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職涯人物專訪】探索職涯與自我:挑戰、啟發與價值觀的追尋(上)

--

專訪人物:個人生涯教練 ── Sara學姊 & 2023安永會計事務所永續顧問前實習生──李善程學長

訪談、文字 / 張玉琳、蔡沛樺

編按:

政職涯人物專訪系列固定邀請政大畢業的學長姊 / 業師分享他們的職涯經驗與建議。這次我們特別榮幸能同時邀請到政大外交系畢業的Sara學姊政大社會系畢業的善程學長,與我們分享他們在職涯發展、履歷準備、面對挑戰的心態以及價值觀建立等方面的經驗和建議,期待透過學長姐的分享,讓在學生得到啟發,並勇於嘗試、探索自身潛能。

💡認識Sara 學姊

Sara學姊

Sara學姊畢業於政大外交系

曾在島內散步 Walk in Taiwan 擔任品牌企劃總監,也曾於小紅帽With Red 擔任營運長兼人資,帶領過多場設計思考工作坊。目前為個人生涯教練,協助客戶制定更清晰的生涯或職涯規劃為學姊的主要工作內容。

💡認識李善程學長

善程學長

善程學長畢業於政大社會系

曾任多場設計思考工作坊講師與安永會計事務所永續顧問實習生。學長分享自己接觸到永續的契機,其實一開始自己對於永續的概念並不完整,僅憑藉著想要做與社會影響力相關工作的念頭,洽巧有機會能夠進入安永工作,也因此讓自己能夠進一步接觸永續議題,以及實際擔任企業永續顧問的角色。

探索永續職涯:社會企業、非營利組織與永續顧問的職涯體驗

Sara學姊曾任職於社會企業──島內散步 WALK IN TAIWAN 與非營利組織──小紅帽 With Red ,學姊認為社會企業、非營利組織與一般企業的主要差別在於:社會企業與非營利組織的核心目標是希望解決他們所關注的議題,或透過組織讓讓更多人意識到議題的存在,而不僅是追求營利極大化。

因此,若任職於社會企業與非營利組織,會認識許多對議題抱有熱忱的夥伴,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多會更重視夥伴的感受。此外,社會企業及NPO在選擇夥伴時,通常也會期待對方能夠認同組織的立場或價值觀。

近年來,永續成為一個十分熱門的議題,也吸引不少優秀的學弟妹投入。學長建議對永續有興趣但還不確定具體方向的同學,通過參與一些ngo組織或是坊間的培育計畫、相關議題的講座或是活動,了解自己具體想要做的永續是何種面向、定義自己在永續領域想要擔任的角色。例如:若是一般企業的 ESG 專員,可能能夠很深入、完整地參與這間公司想要達成的永續願景;若是選擇擔任企業的外部永續顧問,就不一定可以深入陪伴輔導同一間企業長期的永續願景,但相對的,外部永續顧問的角色可以廣泛接觸到許多不同企業的案子。

勇敢迎接挑戰:履歷技巧與心態調適助你克服求職中的自我懷疑

Sara 學姊曾在小紅帽With Red 擔任人資,閱覽過諸多履歷,也從中統整出對於出色履歷的要素並與我們分享。學姊認為,求職履歷也包含Cover Letter(求職信),自我介紹與信件本身的內容都會對求職過程產生影響。

談到何謂一份好的履歷,學姊強調,好的履歷必須能夠回答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麼公司要選擇你?明確列舉出與你欲應徵的職缺的相關經歷和最終成果,並寫出自己與這個成果之間的關聯性。大多數的人寫履歷時經常僅列舉出自己的經歷,卻沒有寫出最終成果與自己的關聯是什麼,讓面試官只看見一堆數據,卻看不出這個人的獨特性。

第二個問題是,為什麼選擇這間企業?展現出自己清楚了解企業的文化與他們在做的事情,若是對於自己想要應徵的公司不夠熟悉,就容易使公司質疑你對於這份工作的熱忱。

第三個問題是,我們一起合作可以創造什麼價值?根據前面兩題的回答,證明自己與公司的合作能夠共同創造的價值。

有些人會擔心自己的經驗不足,或對於自己較沒有自信而不敢跨出第一步。Sara學姊建議大家,可以先了解自己自信心不足的原因,如果是認為自己經歷不夠豐富,就透過實習、兼職等方式累積經歷;如果是原本就比較沒有自信,反而比較需要心態的調適,而非執著於做出完美的履歷。學姊也鼓勵想要進入企業實習但缺乏相關經驗的同學,無論如何都可以先試試看!

