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oo 抹布
Oct 9, 2023

#突破職涯的方法之一就是開職場槓桿
#moboo #文末有實體活動資訊喔

「投資有槓桿,職場上也有槓桿嗎?」
當然有。這篇就要來分享我在科技巨頭外商快十年的認知,
幫大家分析 #職涯槓桿。

這個問題我是最近被一個進入科技業沒很久的小女生問到的。

從知名國內頂大研究所畢業的她,在一間台灣代工廠做工程師大概兩年。一個客戶的案子跑了一年多,基本上就是客戶的設計來,驗證,測試,出問題建議怎麼修改,新的版本進來,再度驗證,寫報告。

當然,客戶端會在會議上不停的Push。身為新人有的時候也要晚上加班驗證。而這樣在年終考績大概能寫五行話。

她一時之間感覺,她是不是大多數的努力其實大老闆都沒看到呢?

— -

我很常用一個單字叫做 #leverage,中文有個意思叫做「借用已有的」。比如說我們leverage一個東西就是說沿用的意思。他的本意是從lever來,也就是槓桿。用一個較小的成本去開啟較大的成果。
其實我們很多人都有這個階段:

當一個獨立貢獻者(individual contributor = 沒帶人的人,像是基層工程師),基本上就是把被交代的任務做好。至於每個人要把事情做到「好」,需要的時間精力也依照案子的不同而不一樣。

這階段其實你就是 #拿工作時間換錢。

雖然不是工時越長就能表現越好,但是要做到突出,工時幾乎不可能比別人短!同事也都是不錯大學畢業的,每個都蠻厲害的。所以年輕時拼一點,加班是很正常。但是怎麼加班都無法突破的時候怎麼辦呢?

有的, #就是加大你職涯的槓桿。

大家知道,投資加大槓桿,可以增加你同一時間內的獲利,
只要增加的風險是可以控制的。

比如說買房子,頭期款兩成,四百萬就能買兩千萬的房子,
你能住,房子的漲價是用兩千萬來算的,這就叫做五倍槓桿。
除非你是超級有錢人,不然幾乎都會用貸款槓桿的方式買房子,

— -

職場也是一樣,
大家常常會說,「某某老闆拿大家的東西去外面報告,又收割了…」
其實就是他開槓桿的時候。

他用一倍的工時(做報告),開了數倍的槓桿(好幾個工程師的工作)。
等於是他一個人的工時,卻有數倍工時的效果。

據我觀察,強調「#影響力」為考績的公司,開槓桿效果會更明顯,
因為他們希望每個人的工作成果都能「外溢」到其他同事部門。
這都是公司賺的。

如果你的公司屬於重視「影響力」的公司,
會有一種現象:越高階的主管升得更快。
因為每天在吸收下面人的貢獻和成果…(但這是正常現象)

如果你只是專心把自己事情做好,其實只是及格=沒槓桿。
要升遷,要被看見,在很多公司遠遠不夠。
這時候可以考慮開槓桿。

那我們有幾種方法可以加大的自己的 #職涯槓桿呢?

1.#建立領導能力

一般可以先從team lead,project lead開始累積小的領導經驗。帶領不同部門 cross-functional teams 解決一個問題,也是屬於領導能力。

跟一般做案子不一樣的是,你必須要知道不同的部門可以提供給你什麼幫助。

就像是玩樂團,你可以很會彈吉他,但是你要寫歌,編曲,你就要知道貝斯,鼓,主唱的限制,技巧和特色。這就是一種橫向能力的拓展。如果有去團練過交響樂團,就知道要當指揮,你必須大概知道所有樂器的原理與技巧,才能指導樂團每個樂器往你想要的方式走。

這種領導能力,能讓你處理更複雜的問題(= 處理一個人做不到的事),就是一種開槓桿。

2.#爭取做主管的機會

我們一個人的工時有限,再怎麼產出就那麼多。對於大老闆來說就是一行績效報告而已。要升遷上去,勢必要有更大的影響力,一次照顧更多的案子。有主管機會就要爭取,對於你來說,你的成果就是用團隊來計算。

有些人會說「當主管又累錢也沒比較多我才不要」,這句話基本上是沒錯的,但是當主管是開槓桿最明確的其中一條路。

在公司被卡住,沒位子沒機會,則可以考慮離開找機會。

3.#技術文件與SOP

很多公司喜歡技術文件與SOP,因為它代表經驗可以複製。

同樣投資人力和時間開發的成果,可以不停的重複被別人利用,這都是公司賺的。如果你不走主管路線,要走專業技術人員,寫技術文件與SOP是一個很好開槓桿的工作。

4.#積極爭取報告機會

大家大學做報告就知道,組長上台報告,分數或許會比較好,舉例來說,同樣做案子,PM出來報告團隊成果,也是一種曝光機會。

雖然報告別人的事情,不代表能完全收割別人的成果。這中間的差異在報告的人有沒有完全了解成員在幹嘛。

如果今天PM只是按照報告內容照本宣科,老闆問問題還是要問工程師,那PM就收割失敗。如果今天PM能回答絕大部分老闆的問題,老闆不需要問工程師也能掌握大概情況,PM就收割成功。

5.#建立人脈

人脈也是一個開槓桿開外掛的方法。

舉個例來說,你想要應徵Google,想到可以找人內推Google。

假設可以找到能夠幫你推薦的Google員工,就能利用他「已經成為Google的員工所以知道公司的標準」,幫助你這個人提升可信度。

你不用真的跑去認識Google的那個老闆,不用每天跟Google的人工作,就能有這樣的效果。而一個Google員工要面試進去,要站穩,要花費的心力是非常大的。所以人脈是一種非常巨大的槓桿。

#結論

跟投資一樣,開槓桿會有風險。但是在職場上開槓桿,屬於一種下檔有限,上檔無限的投資(最差就回去當一線工程師)。每個人都該思考怎麼利用槓桿,做到個人做不到的事情,才能在更短的時間內賺更多的錢….沒錯,這都是為了賺錢。

是的,每次人脈放最後,就是要進廣告:

🎉科技工作講實體活動「科技菁英年終盛會」
報名網址:https://techjobntalk.oen.tw/

又稱業界人脈加速器。
歡迎科技業以及想投入科技業的人參加,
本次辦在台北市信義區Flare Taipei時尚酒吧。
也就是附圖這個絕美場地。

大家一起建立職場人脈,增強自己薪水競爭力!
提早報名可以加入專屬社群,提早開始建立人脈,
不用擔心到現場沒朋友很緊張!

人數有限,趕快設定搶票鬧鐘!
📍售票時間:10/16晚間九點線上開賣!
📍活動時間:11/25晚間5點在台北Flare Taipei時尚酒吧
(台北市信義區松仁路101號B2)

Moboo 抹布

Google Senior Engineer, former Apple Product Design engineer. Product Design. Trend. Mid to high level tech job markets. 興趣是研究中高階科技職場,Linkedin搜尋Weihsuan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