什麼行動?如果純粹為了出一口氣自己爽而登報紙自清,那真的跟拿金條丟到水裡沒什麼兩樣。如果是要彰顯台灣在國際社會上的價值、爭取國際支持加入WHO的話,等疫情結束後數字和事件發生時間軸都清清楚楚,到時候再用這樣的角度下筆:“Taiwan survived without being a member of WHO, but the world can’t afford a WHO without Taiwan.” “What could have been done differently? If only we’d known earlier…” (還可趁機偷酸某國)

說現實一點,每個國家的國民最在意的都是自己國家的利益(廢話,台灣還不是一樣),誰被打壓霸凌這種新聞大家也就是直接跳過或是看看就忘了,尤其一般老百姓根本不會關心(很多人還是分不清Taiwan和Thailand,也不知道我們講什麼語言、地理位置在哪),所以如果以尋求國際正義、尋求同情討拍的角度出發,根本不會有人理會,必須由「我們(世界)為什麼不能沒有台灣」的角度出發才可能引起共鳴。

另外,如果要引起各領域的decision makers關注的話,建議登在The Economist上,全世界(包含美國)的菁英都還會訂紙本閱讀。紙本報紙幾乎沒有人在看了,主要都看網路新聞即時更新(如CNN)。」

--

--

AC

台灣人,浪跡華府、新加坡、康州,現居北加州。希望哪天可以不用再搬家,但很快又要再次打包上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