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睡覺? 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下)

RRSharing
May 13, 2022

--

三、為什麼會作夢?

1.從科學的角度解釋夢 :

磁振造影掃描中看到,在快速動眼時腦中有幾個區域活性大升,分別是 : 頭部後方的視覺空間、運動皮質、海馬迴、腦部深處的情緒中心(杏仁體與扣帶迴皮質),但負責理性思考與與邏輯、決策的前額葉皮質卻顯示出冰冷的藍色,也可以藉由這樣的活動強度來簡單判斷夢的特性。

科學家進一步希望能了解夢的內容,因此他們藉由喚醒剛開始作夢的並詢問夢到甚麼,來與腦部的活動進行連結,並整理出看到某些事情時的特定腦部反應,達成一個類似讀夢的效果,雖然目前尚沒有辦法得知細節,比如看到車子是哪個牌子,但相較從前已經相當進步了。

藉由研究,他們發現,其實夢境並不是日常生活的重播,實際上重播率只有1–2%,但在情緒上卻有很大的關連,日間的情緒焦點會有35–55%反應在夜間的夢中

2. 夢的作用:

(1)夢能有助於舒緩傷痛,撫平情緒!
作者召集了一群年輕人,觀測他們看圖片腦中所感受到的情緒反應。他發現在比較睡過一覺的受試者以及沒有睡的受試者,可以看出兩者的行人體對於一樣照片的情緒反應,睡過覺的受試者明顯腺釋出較低反應幅度,甚至連理性的前額葉也參與近來,進一步降低情緒作用。

另一個研究是卡特萊特所做的研究,他發現做夢能有助於我們從痛苦的經驗中剝離出來,但只限於做的夢跟那些痛苦經驗有關才有這樣的效果。

如果卡特萊特所做的研究是正確的,那所謂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又是怎麼回事? 為什麼他們會一直不停的重播但卻沒有紓緩的跡象?

他們所給出的解釋是,這些人其實在快速動眼睡眠上就有障礙,原因是他們神經分泌過多的正腎上腺素,導致腦中化學物質濃度太高,因而也無法有效的把這樣的經驗從夢中剝離,當腦部又想要再次剝離一樣的情境時,下一次的夢境又出現了。

根據他們的假設,在一次的研討會上意外地發現了某個退伍軍人訴說他的情況,他說他吃了普拉辛(目的是控制高血壓),卻意外地在幾周後,創傷壓力症候群得到了緩解,原來是因為該藥中有一個副作用是可以降低腦中的正腎上腺濃度,也讓他的假設得到了一次的驗證,後來該像藥物也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認證成為治療重複創傷夢魘的藥物。

(2)有助於辨識情緒

夢還有一項功用,那就是準確辨識臉部表情和情緒。當參與者有睡眠時,對於情緒的判讀能力在磁振造影掃描上顯示出較好的敏銳度,可以見得缺乏睡眠對於解讀周遭社會與情緒互動所造成的影響,可能帶來錯誤的決策以及不良的後果。

(3)夢見創意!

夢就像是創意孵化箱,想出元素週期表的門德烈夫,經過多天不睡的努力一直想要找到他心中那個上帝的算盤,但卻沒有斬獲,在拚疲力竭之時,他倒下大睡,然後就在睡夢中他看到了一個表格,他夢到了元素週期表!

哈佛醫學院設計了一個研究,希望了解兩種睡眠所帶來的效果,他們認為在受試者進行某一階段睡眠時叫醒他們,此時腦中的化學物質並不會馬上轉換,可以利用這樣的時間來測試兩段睡眠對創造力的影響。

他們給受試者看用一個詞打散的字母並要他們拼出來,並設定90秒的測試時間(在腦中化學濃度尚在時),他們發現,非快速動眼時叫起的受試者,沒甚麼創造力 ; 但是在快速動眼時被叫起來的受試者問題解決能力一飛衝天,解答字謎的數量提高了15–30%。

