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個社工系老妹希望你在申請社工實習前釐清的幾件事

抱歉我欠稿有點久,剛從澎湖回來就趕著去Y大註冊成為菸酒生(眼神死,於是之前答應要完成的文章就一直拖到現在才出產,對不起😭😭😭

言歸正傳,以下是我認為大家在申請社工實習前應該釐清的幾件事情:

本篇僅適合給想當社工的同學參考,如果你擺明不想當社工,這篇最多只能告訴你實習單位出包如何自保。另外,實習是展現勞動參與、社會參與積極度的第一步,即便未來不打算當社工也不妨藉機學習檢視自己的勞動處境。

💫找到自己穩定關注的議題了嗎?清楚自己的優勢與限制了嗎?

就我自己的觀察是,有些同學早就有自己穩定關注的議題,也透過行動參與表達關注,常見的是他都去那邊打工、當志工當到人家說你實習來我們單位不用再考核了。當然,也有些同學他知道自己的罩門在哪裡或發現「這個議題我從來不了解耶!」,所以就用實習的機會去突破、去了解。

兩者都很好,都是建構在你非常清楚自己的優勢與限制的前提之下。

💫到了都會區以外的單位學不到東西,這是真的嗎?

首先,各縣市的資源分配向來不是「均質」的😭😭😭,各縣市社工在不同環境、不同歷史、不同文化脈絡下面臨的挑戰也不盡相同。都會區案量很集中的確會讓你在技術操作面透過大量個案快速上手,但反過來看,每個個案可以分到的時間、空間也相對壓縮,也比較難去追求「質」的細緻。

我自己在離島實習的體驗是,的確澎湖的治安很好,整體案量也真的比本島少很多。但是,有沒有可能其實是,還有我們尚未發掘的議題、需求,致使表面上才看起來是少的,實則不然?當你為了發掘潛在議題不斷保持待命,就是為了需求開發與資源部建,這會是一件輕鬆的事嗎?又,我們還能不能發展出比現況更好、更能因地制宜的工作模式繼續創新,繼續突破?如果督導不太會主動教你,你會不會自己拿文獻拿案例主動找督導討論?面對反覆進出的老個案,你的態度是什麼?當下服務的困難會是什麼樣貌?我覺得這些都是值得省思的,自己體驗過了再來下定論都不遲。

當然,一個縣市治安好不好嚴謹來說還是要看內政部的資料,而治安很好也不一定個案就比較少。反之,個案多,也不等同治安不好;個案量多不多,得要先看母群體有多大並算出比例,如果同類型案件發生機率是差不多的,直接看個案數的話,當然台北市人多也就有比較多的個案。

但基本上在澎湖出門不小心忘記鎖門也不太會遭小偷(可是腳踏車要鎖會被幹走),就我實習的經驗是,醫院通報自殺人次一年不超過50人次,性侵個案也不超過10個,地方小、網絡緊密,出事很快就會傳到全澎湖了,道德行為的制約力量也相對強大。

而,你自己的價值選擇又是什麼?技巧與價值若只能選一個,你寧願是哪一個?

💫單位不認識你就是先從成績認識起,所以在校成績不好是不是等於我就沒有機會前進夢寐以求的實習單位?

據我所知,有些學校是學生投履歷全程自己負責,有些學校是要經過校內成績篩選,成績越好的同學越有優先選填志願的資格,學校才會幫他送公文。

基本上來問我這件事的學弟妹往往是後者,當然用成績篩選這本身也有很多應該要檢討的問題。

首先,社工系最喜歡講什麼?「尊重多元與接納個體差異」

可是,人家都還沒有去單位面試,你就先用「成績不好」擋學生路欸😡😡

為什麼不是由單位來直接告訴這些學生,我們想找具備什麼特質、關注什麼議題、擁有什麼參與經驗的實習生?如果你未能錄取,未來仍想朝該領域發展就請你把自身條件補足或是重新評估自己到底適合做什麼。

當然,我不否認某些單位仍然非常看重在校成績,尤其是醫療院所其實很常見,但學校沒有必要用同樣的這套標準去要求全部的學生。

另外,有些人可能成績不突出卻能到某些單位實習就被自己的同學酸一定是靠關係或剛好競爭不激烈你撿到。

如果人家在議題參與上已經有些成果足以被單位主管注意,都指名要這個學生來了,他在學校成績如何還有那麼重要嗎?再來,如果那個場域乏人問津、不被重視,剛好有同學比較有冒險精神願意衝一發不好嗎?

試想,如果可以利用實習的機會,在兩個月裡到舒適圈以外的地方接受不同的文化薰陶、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是多麼難能可貴的機會!也許,就因為這個決定大大改變了你這個人!!

當時的我,秉持著對長期照顧議題的關注,所以我很想到醫療與社福資源匱乏的離島走訪磨練。再來,就是個人的生命課題,當時我非常想知道,如果我去到一塊陌生的土地,都沒有人認識我也不會有人起底我的經歷,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會變成怎麼樣?當我不再是立委實習生了,撕掉這個標籤和光環的我,到底還剩下什麼?

我至今仍然很慶幸我做過這個決定,在澎湖的那兩個月,我交到好多朋友,也真切體驗到在社會工作當中非常強調的「互為主體」,可以非常真誠、謙卑、沒有包袱地與遇見的每一個人互動,感覺真的很棒!

就算你真的因為在校成績限制去不了想要的單位,工作後還是有機會,當下的感受一定不好受我知道,但也請不要放棄跟系上反映修正實習制度,讓後面的學弟妹不要再受同樣的苦!!

💫如果實習發現單位缺乏責信、違反勞基法、性別平等工作法等,或在服務過程中侵害案主權益與服務品質時我該怎麼辦?如果連我自己也在實習過程遭到侵害我該怎麼辦?

