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為王? 醒醒吧!根本沒人想看你的內容(下)

這是一個「體驗為王」的時代,吸引讀者來體驗新聞

Jimmy Wei
4 min readJun 30, 2017

我認為:這是一個「體驗為王」的時代。

這個想法是從「消費者為王」的概念進一步延伸出來的。在消費至上的年代裡,出錢的是老大、消費者為王的想法,大家應該不陌生。但是,對新聞產業而言,「消費者為王」的想法卻是非常危險的。

舉例來說,消費者就是喜歡看腥羶色、露奶、小鮮肉新聞,難道新聞就應該只滿足這方面的需求,不斷餵食垃圾報導嗎?當然不是。但新聞工作者也不應該像傳統思維一樣,「供給者腦袋」一昧的認為讀者應該看什麼,而不聽取讀者的聲音。

新聞工作者要屏除過去上對下傳布的腦袋、卻又不能落入消費者要什麼就給什麼的思維。因此,在這數位爆炸的年代裡,新聞工作者最重要的是:思考如何將重要的資訊,透過數位敘事,吸引讀者來體驗/閱讀新聞,也就是「體驗為王」。

與其強調內容,更應該注重「讀者體驗」

說穿了,所謂體驗為王的具體內涵就是,在製作新聞時融入UX的想法。

新聞工作者不再片面的認為讀者需要什麼、應該要看什麼,而是設身處地的站在讀者/消費者的角度去思考:「我想看到什麼?」

在美國新聞傳播學院,最常被拿出來討論的紐時SnowFall案例,就是在讀者在閱讀文字到一個程度,即將要失去注意力時,用影音、3D建模、動畫等方式,將讀者的注意力重新抓回來。這種跳脫傳統單一影像或幻燈片的呈現方式,以文字、影音、動畫、圖表、音效融合來敘事,上線一週內該報導瀏覽量超過了350萬。

NY Times Snow Fall

大家可看看另外幾個紐時著名的案例: Women Inmates:Why the Male Model Doesn’t WorkSeeking Pluto’s Frigid Heart(建議大家可帶360頭盔體驗)。其實都是不錯的嘗試及新聞體驗。

NYT Women Inmates:Why the Male Model Doesn’t Work

明明同樣是360影片、3D建模新聞,但紐時做出來的就可以很有質感。但是國內幾間媒體的作品相對而言就質感稍缺。

台灣比較有名的應該就是報導者的急診人生,將新聞與遊戲的方式結合,讓讀者直接玩新聞。還有台灣遠洋漁業的大鮪鱸鰻。另外,聯合報也有一篇滿有趣的用聲音說故事,移工的勞動記事,用聲音結合圖片來講新聞頗有新意,但是整個網頁的流暢度可以再加強一點。

其實台灣媒體這幾年都有不斷的在嘗試,包括蘋果的360、聯合報的新媒體實驗室、報導者的多媒體報導等,都有試著用多媒體敘事的方式來講故事。但就往往差了一點什麼- 質感、流暢度等。

消費者/讀者要的是好的體驗

其實好的多媒體報導都有一個共通點:站在讀者/消費者的角度去思考使用體驗。

讀者不想看一篇三、四萬字的長篇大論、也不想要一個卡個半天的網頁、或是看了頭很暈的360影片。要的只是一個好的觀看體驗。

新聞業一直很怕投入的大量的資源去做深度調查報導,花了大量成本、結果沒有實際效益,甚至結果一個小時就被其他媒體抄走,欲哭無淚。但其實,如果你的報導能跳脫出文字,融合其他多媒體元素(360、VR、影音等),並且加上UX思考,其他媒體是無法抄襲的。這時候格局就會出來了。不然你抄NYTIMES的冥王星那篇給我看看。

媒體缺乏RD,研究新的敘事方式

媒體缺乏RD。

RD的全名是Research & Development,也就是研發。研發部門在許多行業裡面都是最重要的部門,研究發展公司的新產品、服務,創造出價值。

紐約時報過去有所謂的研究與開發實驗室R&D Lab,2016熄燈後改成多個創新小組(Story[X])、VR部門等等,嘗試在數位時代裡,結合新科技找出新的敘事方式。

然而,綜觀台灣媒體,大部分都沒有一個研究發展部門(聯合報有新媒體實驗室啦)。

我認為,台灣的媒體(尤其是傳統媒體)應該好好重視研究與發展這部分。嘗試新的敘事方式,不要只抱怨年輕人不愛看你們的新聞、或是錢不夠多做不出好的內容。

時代在走、科技在新、觀念要改。拋棄過去菁英式、上對下我認為你該看什麼新聞的想法,聘一些UX、Design Thinking的人。

仔細想想看,讀者/消費者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延伸閱讀:

內容為王? 醒醒吧!根本沒人想看你的內容(上)

內容為王? 醒醒吧!根本沒人想看你的內容(中)

--

--

Jimmy Wei

臺大法律系 -> 臺大新聞所。隨手記錄一些遊走在商、法、傳播學的讀書心得、經驗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