善程學長則補充,如果已經做好100%的準備,第一步是:先將履歷投遞出去。「有一個職缺列舉出的業務內容,我一樣都沒有做過,我也有遇過每項能力要求我都只有做過大約10%的內容。我現在的心態就是,先投遞履歷出去啊,會怎麼樣嗎?沒關係的。」當然,如果該企業有投遞職缺的冷凍期,或是企業要求的職缺申請作業需要花費的時間較多,也可以考慮之後再申請。

學長提到自己在面對想應徵的職缺時,也曾因害怕被拒絕,而選擇不投遞出履歷。但其實投遞後的結果最多是被拒絕──收到一封信告訴你,你的能力不符合,但就只是這樣而已,並不會對「你」有太多影響。若是被企業拒絕,且希望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回覆婉拒信、直接打電話詢問企業人資,了解自己是何種能力不足,或是在面試時沒有展現出自己具備哪些能力,會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式。

害怕被拒絕,你可以有兩條路,一個是問為什麼害怕被拒絕,一個是被拒絕之後該怎麼辦。在這些過程中,通過向面試官學習,從經驗中學習,將「我投了,被刷掉該怎麼辦?」變成是「我投了,被刷掉,但是過程中我學習到……」,讓成長心態成為面對問題的心態。

設計思考:職涯發展的獨特視角

接下來,將視角轉回Sara 學姊的故事。學姊曾以講師身分帶領多場設計思考工作坊,也將設計思考的核心價值觀──以人為本、從實踐中學習,以及接受失敗的態度,運用在自己的職涯發展上。舉例而言,學姊在大學時期關注社會議題,但尚未確定想投入的領域,於是透過永續顧問的實習探索各種社會議題,確定自己未來想走的方向。此外,學姐也曾有不確定自己適合大公司還是小公司的困惑,於是學姊決定都去實習看看,將實習視為體驗以及探索自我的機會,透過實際嘗試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涯。

設計思考流程圖,圖源: Apply the Design Thinking Process in Your Business

如何找到自己的Ikigai?

「Ikigai」是一個日文單字,意思是「存在的意義」。你投注時間和金錢的地方,就是你人生的優先事項,生活會變得不快樂,是因為我們沒有按照自己的首要價值觀和考量而活。 — —

找出自己的「Ikigai」:5個問題助你發掘真正的人生目標與熱情| 遠見雜誌

對於那些仍在摸索自己興趣和專業的同學,學姊提供大家兩種方法,協助我們找到自己擅長的事物。首先:觀察自己的變化,當從事某件事時,察覺到自己可以很容易進入心流、做了就會沉浸在其中,那很有可能是自己喜歡或享受這件事;其次,如果從事某件事時,較容易獲得他人的認可,這也很有可能就是自己擅長做的事。

學長則提供一個初步的自我梳理方式,拿一張白紙,將自己印象深刻的經歷從左到右按時間軸寫出來,並仔細看你寫下來的經歷,找到共同的特色或價值,可以幫助自己釐清過去所做的嘗試以及未來的職涯方向

學長也提醒, Ikigai 交集的部分不會憑空出現,而是當你開始累積相關的嘗試或經驗,才能夠慢慢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也就是說,透過實際的探索和經歷,才能找到符合自己Ikigai的元素。

Ikigai,圖片來源:How To Find Your Ikigai And Transform Your Outlook On Life And Business

「回到自己的價值觀,到底什麼對你來說是最重要的?薪水高,到底是要多高才會覺得自己過得去?」

職涯的選擇潛藏著無限可能性,但若是自己想從事的職業不符合社會期待(例如:金錢、頭銜、升遷),可能會讓自己陷入職涯焦慮,「讓我們先回到一個很自己的,很深層的問題:你怎麼排序你對於工作的價值觀?」 學長說道說到。