請務必向你的學校督導反映,並且列為實習機構黑名單不要再讓學弟妹受害;如果你認為你在實習期間承受的傷害打擊,無法撐到完成國家考試規範的400小時打算終止實習,也請一定要跟學校督導反映。

🔥🔥然後,能蒐證的盡量蒐證,越完整越好。

💫承上,如果我打算檢舉,我該找誰諮詢檢舉程序與法律知識?我該向誰檢舉?

首先,你可以找這些縣市社工工會諮詢、請其協助檢舉,粉絲專頁如下:

👑臺北市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

👑新北市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

👑桃園市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

👑臺中市社會福利產業工會籌備小組

👑 彰化縣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

👑南投縣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籌備中

👑高雄市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

👑花蓮縣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

當然,你也可以打電話或寫信去當地的社會局(處)、勞動局(處)諮詢。

👆如發現單位有不當管理對待個案而侵害案主權益與服務品質之虞(如:不當體罰管教、缺乏性別意識、繼續把過期食物餵給個案吃等),或發現單位未如實執行方案等(如:偽造文書巧列名目以應付考核、怕之後預算被砍或無法再承接方案而粗糙篩案以求達標、以實習成績作為威脅手段要實習生在評鑑時配合應付然於評鑑督考之違規事項未能確實改善等),都可以寫信給該縣市社會局(處)進行檢舉(信件裡記得附上整理好的證據,如:錄音、照片、錄影、截圖等)。

👆如發現單位違反勞基法(常見的薪資回捐是22條、不合理的出勤等)、性別平等工作法職場性騷擾、性侵害、涉及性別性向性別氣質之歧視行為等)、職業安全衛生法等(如果你有讀職安系的同學也可以請同學幫忙喔),蒐證後請向該縣市勞動局(處)檢舉,另外也建議大家弄清楚自己實習的機構是什麼類型的,去找出它的設置標準來確認工作量、排班、專業人力配置是否合法還是都用灌水的(過度使用兼職人力),勞動檢查機構一覽表在這裡,都可以直接打過去問!!

💖臉書可以追蹤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他們致力把複雜的法律問題深入淺出的解釋清楚,之前也利用群眾募資買下四大報頭版響應支持婚姻平權,不妨訂閱追蹤他們的粉絲頁,他們之前的勞動節專題有很多文章可以幫大家打打底,實習前可以好好讀一讀。

👆如涉案人員具備社工師執照,請向該縣市社工師公會提出檢舉。

💥不要小看檢舉,你的檢舉可以幫助這些遭受侵害的服務個案脫離苦海,你的檢舉可以讓後面的學弟妹與打算應徵工作的夥伴得以閃過地雷,你的檢舉可以讓同樣在裡面承受壓迫的工作夥伴得以解放;我知道有些人不想當社工只想拿到學分所以不想惹麻煩, 但實習就是展現勞動參與、社會參與積極度的第一步,即便未來不打算當社工也不妨藉機學習檢視自己的勞動處境。

請記得,我們是社工,也是勞工,你的勞動狀態不好其他事情都免談!!也請記得,「社會工作研究」是合法的實習內容,只是少有大學部學生走這條完成實習(往往需要一定的數學、統計、研究方法根基),你可以跟老師討論能否回到系上幫他做研究或請老師再安排至他熟悉的單位完成實習;我也認為這扇門必須開著,用來保障在實習過程中遭到侵害的學生能順利完成實習。

💫對於公益責信的眉眉角角霧煞煞,有什麼地方可以補知識嗎?

有,有個很棒的網站叫做NPOst公益交流站,是非常多助人工作者會關注的平台,也時常有第一線工作者會投書或接受專訪表達對於不同議題的看法,包括我自己在實習時也會拉著隊友一起讀裡面的文章、一起拿文章跟督導討論想法、請教督導的實務見解,現在回想起來都很懷念呢!之前在實習現場的觀察書寫也幸運獲得他們邀請轉載(接住墜落的家庭,有這麼困難嗎?「高風險家庭」如何認定?/醫務社工實習筆記)。

公益責信的學習除了來自於學校教授的「社會工作管理」,余孟勳褚士瑩的專欄都可以認真讀一讀,觀點都蠻實際的;李尚陳岱嶺林立青的專欄也總是令人耳目一新,發人深省,推薦給大家!!

💫讀社會學、讀理論沒屁用,我也不關心社政立法不想碰政治覺得很髒,我可不可以只要學技巧就好?

我必須說,你的實務工作做得怎麼樣,跟你對於問題意識的掌握有很大關聯,而你的裝備就是社會學的思考訓練與曾經念過的理論基礎!而我們的直接服務與政策執行正是由政治下的資源分配操縱,你再怎麼不想要碰都無法不碰。

這些裝備可以幫助你感受人在情境中的溫度和發展脈絡,去看見、去同理到底是怎樣的結構、怎樣的壓迫,使你眼前的這個人、這個家庭選擇甚而別無選擇走向這裡。空有技巧,卻沒有明確的問題意識,也不過是莽撞硬幹!

嚴肅的說,作為一個社工,卻看不見結構暴力壓迫,甚至連自己成為加害者、成為國家暴力的打手都毫無自覺是一件非常、非常可怕的事情;隨著時代改變,不同議題的討論不斷浮上檯面,這都得仰賴不間斷的繼續教育、終身學習,時時反省、檢視自己,才能保持前進。

最後,用曲家瑞老師的這篇專訪作結:

與其一直自怨自艾,覺得自己龍困淺灘、懷才不遇,不如看清自己的環境,好好運用身邊有的資源,培養自己成為無論在哪裡都能夠有所發揮的人,這樣一來,不管去到什麼地方,你都會是一個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