根據很多人所說”答案就自己跳出來了”,而另一個實驗也發現,在這時間的腦部的邏輯守門員離開了,對於一步一步邏輯的連結顯得沒興趣,反而是偏好非常遙遠的連結(P.232)。

還有一個實驗來測試受試者的創造力在睡覺後是否有差異,他們設計了一系列題目並給予一個特殊規則,但他們沒說的是其實還有隱藏規則可以更快的解出題目,維持清醒的人雖然有更多時間思考問題但發現隱藏規則的人只有20%,那些睡過一覺的人卻有60%都發現了隱藏規則!,足足是三倍之多!

還有一個迷宮的實驗,受試者會在虛擬實境中探索迷宮,然後讓他們小睡,結果發現,夢境中有夢到相關主題的人在任務中表現優於沒有夢到但有睡覺的,而最差的是沒有睡覺的組別。

這也證明了快速動眼對於創造力的重要性。

四、從安眠藥到翻轉社會

最後作者談到一些常見的睡眠疾病,像是夢遊、猝睡症、失眠,以及剝奪睡眠的主要死因。

從大鼠的實驗中,他們發現,被剝奪睡眠的大鼠雖然吃得多,但是核心體溫卻還是下降,就像是燒木柴的老式火爐,當頂部打開時,不論加了多少柴都還是熱不起來,結果就是把自己燃燒殆盡。

再來也看到表皮開始損傷、長瘡,不僅是代謝系統連免疫系統也出問題,解頗後還發現各種併發症,像是內出血、肺積水等..,後續的實驗也慢慢揭開了死亡的原因,那就是大鼠本身的腸道感染,而這樣的問題其實可以簡單地透過睡眠來解決…

1. 到底該睡多久?

從針對前工業部落的睡眠習慣也發現,他們的睡眠大概只有6–7.2小時(不是因為他們只需要這樣,而是他們需要花更多時間找食物),而他們常見的免疫問題就是腸道感染。

根據流行病學資料,平均睡眠時間為6.75小時的成人,平均壽命只有60出頭,和這些部落族人的壽命差不多。

但睡太多還是不好,睡眠若超過九小時,可能促進免疫作用活躍的癌症,睡眠時間與死亡風險的關係就像是鉤子一樣(P.267),因此還是要取得睡眠以及清醒的平衡,像是一般成年人的睡眠時間大約就是八小時。

2. 讓你無法睡覺的是…

(1) 現代的人造光

過於普遍的人造光影響了生物鐘,讓他們誤以為還沒天黑,愚弄了視交叉上核,造成褪黑激素的延遲分泌,也讓我們更難入睡。

不僅如此,更有效率的LED藍光發明,雖然用電效率更高,但LED藍光對褪黑激素的影響是白光燈泡的兩倍,舉例來說,利用白熾燈照明約為200 lux 會讓褪黑激素的釋放減少50%,藍光就影響更大了。

(2) 平板電腦

平板電腦也是影響的主因之一,夜晚看平板抑制了超過50%的褪黑激素釋放,相較於閱讀紙本書,也延遲了3小時的褪黑激素釋放時間。

此外,研究發現透過平板閱讀後,明顯失去大量快速動眼睡眠,而且可怕的是,不只影響一天,就算參與者在使用後好幾天,仍有90分鐘的褪黑激素延滯時間。

(3) 夜間小酌

酒精並不會有助於睡眠,反而會影響睡眠讓記憶的效果更差,酒精的腦波其實更類似於麻醉的腦波,在代謝酒精所產生的醛類與酮類,會大大的抑制快速動眼睡眠。

也會造成睡眠的片段化,過度長期飲酒造成的快速動眼反噬(大腦的快速動眼階段被剝奪太久),更會讓你產生幻覺、妄想等問題。

(4) 過於溫暖的室內

溫度降低加上減弱的光線等訊息告訴視交叉上核開始啟動褪黑激素的釋放,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洗完熱水澡或是洗臉可以讓你想睡,因為他們協助我們降低核心體溫,但過於溫暖的室內溫度可能會影響到我們的睡眠品質,讓我們較難入睡,作者建議的是溫大約是18.3度。

