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電力】(05)即將替代集中式能源成為主流?分散式能源是什麼?

在臺灣,分散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 DERs)這個議題從十多年前就開始被關注及討論了,尤其遇到全國性的停電事件時,更容易被提出來討論,但至今似乎還沒有看到比較顯著的發展,難道這又是一個叫好不叫座的產業嗎?

來者何人?

分散式能源主要的競爭對手是傳統的集中式能源。集中式能源的電網架構我們都很熟悉,由大規模的發電設備集中生產電力,再透過又廣又密的電網,層層輸送至各個用戶,是個十分中心化、有效率的系統。但是這樣中心化的系統容易發生一種問題:只要系統核心周圍的節點發生問題,容易透過核心將衝擊傳遞出去,造成大規模的影響;然而,周圍節點對於其轄下節點而言也是核心,因此整個系統有可能因為最邊緣的節點發生問題,在連鎖反應下造成整個系統的危機。

相對而言,分散式的能源與電網在這部分就安全得多。原因在於分散的小電網自己內部就有發電設備或儲能裝置,如果大電網發生問題無法供應電力,小電網內部就能以自給自足的方式運作一陣子,甚至到市電恢復供應。當然,我們也可以想見:隨著技術的發展,發電設備與儲能裝置的建置與維護成本會慢慢下降,當一個區域型的電網內部擁有越多的發電設備與儲能裝置,就有可能以內部供電為主、偶而才向台電購電,電力充足時甚至能將多餘的電力賣回給台電。不過,這是預設各式設備的建置與維護成本能夠降得非常非常低,由於不具有規模經濟,通常還是不太會發生內部電力比台電供給的電力還便宜的狀況。

但這不代表分散式電網只有安全上的價值而不具經濟上的利益。透過電能管理系統(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EMS)的自動排程,可以讓用戶的用電行為從高電價時段移至低電價時段,也就是電能版本的撿便宜;另外,還可以用相似的操作套用在儲能裝置上,在低電價時充電、在高電價時放電來出售或自用,以此套利或撿便宜,開源節流兩相宜。

積沙成塔,積少話談

但是,哪來這麼多儲能裝置可以用來充放電套利呢?有啊,電動車就是。透過原本G2V(Grid to Vehicle)模式加上V2G(Vehicle to Grid)的技術,電網與電動車就可以雙向輸電,售價100多萬的電動車此時對於電網來說,還真的就是行動電源。

不過如果只有一輛電動車,對於電網的影響可能微乎其微,但是很多輛電動車就能提供顯著影響了,因此有人把點子放在充電站上面,不但商業模式能更完善,甚至還可以對電網安全盡一份心力。

充電站融合了加油站與停車場的特性,具有供給能量與提供車輛停放空間的功能。但是其獲利方式主要來自前者,依照原先充電站只能對電動車充電的狀況而言,充電站業者(Charge Point Operators, CPO)的收益會受「翻桌率」影響,因此必須鼓勵想充電的車主過來,又必須想辦法趕不需要充電的車主走,十分矛盾尷尬;但是如果有了V2G技術,不但處於「加電站」模式的車輛可以為CPO帶來獲利,處於「停車場」模式的車輛也可以供電讓CPO進行電力的安排與買賣,還可以將獲利與車主分潤,對於大家都有好處,是個值得期待的商業模式。

至於電網安全方面,如果配電業者(Distribution System Operators, DSO)有負載上的需求需要CPO配合,CPO就可以透過控制充電樁,甚至在車主的同意下將電動車的電力提供給其他使用者,以此降低充電站的總負載,進一步舒緩外部大輸電線(饋線)的負擔。

自己的看法

電動車在近幾年發展得十分迅速,也連帶推進產業鏈的形成,如果能以此結合多個小型的能源網絡,讓電力在地化,也許是我們走向電力智慧化的一個重要過程。

如果覺得我寫得蠻有趣,拜託在下方的拍手讓我知道,小朋友需要鼓勵QQ

由於是筆記,如果有我說漏、說錯或說得不錯的地方,也可以在下方留言討論或指正,我會盡快把內容調整到最正確的狀態!

Sign up to discover human stories that deepen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Free

Distraction-free reading. No ads.

Organize your knowledge with lists and highlights.

Tell your story. Find your audience.

Membership

Read member-only stories

Support writers you read most

Earn money for your writing

Listen to audio narrations

Read offline with the Medium app

狐狸就在森林裡
狐狸就在森林裡

Written by 狐狸就在森林裡

現職資料中心基礎設施解決方案系統工程師 由於感興趣的事物太多,於是把專業領域和其他領域的筆記或心得都放在這邊

No responses yet

Write a respo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