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嘖嘖杯事件探討群眾募資的善與惡

夢想的支持者不應該變成貪婪下的受害者

李俊辰 James Lee
6 min readDec 7, 2017

其實我會注意到嘖嘖杯是從林大涵這篇貼文,覺得這真的算是台灣在募資平台歷史中的一個里程碑,從討論中才知道原來是因為火熱的嘖嘖杯,台灣第一個募資平台—嘖嘖ZecZec—拿回了他的領導地位。

資料來源:貝殼放大founder林大涵臉書貼文

後來,我先刷到因為嘖嘖杯的募資奇蹟專訪嘖嘖共同創辦人徐震的文章—以嘖嘖杯創下台灣最新募資奇蹟!嘖嘖共同創辦人徐震的創業談:「你能不能說一個讓人渴望的故事?」—相信因為嘖嘖杯的募資案的金額不斷的衝高而增加影響力,未來群眾募資或許能讓更多有夢想的人被看見。

最後,我又在刷鄉民晚報看到了一篇文章—倒數階段破五千萬再創群募奇蹟!專為台灣人設計的「嘖嘖杯」為何如此狂?—讓我更好奇這個很狂的產品,然後打算搭上這波熱潮的末班車,但後來因為嘖嘖ZecZec平台上的一些問題而沒有購買成功。

資料來源: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在12/5晚上在刷JPPT的時候,看到一篇爆文,還是在一個不算熱門版的批踢踢e-shopping版爆出來的—[閒聊] 嘖嘖杯的協力廠商 出了一模一樣的杯子—引起了眾多人討論,也因這篇討論引發了眾多支持者進而想瞭解實際的真相,此時,初心地球社與協力廠dr. Si皆並未有任何公開的官方說明。

資料來源:台大批踢踢實業坊

在隔天12/6引發非常多的論戰,初心地球社與協力廠dr. Si皆提出了一些說法出來,但仍讓大眾是霧裡看花,風向更是由支持初心地球社倒向協力廠dr. Si,中間的過程就不再多做討論,僅針對延燒一天後我有接觸到的綜合資訊來做一個討論,或許嘖嘖杯的案例能讓未來群眾募資的變得更好(?

針對這次的事件,我的綜合感想如下:

雖然我知道嘖嘖是一個募資平台,但相信還是有輔導提案者進行群眾募資的服務,若沒有類似貝殼放大的群眾募資顧問服務,也還是有監管的責任在才對(編按:在嘖嘖網站的提案中,有看到注意事項:嘖嘖必須要有足夠的訊息才有辦法審核計畫,如果您所提供的資訊過少,或嘖嘖無法認證您計畫的真實性、可行性,計畫就會無法上架。)。

在這次的事件中,嘖嘖在過程中的角色看起來比較像是平台,對於初心地球社可能沒有輔導的成份在,但實際上仍待確認,目前也無法得知嘖嘖是如何評估計畫的可行性,是站在募資成功的角度,還是也包括募資成功後的交貨呢?畢竟,群眾募資在國內外也引發了不少的問題,尤其是在是否真的能成功交貨這個部分。

初心地球社不可思議的專案發包流程

姑且不論嘖嘖杯募集超過6000萬,以及創造嘖嘖的歷史—最多不重複贊助人記錄(編按:10849人),在超過原募資門檻近32倍的狀況,即使沒有大賺,但再怎麼看至少不應該會是賠錢的專案吧?在成案的階段應該就要確保第一批能夠如期交貨,但初心地球社卻在剩不到一個月的交貨期爆出未與協力廠dr. Si簽約,以及要更換廠商的決策,真的覺得耐人尋味,以下針對智財、成本估算與權利義務履行的面向來討論:

1. 智財方面

因為是公開資訊,除非是申請中的狀態,這要拿出證據是最容易的(詳細分析還是看詹詹文章),但初心地球社只有商標專利,嘖嘖杯生產技術的相關專利則在dr. Si手上,這其實並不讓人意外,這部分初心地球社大概無法佔到便宜,也無法說服大眾。

2.成本估算方面

一開始的募資價格應該有經過計算吧?否則只是用喊的也太神奇,雖然我是覺得不算便宜,但本來還是有想要在最後一刻支持的,回到這個專案的起始點,成功募資的狀態理論上應該就表示足以支應開發的費用,難道成案的狀況是會賠錢嗎?那初心是粗心還是佛心?況且理論上後第二三批應該是賺更多才對阿,怎麼還可以扯到想要成本計算?結果反而向協力廠dr. Si要求要壓低金額導致破局,這部分明顯是初心地球社的過失。

3.權利義務履行方面

從現有的資訊來看,要更換協力廠dr. Si應該是要更早就公(ㄅㄟˋ)告(ㄅㄠˋ)出來才對?姑且不論什麼理由,第一批都要準備出貨結果連簽約都沒有?到了募資結束才要討論生產成本,法律面的問題我覺得不是用一句粗心帶過就可以解決的,要省律師費我非常可以理解,但結果也是自己要負責的啊?至於dr. Si在業界這麼久了,還可以接受這殺豬公的作法,真的也很不可思議,能在已經要出貨前還能吵彼此的權利義務,真的覺得是發起人初心地球社要負最大的責任,消費者權益完全沒受到保障,這應該不能用一句要消費者承擔募資風險來帶過吧!

以上3個面向針對嘖嘖杯募資案來討論,初心真的要承擔最大的責任!

難道貪婪與利益分配不均就該把夢想的支持者放在腦後嗎?

就公佈的各個時間點,初心地球社早應該先行向參與募資的大眾說明,而不是因為一個網友的發現,導致這件事情才爆發出來,這麼大的風險我相信一開始不可能沒有想到才對,還是說真的沒想到?就跟民視8點檔最近的劇情走同路線,那我也真的是醉了。

資料來源:民視幸福來了

為求平衡,dr. Si我也覺得有點問題,在預付款和簽約時的這些過程,真的就憑著相信和支持年輕人就投入這麼多資源下去做嗎?相信中間還是有些隱情吧?以協力廠dr. Si來說就是一個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概念,和募資這件事情的連結度不會太高,但在沒有任何說明的狀況下就直接販售不同明的相同產品,這個決策也是非常有瑕疵的!

結論:我個人覺得問題就是出在貪婪與利益分配!

群眾募資平台有義務與責任來避免這類的事情發生

我覺得嘖嘖是有義務來協助解決這件事的,否則相信未來還是有類似的事情發生,就群眾募資的商業模式來看或許就是獲取成案的8~10%金額,為了成功募集案資金,行銷力絕對的佔非常大的影響力,但也正因為群眾募資平台也辦演了公正第三方的角色,在尚未撥款給提案者的過渡期更該有積極溝通的作法,而不是因為募資結束把後續的事實推給提案者,或許這也再次重傷了在嘖嘖平台支持者的心了,希望未來真的有機會能夠優化危機處理的流程!

資料來源:台大批踢踢實業坊

畢竟,提案者大多都是有理想有夢想,但多數在執行上真的會需要有很多細節的協助,要付出的成本其實不低,不做的風險大概就是轉嫁在支持提案者夢想的支持者,也是最不應該被這樣對待的一群人!

--

--

李俊辰 James Lee

主要會分享商業計畫的核心議題,包括政府補助、商業計畫撰寫與募資等3個面向的題目。自2009年起自學商業計畫撰寫超過10年,獲得第七屆龍騰微笑競賽佳作、輔導逾50間企業,規模從新創到上市櫃公司,協助獲取近6000萬政府資金,歡迎交流與合作聯繫https://www.facebook.com/jiunchen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