學長帶領大家一起思考,並寫下自己的價值觀。一開始,可以先設定幾個特定的類別,列舉出自己在做職涯選擇時,可能會在意的幾件事,例如:願景、金錢、同事、工作環境、老闆、產業等,接著簡單地排序,如果你現在有幾個職涯選擇,那你可以再依照這些價值觀分別給予權重後加總呈現。

以「擔心想要從事的產業薪水可能不高」的狀況為例:會出現這樣的掙扎,表示金錢對你而言很重要,但你發現這個產業的前景可能沒有那麼被看好,比如說工作中有許多環節都可以被 AI 取代,或是大眾對於該產業的需求持續降低、年營收逐漸下滑等等因素,都可能會間接或直接影響到你在這份工作的薪酬福利。

接下來,依照你自己重視的價值觀,如果你重視的是自己的願景能不能在這個工作被實現或是工作跟生活的平衡程度,再重新框架的問題可能會是:「從事這個產業/職能之後的我,開心嗎?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這個工作可以幫助我成為我理想中的樣貌嗎?透過釐清自己對於職涯選擇的價值觀,以及反覆重新釐清、框架問題,才能夠做出對自己而言最佳的職涯選擇

另外,學姊也針對問題說明,薪水的高低是比較出來的,譬如社會企業常被外界定義成待遇不高的產業,但學姊分享自身的經驗告訴我們,她認為在社會企業工作的待遇其實並不差,不過若是要與一般企業的同等職位比較,薪資待遇與需要承擔的責任確實會有所差異,因為業態本身就有很大的不同,且即便是在同樣的業態中,不同的企業之間一定也會有所差異

因此,如同前面學長提到的工作價值觀,學姊建議我們在做職涯選擇時,一定要回到自己的價值觀,找到對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事情。

「普世價值觀的建立,是追尋機會的基石。」

學長與我們分享,自己在原生家庭的成長過程中,其實並沒有踏實地建立起一些被普遍視作常識的價值觀(例如:誠實、守信用、負責任等等),是直到上大學開始獨立生活後,才開始將這類相對基本的價值觀,像蓋城堡一樣在自己心中建立起來。

學長提到,會開始意識到價值觀重要性的契機,是自己當時觀察到有些人會因為具備某些特質,而為自己爭取到更多機會;又或者會因為某些特質的原因,容易在人際相處上發生衝突、摩擦。透過不斷探索這個世界重視的價值、跌倒再站起來的過程中,讓自己深刻了解到價值觀的重要性。

談及建立價值觀的方法,學長認為適時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對於價值觀的建立有很大的幫助。「我們都或多或少可以分辨他人給予自己的評價或建議,是否真的是自己此刻需要的,並能幫助自己變得更好的。」因此藉由自身判斷力,適時接收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將能調整成為更好的自己,與此同時,也是在建立自己價值觀的過程。學長也強調到,只需要「適時」在意這些評價,學習區分出自己可以改變的,以及自己沒辦法改變的事情

『有好的做人處事價值觀』常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但這卻是在用力爭取想要的機會時,一個很重要的前提。若是缺失了這塊基底,機會很可能會因此從手中流失。」學長想將這句話回饋給學弟妹們以及當時仍在求學階段時的自己,期許我們在築夢之前,也不要忘記打好穩固的地基。

更多職涯發展相關消息,歡迎關注、聯繫我們
政職涯Instagram: https://reurl.cc/pLo2D4
政職涯Facebook: https://bit.ly/3s2yFRn
政大職涯發展中心Facebook: https://bit.ly/3D5bNH3
政大職涯平台: https://cd.nccu.edu.tw

核稿 / 張芷綾

--

--

政職涯 NCCU Careering

政職涯 NCCU Careering / 國立政治大學職涯中心學生團隊 / 講座 / 企業參訪 / 人物專訪✨想了解更多職涯發展消息,歡迎關注我們—— 政職涯Instagram: https://reurl.cc/pLo2D4 政職涯Facebook: https://bit.ly/3s2yF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