(5) 恐嚇你的裝置

作者認為最好的情況是每天固定的時間起床與睡覺,讓身體養成習慣,避免使用鬧鐘來嚇自己,這樣可能由於驚嚇神經系統導致血壓升高、心律加速等狀況。貪睡裝置更是如此,讓自己的心臟不斷受到驚嚇。

(6) 安眠藥?

作者認為不該吃安眠藥,主要有兩個,一是安眠藥實際上的效果並不如安慰劑,再來安眠藥其實更影響了睡眠品智,並促成了惡性循環(使用安眠藥助眠缺乏好的睡眠品質,早上一樣沒精神,喝咖啡提神,影響到晚上的睡眠,又需要安眠藥協助),而且服用安眠藥的人也有較高的死亡率(P.290)。

因此作者還是鼓勵用較為健康的方式來讓自己可以睡著,像是增加睡眠壓力(刻意讓自己有更長的清醒時間)。

3. 睡眠與社會(CH.15)

再來談到社會對於睡眠的看法,大部分公司都認為,睡眠是最沒有生產力的事情,但其實不然,缺少睡眠可能帶來龐大經濟損失、更差的工作效率以及更差的道德判斷能力。

不僅如此,在幼童的智力表現上,更多睡眠的幼童也表現出更高的智商,學業成績也更好了,另外還有醫療領域的睡眠(P.321),也是作者強調希望改善的地方。

4. 快速動眼是瘋狂與理性的界線

研究者也從被剝奪快速動眼的人身上發現(才到了第三晚的剝奪快速動眼睡眠),他們會出現妄想、焦慮、情緒化等問題,若將這些問題描述給精神科醫師,他們會明確的把她診斷為憂鬱、焦慮症以及思覺失調症等。

5. 二十一世紀睡眠新願景:

最後也是作者收錄他自己認為可以對現代社會做改善的地方,像是擁抱科技,讓科技來協助我們睡眠,包含智慧控溫 & 控光方案,還有推廣睡眠教育(大多數人的教育,從未接觸過),改善早產兒病房燈光來提升睡眠品質(可以讓早產兒提早五周出院)等。
不論如何,睡眠是人們一生的大事,不可忽視。

五、 附錄: 健康睡眠的12項守則

(1) 遵守睡眠時間,每天同一時間睡覺&起床(人是習慣的動物)
(2) 不要在睡前運動,至少2–3小時前結束
(3) 遠離咖啡因與尼古丁
(4) 避免睡前飲酒
(5) 避免睡前吃大餐(消化不良干擾睡眠)、喝太多飲料(晚上廁所)
(6) 不要服用干擾睡眠藥物
(7) 不要再下午三點後睡覺(會讓晚上更難入睡)
(8) 睡前要放鬆(閱讀、聽音樂..)
(9) 睡前泡熱水澡
(10) 臥室要黑暗、 稍涼沒有電子產品
(11) 適當曬太陽(尤其是早上,可以有助於調整睡眠規律)
(12) 躺在床上20分鐘還醒著就不要躺了,做些放鬆事情待睡意產生。

最後再次推薦,自己認為這本書滿值得一讀的,不僅帶來了很多睡覺的科普,他讓我們去重視這個我們一直以來想要減少的東西,想藉由減少睡眠來增加自己的工作時間與效率,但卻不知道他對我們生命的重要性是如此的大,大到無法忽視,這也是為什麼作者一直在提倡,睡眠不只是個人的議題而是公司組織甚至是國家的議題,希望藉由這本書喚起更多的睡眠意識。

--

--

RRSharing

藉由寫作的方式分享自己看到的一切,從書開始吧!